浅析民航维修人员心理健康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022-03-11 00:28王丽王先模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王丽 王先模

摘要:通过对某民航维修单位开展心理调研,结合人为因素分析和归类系统—维修延伸分析模型,关联得出该维修单位易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员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航维修单位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和对策,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

关键词:维修人员;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和归类系统——维修延伸分析模型

Keywords:maintenance personnel;mental health;HFACS - ME model

0 引言

2015年 3月,德翼9525航班因副驾驶卢比茨故意操纵飞机坠入山中,造成150人遇难,事后调查发现卢比茨患有抑郁症,有精神障碍历史。据统计,人为因素是导致航空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飛行事故在80%左右,如果加上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的差错,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率可达90%以上。由于人的心理状态指导其行为表现,负面情绪、认知偏差等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不稳定行为的产生。

2006年5月,哈尔滨一名飞机维修人员被卷入正在启动的发动机内当场死亡;2021年上海某维修单位一名机务人员在氮气瓶房自杀身亡,其就医史显示有轻度抑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务维修人员出现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自杀。

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内某民航维修单位开展心理调研,结合因素分析和归类系统—维修延伸分析模型(HFACS-ME),分析维修单位员工存在的易导致工作者状态和不安全事件的典型心理因素,梳理人为因素风险,减少安全事故。

1 维修人员安全胜任力心理素质与HFACS-ME关联

1.1 HFACS-ME模型

2001年,美国海军在人因分析分类系统(HFACS)基础上开发了人为因素分析和归类系统—维修延伸(HFACSME)模型,经过实践检验,HFACSME模型在民航维修领域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可直接应用于民航维修事故调查,是分析维修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较好手段。HFACS-ME模型将民航机务维修事故划分为四个层级:管理状况、维修人员状况、工作环境以及不安全行为(见表1)。

1.2 维修人员的安全胜任力心理素质

安全胜任力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质,现阶段已有学者对煤矿、电力系统从业人员的安全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但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安全胜任力的心理因素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根据国内外文献,可将民航维修人员所需的安全胜任力心理素质指标初步确定为26条,主要表现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认知与操作能力三个方面[1],如图1所示。其中,“人格特质”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基础加上后天磨练逐步形成的,个体的性格会对其工作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且形成后很难改变,所以非常重要。较好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能够对“认知和操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认知和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不断训练改善。因此,本文将针对心理表现中“人格特质”因素与HFACS-ME模型的建立进行关联。

1.3 “心理健康”属性与HFACSME“维修人员状况”因素的关联

对心理胜任素质中的“心理健康”属性从“自信”“精力充沛”“乐观积极”和“关注身体健康”四个指标进行评估[1](见表2)。将“心理健康”因素与HFACS-ME模型的“维修人员状况”因素(见图2)进行关联分析。

1.4 “人格特质”与HFACS-ME模型中“不安全行为”因素关联

人格特质的差异会导致心理与行为表现安全性的不同,这里将影响维修人员行为安全的人格特质构成要素分为10个属性[2] (见表3),将“人格特质因素”与HFACS-ME模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见图3)进行对应分析。

2 民航某维修单位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

2021年,某民航维修单位对其577名维修人员开展了SCL-90问卷调研。基于心理测评方法,对员工典型心理问题进行总结(见图4)。

2.1 调研报告分结论

1)“强迫症状”(非临床神经精神疾病“强迫症”)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其次,“抑郁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也较为突出;

2)问卷显示总分呈阳性的人员主要集中在20~30岁(见图5,阳性占比高于样本数据);

3)问卷结果显示每个因子中均有人员涉及阳性,如“躯体化”“焦虑”“敌对”等症状,甚至在“精神病性”和“恐怖症状”等因子中也有人员呈阳性症状,这些心理问题对维修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原因分析

1)行业性质导致压力增加

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要求很高,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培训和学习。同时,民航维修工作重复度高,创新性低,薪酬激励无法满足员工需求,成就激励不足以满足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另外,民航维修违章后果严重(如一个很小的工具遗落到发动机内就可能导致发动机空停),工作性质容易导致员工在工作完成后产生不确定感、不完善感,若心理状态不能得到及时调节容易导致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

2)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民航飞机白天执行航班任务,检修工作通常安排在夜间进行,夜间是维修人员最忙的时段;受场地限制,维修人员大多数情况下在机坪进行露天作业,不得不面对高温、低温、暴雨、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工作时间不规律、物理工作环境(噪音、辐射等)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

3)年轻机务人员比例增加

随着近年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机务维修的群体,“90后”“00后”维修人员个性较强,容易出现高离职率、低行业认同感、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根据2021年某机构针对473名国内多家维修单位的离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调研,显示20~29岁离职人员占比高达68.08%[3]。

3 关联结果运用

HFACS-ME模型对应的层级无法量化,但现阶段可以用量表等方式测量和调研人员的心理状态,因此本文采用心理调研与HFACS-ME模型关联,对应得出“维修人员状况”及“不安全行为”,提前了解维修人员违章行为的风险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该民航维修单位人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抑郁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三个方面,与HFACS-ME模型中“维修人员状况”“不安全行为”因素关联结果如表4所示。

关联得出该维修单位员工的典型心理问题,易发生以下人因风险(见图6):

1)“维修人员状况”—“沟通合作”—“不良沟通”“缺乏自信”和“适应性不足”;

2)“不安全行为”—“差错”—“决策差错”和“感知差错”;

3)“不安全行为”—“违规”—“习惯性违规”。

4 民航维修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建议

4.1 民航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关注维修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关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层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员工因安全、服务、管理等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越发突出,可能威胁到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民航业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过硬心理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民航强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软实力,也是落实民航局“一二三三四”整体工作思路的硬指标[4]。

1)国内民航业应制定维修人员心理健康相关政策法规。现阶段我国已有《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对职工健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规范,但是其中对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尚未有足够的体现,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因员工心理问题日益频发,为了应对这一现状相应推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国内民航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可以从心理健康相关政策法规及规定的制定入手,先于其他行业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实现从根本上减少因维修人员心理问题引发的不安全事件。

2)行业内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建立风险识别的事前防控模式。民航相关部门应针对维修人员心理评估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对民航维修人员定期开展心理评估工作并建立心理档案,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并结合人员访谈和实际工作表现评价、重大生活事件收集、管理人员识别等方式,实现对维修人员人格和心理状态客观和准确的评估,形成以风险识别为主的事前防控模式

3)确保维修人员的心理关注工作得到足够的支持。民航维修行业应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識,确保维修人员的心理关注工作得到系统的支持,更多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能从事维修人员心理研究工作,从而加强员工心理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等。

4.2 维修单位应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1)招聘时加入心理测评,入职后建立心理档案。民航维修单位应建立数据库,建议在招聘中采用人格量表和问卷进行测试,定期进行心理测评活动,及时跟进维修人员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咨询和疏导,实现心理咨询个性化定制,研究分析个体的心理波动趋势,提供建议和治疗手段,助其预防、治疗心理问题,以确保身心健康。同时,建立人员心理状态和性格数据库,一方面预测维修人员的行为安全性,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控,以减少人员差错和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安全结果。

2)建立和完善企业帮助计划(EAP)团队,提升员工幸福感。在民航维修单位建立EAP(员工帮助计划)团队,成员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员工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困惑和问题。

3)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学培训,提高识别和应对能力。通过对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达到会宣讲心理学知识、能发现心理异常现象、会分析常见的心理问题、会开展一般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能够尽早识别出心理异常人员并进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从而改善自身工作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心理关爱工作在基层管理中的软实力作用。

4)引导员工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坦诚接纳心理疏导。随着企事业单位逐步意识到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各项心理疏导项目也在逐步开展,但大多数一线维修人员对于心理疏导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接受心理疏导就是治疗心理疾病。为了避免一线员工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维修单位应加强心理健康的宣导,通过讲座等形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认识,改变对心理问题疏导的看法,增强员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

此次调研将民航某维修基地作为试点,开展员工心理状态的数据采集、调研分析等工作,结合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HFACS-ME模型,根据分析结果对民航相关单位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切实提高民航维修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民航安全水平,避免德翼9525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1]王霞.基于心理测评的民航机务人员安全胜任力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7,28(2):19-24.

[2]孙瑞山,赵宁,李敬强.民航飞行员人格特质与行为安全的理论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5,21(3):50-55.

[3]民航机务维修人员流失现状分析[EL/OL] https://new.qq.com/omn/ 20210827/20210827A0FDO400.html.

[4]朱晓燕,陈志强,王忠才,郝玲,高翔.民航关键岗位员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民航管理,2019(2):40-44.

[5]曹兵兵.民航维修基地人为差错控制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4.

[6]王霞.基于心理测评的民航机务人员安全胜任力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7(3).

[7]陈雪婷,郑丽,王晋晋.国内飞行员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民航学报,2018(3).

[8]龚明璐.民航机务维修人员违章行为风险识别预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

371850033827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