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顾鉴予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已无法满足融媒时代下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纷纷通过新形式、新渠道、新技术进行转型突破。主流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上始终践行融合传播理念,寻找自身转型方向,以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时政新闻+Vlog”即时政Vlog的报道模式应运而生。研究其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时政Vlog这一新闻报道形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时政Vlog 新闻报道 融合传播
融媒体时代,受众选择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在“移动优先”的传播理念指引下,传统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面临挑战,亟待转型与创新。时政新闻与Vlog结合而成的时政Vlog的报道模式,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拉近了时政新闻与受众的距离。
融媒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报道始终在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创“时政内容+新媒体手段”的新模式。在形式创新上,各类融媒体产品及短视频的诞生打破了固有的传播形态;在渠道拓宽上,各媒体机构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阵地,纷纷搭建融媒体矩阵。人民日报社由当年的一张报纸到今天拥有十几种媒介载体,从客户端上线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始终走在热点新闻和民众关切话题报道的第一线。同样,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相继在移动端发力,构架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三微一端”的传播格局,根据不同平台的优势将内容整合分发。通过搭建矩阵有效扩大受众覆盖面,不仅让传统媒体的信息、思想、观点在新的传播载体上延续发展下去,也建构出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以提升舆论引导力。
当前,我国的媒体融合已从表层的“相加”走向深度的“相融”,主流媒体构建的协同传播矩阵跨越了新闻传播渠道的藩篱,新媒体为新闻报道形式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平台。
2018年,短视频行业方兴未艾,Vlog作为更有调性和品质的视频载体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各大主流视频平台的布局扶持和公众人物的流量助推使其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媒体转型、大众审美转向的大趋势下,新闻媒体自身对外的敏感性在捕捉到Vlog破竹而上的趋势后很快进行了新的尝试。“时政新闻+Vlog”模式的诞生,既是媒体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同时也顺应了媒体融合时代下的传播要求,秉承了“移动优先”的传播理念。
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相关新闻报道中,CGTN最初将Vlog的形式与新闻报道相结合。2019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各大媒体纷纷集中发力Vlog,亮点频出,微博话题#两会vlog#下的视频播放量、话题讨论量惊人,时政Vlog模式的发展一日千里。2019年底,央视新闻推出新闻主播康辉、刚强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引爆全网热议。2020年初,央视新闻发布多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武汉Vlog,展现抗疫一线最真实的情况。从2019年9月记录国家功臣的《时政Vlog|我和大英雄同框》,到2021年2月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的《时政Vlog|亲历FAST重要一刻》,时政Vlog模式的新闻报道常常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三年间,时政Vlog作为时政新闻报道的新形态,其内容呈现也经历了不断探索、发展并进步的过程。
时政Vlog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在内容、语态、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创新建立了时政Vlog的独特优势。
1.生动侧写:“轻”体量描绘“重”议题,微观视角凸显幕后细节。Vlog作为新类型短视频,文本内容的碎片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时政Vlog沿袭Vlog精炼的特点,时长通常为三至六分钟甚至更短,迎合当下年轻人碎片化获取信息的习惯,为其在新媒体渠道上的良好传播打下基础。时政Vlog将轻量化的文本、微观化的视角与严肃的新闻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了受众的阅聽心理。其举重若轻的独特与灵动,彰显了融媒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生机和活力,重塑着传统新闻传播模式。
2019年11月,央视新闻发布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之康辉的七个Vlog中,主持人康辉用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随央视团队出国报道的全过程。七个视频中时长最短的不到两分钟,最长的也不到三分钟。在内容体量上化整为零,每一集节奏明快、不拖泥带水,削减复杂信息,多以康辉本人的日常趣味片段为主。有网友戏称“第一次见康辉腰以下的部分”,这背后凸显了央视时政新闻在转型路上贴近受众的思维,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的策略,吸引了原本关注时政新闻较少的年轻群体。
传播生态的改变影响着传播内容的转变。时政新闻一向是严肃的,但即使是严肃的新闻或主旋律报道,也可适当迎合互联网受众需求,打造“热点”与“爆款”。在当下,要催生受众再传播,在确保新闻必要严肃性的同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内容,适度增强趣味性,由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显得尤为重要。以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发布的时政Vlog为例,与两会相关的传统新闻报道一般都是领导人的发言、会议讲话或工作报告的转播,即使加入动画等新兴元素也以注重政治宣传效果为目的。而Vlog这样富有活力的新形式的加入打破了时事报道的严肃氛围,减少了新闻播报的紧迫感,同时避免了新闻的同质化传播。人民视频推出的《两会夜归人》等全国两会主题系列Vlog,为观众揭秘全国两会直播背后导播间的幕后故事,展现新闻报道背后记者与后期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准备与历程,不再是单纯对两会现场的报道,而是以“微视角”聚焦全国两会期间的台前幕后,包括所有辛勤奋斗的工作人员在内的情况全方位呈现给观众。以记者个人所见所闻的小切口入手,由宏观向微观转化的视角变化,让受众切身感受两会的大气氛、大视野。
欧文·戈夫曼曾提出“前台/后台”理论,将后台前置,后台的原生质感便消解了前台的严肃性质。时政新闻报道本来与受众的生活相距甚远,时政Vlog通过少有的“幕后观察”形式,大幅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建立了与受众间的连接,实现受众的替代性满足。
2.语态变革:个人化与家常式的表达,专业與亲切并存。融媒体时代的语态变革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表征之一。生活化的内容、亲密化的视角、平等化的互动与口语化的叙事是Vlog与生俱来的特性。在时政Vlog中,记者们以家常式聊天的话语、近距离的拍摄视角、轻松的背景音乐和趣味性的字幕等方式软化语态,消除时政新闻本身的庄重肃穆感和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刻板印象,快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信息得到完整传递的同时也多了几分亲切与真实,并且不再是传统媒体式的单向传输,而是拟人际传播式的双向、平等的互动。
以2019年的中国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大量推出的全国两会Vlog来说,以记者们自身的视角来感知全国两会,向观众们传达记者们自身的感受并传递信息,能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带动观者的情绪,实现观众的“心理在场”。中国日报推出的《小姐姐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传播效果良好,记者小彭以自己的视角记录全国两会期间自身的前期准备、中期采访直至全国两会闭幕。她视频中亲切的语态、轻快的背景音乐、可爱的特效剪辑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全国两会的台前幕后提起极大兴趣,为时政Vlog的呈现添加了其自身独有的印记。同理,在2019年底发布的《大国外交最前线》之康辉Vlog中,康辉用播音员优美的嗓音及专业的语音、语调,全程以第一人称的表达展现总台播音员普通活泼的一面,颠覆了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客观疏离感。
3.技术革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供性的深度提升。技术总能为媒体融合的产生提供助推力,并贯穿报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很多媒体采用了“5G+4K”的拍摄和传输方式来进行全景高清直播,用VR+AR技术让观众得到沉浸式和全息化的感知体验,而AI技术为时政新闻的报道和新媒体的结合提供了更多的变化与可能。这些新技术为打造“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这一目标赋能,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兴新闻报道形式之一。
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新闻传播的生态,新技术加持下的时政Vlog以其真实性、透明性、参与性赋予观看者“所见即所得”的全新体验。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与央视新闻发布的众多时政Vlog中,如《VR VLOG|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VR全景」我是你的眼丨带你走进福建代表团审议现场》等部分视频都启用全景VR的方式制作,使用前沿技术,在短时间内带领观众置身两会现场。“VR+Vlog”的形式,进一步符合新媒体语态,也更得受众的欢迎。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期间央视新闻发布《时政360Vlog|打卡价值两千多亿的山》,视频采用360°全景的方式拍摄。全景视频的开阔视角与武夷山的壮丽景色相得益彰,网友纷纷表示全景的制作形式更能切身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意味着新技术的融合提升了时政Vlog的观赏性。
5G时代的来临带动着新闻生态的底层变革,社交可供性与移动可供性亦随之提高。社交平台的发达为短视频提供了优秀的传播渠道,人们的媒介使用不再受制于规定的空间与场景,令社交可供性进一步转化为信息可供性。同时,5G技术的最大特征是高传输速率,这意味着移动可供性的大幅提升。二者的深化与加强,无疑让依托于新媒体平台与移动设备传输的时政Vlog这一新形式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撑。
传统时政新闻通过大屏播报给受众,传输方与接收方之间是两个较为独立的个体。虽然传统时政新闻肩负着核心议题与严肃流程的传播,但近年来电视开机率的下降,导致内容的传输覆盖率正在减少。通过时政Vlog类短平快的新闻形式的辅助与社交媒介精准触及C端的优势,可以达到大屏与小屏之间的融合互补。
1.精准定位:重大议题的内容扩充,大屏与小屏间的联动合作。传统时政新闻承担传递重大新闻议题的主要职责,而时政Vlog则作为吸引受众的引导、事件背后的扩充、核心以外的衍生而存在。二者联合起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组合拳效应。传统媒体的年轻化转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大屏幕的抛弃,利用时政Vlog式的小屏传播对大屏进行“反哺”,打造新闻内容的差异化呈现,构建立体化新闻传播格局,能进一步帮助受众多渠道、多角度全面接收新闻信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回应群众的关切,多管齐下、全方位报道抗疫期间的一线信息、抗震救灾等各个环节。传统电视节目的抗疫播报侧重国家的政策方针及决策部署,而各大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抗疫Vlog则更多记录微观视角的生活常态,展现前线医生、武汉市民的普通日常。在央视新闻B站官方账号与前战地记者、UP主“食贫道”合作推出的【武汉Vlog】系列视频中,记录了央视前往武汉的记录团队从一月出发直到三月撤离的23支Vlog,单支视频最少的播放量在30万左右,系列总播放量超1675万。从走访医院慰问一线医生护士,到目睹火神山的搭建过程,到撤离前最后的告别,Vlog与传统报道相比,能将即时记录的现场性最大程度体现出来。这样的报道形式,让身处武汉抗疫的群众不再是新闻播报中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镜头前的真情实感让受众感同身受,发挥了凝聚人心的作用。2021年2月,央视的《时政Vlog|亲历FAST重要一刻》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以Vlogger的主观体验为主线,集核心周边信息与当事人回访为一体,实现了一次少有的同时、同地的同步新闻报道,揭秘了《新闻联播》播报内容以外的细节,与《新闻联播》形成了风格和信息的双重互补。
2.矩阵搭建:多平台内容共建共享,严肃与活泼的色彩互补。在融媒时代,“中央厨房”模式的搭建是实现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良好路径之一。人民日报社2017年建立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做到了内容、技术、渠道共享。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共计联动上百个党媒平台和 600多家政务机构,真正掀起了一次时政Vlog的浪潮。央视新闻也延伸多媒体平台触角,与各级融媒体平台、主流视频网站合作传递讯息,优酷、爱奇艺等主流视频平台的全国两会专题页面上也出现了许多两会Vlog,形成了主流媒体与各大商业平台间的深度合作形式。矩阵传播形式提升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不同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分发和用户之间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打破不同圈层间的壁垒,达成“刷屏”之效,真正形成了各大平台的协同合作的氛围与平台共建的格局,更有助于优质报道与资源的更好传递。
3.传播长尾效应:主持人IP化運作,裂变式传播达成双赢。克里斯·安德森曾提出,网络时代是关注产业尾部、发挥尾部效益的时代。Vlog传播渠道的无边界化导致了传播互动的长尾,依托于各大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的助力,积少成多,形成了尾部市场的不断延伸。长尾理论同样适用于时政Vlog的未来传播模式,经由主流媒体发布后,各视频平台共享分发,受众在不同社交平台之间进行二次传播,形成渠道长尾。
时政Vlog与传统新闻播报截然不同的亲切语态大幅拉近着与年轻观众的距离,甚至产生了意想之外的名人效应,获得大量青年群体的认同与好感。除了《新闻联播》的播报以外,以康辉为代表的一众总台主持人都通过Vlog或其他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主持人IP化的运作,既保持主流媒体本身的公信力,又具备亲民性与娱乐性的分寸感。2020年8月,总台主持人王冰冰入驻哔哩哔哩平台,十小时内获拥百万粉丝,网友称她为央视的“收视密码”。2021年2月,王冰冰在哔哩哔哩发布Vlog《你可能对人民法院一无所知》中,展示其在人民法院的一天,发布后三个月内视频播放量超过了720万。凭借自身知名度的暴涨,王冰冰本人不仅实现了一次影响力“破圈”,其相关视频均达到裂变式传播效果。从饮食、旅游到城市、历史,王冰冰活跃在各类央视新闻发布的相关新闻短视频中,所涉及的各类报道主题也能反映她对青年群体的内容偏好的熟稔。当青年群体与传统时政、家国议题愈行愈远,王冰冰让这样的趋势慢了下来。在她本人收获一大批“冰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粉丝也因为她的号召更多地了解时政、关注时政。
时政新闻报道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此,时政Vlog的形式也许无法完全承担政治新闻的严肃播报任务,但其作为新类型的网络传播形态,对时政新闻的传播创新做出了全方位的新实践,完善了主流媒体的传播新生态与立体化新格局。从2019年两会期间至今的数次探索,展现了媒体融合时代下时政新闻转型新媒体的更多可能,实现媒体融合视域下年轻化的内容生产模式转型,在践行融合传播理念的同时,也开辟了时政新闻多元化、多渠道的创新路径。在未来,时政Vlog模式还能为新闻报道带来何种创新,值得人们期待。
作者王方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鉴予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创作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刘雅莹.新媒体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之融合[J].新闻传播,2019(15).
[2]侯月,周帅.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发展——以央视时政微视频的实践为例[J].出版广角,2019(21).
[3]王婕妤.媒体融合视野的时政新闻传播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6(08).
[4]袁映雪.Vlog:党媒时政传播的新探索——以2019年两会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9(20).
[5]李植吟.刍议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路径[J].电视指南,2018(07).
[6]马玉莹.Vlog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以2019年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17).
[7]吴琳媛.从两会报道看主题新闻报道的VLOG应用[J].视听纵横,2019(05).
[8]王友聪,杨红旗.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两会内容传播创新——基于两会报道中热门Vlog的分析[J].视听,2019(09).
[9]姚彤.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时政新闻报道传播力[J].传媒论坛,2019(15).
[10]藏新恒,刘巍,胡绪颖.浅析Vlog对新闻报道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9(09).
[11]王喆.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及未来走向[J].东南传播,2019(07).
[12]许达.时政Vlog的突破与创新研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Vlog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20).
【编辑:沈金萍】
32845003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