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义撑腰 为善举护航

2022-03-10 09:34陈颖婷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司法知识产权代表

陈颖婷

今年市人代会期间,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获得了代表们高票通过。“杀妻焚尸案” “‘巨如系’集资诈骗案”等关系经济民生的重案要案位列其中,与此同时“酒后死亡同饮者担责案” “劳动者为父奔丧被辞退案”等具有社会风尚引领作用的案子也同样被写入了报告。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背后,是两院在过去一年的扎实工作。市人大代表在对两院报告进行审议时,纷纷点赞,表示两院报告充分体现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特点,也彰显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和决心。

服务大局 推进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许多人大代表共同的感受。代表们表示,两院在服务保障上海中心工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上海高院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制度若干规定》,推动解决破产府院协调、企业财产查控处置、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等难题,上海法院3件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十大破产典型案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小猪佩奇’商标侵权案”,维护中外企业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罚力度,对“侵害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商标案”等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让侵权者付出代价。

代表们建议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进一步延展到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李韶平代表对于本市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专业表示了赞同。在他看来,正是要用专业力量来保护知识产权,“让这些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能够有更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李韶平代表建议,“第一个是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别人侵犯,第二个保护就是保证自己不会去侵害其他人的知识产权”。

丁桂康代表则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要加强司法保护,更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他建议,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等载体和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范征代表认为,创新企业是最容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的所在地,因此需要更多关注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他建议在知识产权案件中更多吸取专家意见,更多发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作用。

吴剑英代表建议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立法,推进各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研发者等各方的合法利益;同时加快对数据传播和信息保密的立法步伐,强化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

以案释法 传递法治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两院报告中,一大批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小案子被写入了报告。

在法院报告中,审理“消防通道停车劝阻猝死案”,判决劝阻者无责,让维护公共利益行为受到鼓励;审理“‘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理“酒后死亡同饮者担责案”,督促同饮者承担救助义务;审理“可视门铃侵犯隐私判令拆除案”,确立个人行使权利的边界;审理“劳动者为父奔丧被辞退案”,明确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内行使管理权等。在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上海各级检察机关以电动车“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等为切入点,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相关案例获评全市“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十佳示范案例。

对于这个变化,许多代表都表示强烈的赞同。“小案件释放大道理,发挥判决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作用。”刘正东代表指出,要把法院判决的教育功能、评价功能、指引功能、规范功能都发挥出来。他以“劳动者为父奔丧被辞退案”为例,认为判决有正能量,对引导社会良好风尚起着正向作用。

叶青代表认为,“以案释法”正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为正义撑腰、为善举护航。杨军代表对此表示了赞同,她建议加大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相关案例的宣传,用司法力量守护传统美德。王治平代表则进一步建议,法院在审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要案件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现场直播,展现法律的威严,放大审理过程的宣传效应,提高普法效果和法治影响力,引领良好社会风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司法为民 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今年的两院报告中,“人情味”始终是其中最为打动人心的。

上海检察系统聚焦特殊群体传递司法温度,加强对“一老一少”的深度司法保护,让“最揪心群体”获“最暖心呵护”。2021年,上海检察系统办理涉未成年人相关案件1662件2223人,其中,起诉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429人;对64.3%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过附条件不起诉等依法从宽、精准帮教。同时,本市还深化涉老检察专业化建设,办理相关案件1639件2095人,依法严惩欺老骗老虐老犯罪。携手职能部门推进人行天桥无障碍改造、破解“数字鸿沟”等工作。

上海法院强化民事权益保护。审结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3.3万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73份,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2件案例分别入选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案例和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案例,3件案例入选上海市妇女维权十大优秀案例。

朱勤皓代表表示,两院报告凸显对“一老一小”等群体的关爱,让他们获得“最暖心的呵护”。他建议法院要更加关注执行难问题,检察院要加强公益诉讼工作,更好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以及弱势群体。王秋月代表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例,建议进一步加强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共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她希望两院能在工作中推动落实家庭责任,注重日常教育引导,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保障;司法系统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为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做好心理疏导。

吕奕昊代表建议,检察院要拓展公益诉讼范围,保障民生和弱势群体,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更多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减少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胜诉兑现 多方联动化解执行难

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工作中的难点,也是直接关系到公平正义的要素。

2021年上海法院持续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集中开展强制腾退、查扣车辆、案款清理、涉民生等执行专项行动,保持执行力度只增不减,努力把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2021年共执结案件18.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504.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6.3%和32.9%,首次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

尽管本市执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远远还未结束。对于一些执行“硬骨头”,许多代表都呼吁通过多方联动来破解瓶颈问题。在厉明代表看来,通过府院联动可以有效解决执行难。他提出,现在法院已經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在浦东新区推进企业破产相关制度,“如果法院在处理执行案件中,能够形成府院联动协调,就能有望化解一些执行难案”。陆青代表则建议法院对一些涉及地区或职能部门重大案例的审判事项,在审判后、执行时,要加强与相关条块部门的充分沟通,更好地促进相关问题的妥善解决,避免出现判决后法院执行难、条块处置难的问题。“要持续强化执行联动机制,将解决‘执行难’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构建法院牵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机制。”陈宇剑代表建议。

除此之外,丁伟代表还指出,疑难执行案件往往不是金钱给付,而是行为的纠正,金钱给付到位情况数据无法反映此类执行难案件的解决情况,对此类执行案件也要进一步重视。

3689500338247

猜你喜欢
司法知识产权代表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看望委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