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楚峰
2022年11月29日23 时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11月30日7 时33 分,神舟十五号3 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3 名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是中国航空非常难得的壮丽时刻,此举实现了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代表着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具备满足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的条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吕晓戈介绍。
12月3日,第六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重庆圆满落幕。在闭幕活动“与科学家对话”环节,吕晓戈通过线上方式作科普报告,他用几组数字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成绩向国内外青少年娓娓道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吕晓戈线上作科普报告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吕晓戈详细介绍。
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仿制到自行研制、再到自主创新,走过了66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掌握了气象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新一代导弹武器技术、运载火箭捆绑技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技术,陆续在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探日工程和空间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技术上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弹、箭、星、船、器,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五大标志,这五个字就把中国航天的主要业务进行了涵盖。”吕晓戈进一步介绍,“弹”是导弹武器,“箭”是运载火箭,“星”是人造卫星,“船”是载人飞船,“器”是深空探测器。这五个字也代表了中国航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长征火箭发射从长征一号100 次发射用时37年,101 次至200 次发射用时7.5年,201 次至300 次用时4年多,301 次至400 次用时2年9 个月,截止到2022年11月29日发射总计449 次。
“长征火箭4 个百次发射,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100 次,更高更远200 次,脱胎换骨300 次,大国重器400 次。”吕晓戈分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成绩。”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北斗迈进全球服务的新时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22年6月底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吕晓戈介绍。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作业、信息通讯、灾害救援、数据传输等领域。2021年7月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全球服务,共发射导航卫星55 颗,是世界第三个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
“此举为全球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支持和通信数据服务、导航服务、定时和授时服务等,这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力量。”在吕晓戈看来,这个成绩得来的非常不容易,这也代表着中国的北斗导航在卫星定位方面展现的实力。
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吕晓戈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为绕月探测,即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
第二阶段为落月探测,即在2013年发射携带月球车“玉兔号”的落月探测器。
第三阶段为采样返回探测,即在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到月球表面特定区域软着陆并采样,然后将月球1.731 公斤样品带回地球。
月球探测工程由绕月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顺利完成,取得丰硕成果,也为今后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探月工程是对我们科学研究的极大鼓舞。从1969年开始人类开启月球的探测,中国是第三个完成这一使命的国家,并带回来月球1.731 公斤样品,这个数字也代表了中国航天在探月工程上取得的成绩,将为今后的人类月球探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吕晓戈期待今后人类在月球表面建立月球空间站,实现更深远的科学探测和空间应用。
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建造于2010年,2022年已完成在轨搭建。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 ~450 公里,倾角42 ~43 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 人(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实现6 人同时在轨工作生活),总重量约100 吨。
吕晓戈进一步介绍,空间站采用“五舱”结构,即天河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交会对接载人神舟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还将迎接巡天望远镜。巡天望远镜将让人类的目光投放得更远,有可能达到太阳系以外,去探寻更多的未知世界。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第三批宇航员已经选拔,有7 名飞船驾驶员、7 名航天工程师、4 名载荷实验专家,共计18 名成员。我们也号召全世界各个国家能够进入到中国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目前已经有17 个国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这将为人类合理地、和平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空间站升空,到那个时候,‘T’字型结构可能发展成双‘T’字型结构,也就是中国字的‘干’字,更进一步还会发展成‘王’字型结构。届时,我们有更大的空间站,有更多的舱室来容纳更多的航天员在里面工作生活。”吕晓戈最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学生以航天为梦,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