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娟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20023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了重要部署。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如何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就上海市而言,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上海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主要采取了优师行动、领航行动、榜样行动等六大行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形成开放创新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市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笔者作为其中一位受益者,更是作为亲历者和实践者见证了10年间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
青年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围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发挥中青年教师骨干作用”进行探索,构建了“四阶段、递进式”的青年体育教师培育体系,助力青年教师成才,做好教育人才储备。该“优师行动”充分发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原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和各高校体育学院、上海市各体育名师工作室、区域教研室等主体作用,按照有主题、有针对、有实效的“三有”原则完善体育教师职后培育模式,根据教师不同阶段的需求,发挥多方合力,关注培训进阶,践行分段、分层、分级培训,盘活各类优质资源,着力筑基培优,强化学段衔接,把0~10年教龄的体育青年骨干教师分成“小荷班(0~3年教龄)——青教班(3~5年教龄)——高研班(4~8年教龄)——专题班(5~10年教龄)”等,打造“拾级而上、差序互育”的培养模式,满足新时代体育教师培训的新要求(图1)。
图1 上海市中小学0~10年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该“优师行动”打破了传统培训中参训者总是被动参训的学习困境,通过“任务驱动”“联合研修”“协同共治”等实践路径,让参训者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培训,实现从“拽动”到“联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培训过程中,不同教龄和阶段的教师共研共学,既“以老带新”,也“以新促老”,实现从“单打独斗”到“互哺共赢”的发展方式转变。此外,“组织方”“培训方”共同设计打造“差序互育”教师培训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实现从“培训组合”到“共研共育”协作方式转变。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教委设立3所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分别为:上海体育学院陈佩杰基地(学校体育科研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季浏基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基地(大学公共体育方向)。该“领航行动”依托高校,通过名师引领、跟踪培养,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专业突出、示范引领的学校体育教育骨干力量。上海市教委培养领军后备人才的战略意图是以“大视野、高境界、强专业、持续学习”为基础实现自身跨越式的成长,并充分发挥领军后备人才的辐射作用,引领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共同成长。如,华东师范大学季浏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季浏教授的带领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与掌握、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三化”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体育教育领导力培养、优秀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展示活动、高级学位研读指导与实践等七大培养模块,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分组学习与个体学习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升体育领军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上海市打造了一批“高、精、尖”的中小学学校体育领军人才(表1)。
表1 上海市学校体育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季浏基地成果统计(2017-2019年)
2012—2022年的10年间,上海市教委举办了第3期和第4期上海市体育“双名工程”(表2),第3期由原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沈建华和原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特级校长徐阿根为主持人,第4期分为“高峰”“攻关”“种子”三大计划,且每个计划的培养目标不同,“高峰基地”主持人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攻关基地”有2个主持人,他们分别为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沈洪和上海教育督导中心副主任陈飈,两名教师都是上海市正高级、特级教师;“种子基地”由区域遴选组成,主持人基本都是区域的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各基地以名师育名师,彰显了幅射引领和榜样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体育学科名师。
表2 上海市体育“双名工程”一览(第3期、第4期)
上海市开展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体育教学技能系列大赛、学校体育科研大赛等一系列的“比武行动”,为体育教师搭建多个展示和锻炼的平台,促使体育教师在“比武行动”中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思想,把立德树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深刻领会课程改革要求,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有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如,“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被誉为上海基础教育界的“奥运会”,各学科4年才轮转1次,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深远,已成为展示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品牌项目。活动开展至今,已历时37个年头,近10年间,体育与健康学科在2013年、2017年、2021年举办了3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每届共参赛教师64名。3届共有192名体育教师上台比拼教学技艺。该比赛不仅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同时也集中体现了4年中相关学科教学改革的成果,更为相关学科今后进一步调整教研策略指明了方向。
在上海体教结合“双十条”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不断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市教委共同制订了《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培训对象为全市国家级和市级开展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冰壶、冰球8个项目的学校体育教师。截至目前,通过国家、市级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培训,共有超过1000名体育传统校的专项体育教师参与培训。此举促进了上海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为学校体育项目一条龙布局打下基础,推动了“十四五”期间上海的体教融合工作。
另外,为发挥学校体育领域优秀教师代表的引领作用,树立校园体育正能量标杆,上海市教委每年组织举行“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最佳阳光体育达人”系列评选主题活动,其中,“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评选主题活动得到了姚明、杨扬、曹燕华等体坛名宿的鼎力支持,他们莅临现场为这些校园“体育明星”颁发荣誉,并用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感染更多的体育教师,号召支持学校体育,用他们的公益行动助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上海市教委根据上海市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结合上海市关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优秀教师海外研修的要求,开展了“上海市骨干体育教师海外短期培训”项目(表3),旨在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教师工作者。该项目构建了开放的教师交往交流机制,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培养教师具备与海派城市精神相匹配的国际理解力,让教师学会用比较的眼光看待教育发展,看待学生发展。
表3 上海市骨干体育教师海外短期培训项目相关信息一览(第1批、第2批)
10年间,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体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体育教师师德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对照当前国家和上海市关于教育现代化、学校体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上海市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与不足。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养的第一标准,明确将参加一定学时的师德师风培训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硬指标”,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建立系统、合理、分层分类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汇聚多方力量,加强横向联系、提升培养层次、加大培训力度、做好特色评价,通过多计划实施,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持续的师资来源保障。
进一步凝练“打造体育名师学习共同体”的“上海经验”,旨在塑造一批名师“群像”;提供一个人才“支撑”;聚焦一个“影响力”目标;铸就一块师资“高原”。
新技术的广泛加速应用,要求体育教师要积极适应未来体育教育教学形式,主动捕捉和融入技术变革新机遇,加快推进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完善,在创新融合上下功夫,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适应未来体育教育发展新趋势,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师,一流教师成就一流教育”,面向未来,上海市教委将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上海市将开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