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相关性

2022-03-09 11:38王欣穆志静孙丽娜修双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少症握力患病率

王欣,穆志静,孙丽娜,修双玲*

(首都医科大学:1第一临床医学院,2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5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快速增长。肌少症是以肌量减少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已成为老年人重要的健康问题[1]。研究证实T2DM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与肌肉功能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2],提示T2DM与肌少症的发生有关。中国大陆社区老年人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7%[3]。肌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关[4]。肌少症可使老年人跌倒、骨折风险增加[5],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

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为特征,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6]。T2DM患者骨折风险较非T2DM患者显著增加。因此,早期发现T2DM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非常重要[7]。肌肉与骨骼共同构成机体的运动系统,二者紧密关联,相互影响。随着增龄,T2DM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常合并出现。既往关于老年T2DM人群中骨质疏松与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老年T2DM人群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7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7.0 mmol/L和(或)糖负荷后2 h≥11.1 mmol/L。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3)伴糖尿病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慢性肝肾功能损害等;(4)合并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疾病;(5)不能完成握力测定或6 m步速实验。

1.2 观察指标

(1)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2)采集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空腹10 h以上)。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3)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LUNAR iDX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测定受试者各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肉质量。(4)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定义为四肢骨骼肌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8]。(5)用握力计(JAMAR,美国)测定握力,两臂握力分别测量3次,取最大值。(6)步速测定需测量3次患者正常行走6 m所用时间,取最小值。

肌少症诊断参考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建议的标准,即低骨骼肌质量(ASMI: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且伴有低握力(男性<28 kg,女性<18 kg)和(或)低步速(步速≤1.0 m/s)。

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T值≤-2.5SD(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症;-2.5 SD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579例入组患者中男性289例,女性290例;年龄(67.65±7.02)岁;BMI(25.68±3.60)kg/m2。其中肌少症患者52例(肌少症组),非肌少症患者527例(非肌少症组),肌少症患病率为9.0%(52/579)。肌少症组BMI、左股骨颈、左全髋BMD和T值均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而年龄、HbA1c显著大于非肌少症组,男性、骨质疏松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肌少症与非肌少症组临床资料比较

骨质疏松患者180例(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患者399例(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1.1%(180/579)。骨质疏松组BMI、ASMI、握力与步速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年龄、女性、肌少症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 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相互影响

以是否有肌少症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HbA1c、骨质疏松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骨质疏松是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以是否有骨质疏松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肌少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肌少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表4)。

表3 骨质疏松对肌少症的影响

表4 肌少症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2.3 性别与骨质疏松及肌少症的关系

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3.1%(125/290),显著高于男性的19.0%(55/289);而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12.5%(36/289),显著高于女性的5.5%(16/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同时合并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图1)。

图1 不同性别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患病率Figure 1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sarcopenia according to gender

3 讨 论

多项研究表明,老年T2DM患者罹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风险较高[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9.0%,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1.1%。在调整潜在影响因素后,骨质疏松与肌少症有互相促进作用。

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等[11],目前极少有研究在T2DM人群中去探索肌少症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丹麦一项居家老年人群研究发现,有肌少症者比非肌少症者BMD更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12]。另一项研究显示,有肌少症者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非肌少症者增加59.0%[13]。对于骨质疏松是否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一项关于日本女性的研究发现,正常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受试者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10.4%、16.8%和20.4%,肌少症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14]。Kim等[15]研究也显示肌少症显著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与上述结果一致,本研究亦发现骨质疏松与肌少症互为彼此的危险因素。肌肉与骨骼相互作用机制复杂,两者之间除了机械和物理互相作用,还通过旁分泌和内分泌相互作用[16],如骨细胞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骨钙素等对骨骼肌起调控作用,肌肉分泌的白介素15可增加骨物质含量[17]。因此,骨质疏松与肌少症通过多种机制相互影响。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不能确定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因果关系。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性别与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均有相关性,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肌少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既往关于性别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各异,Chen等[18]研究显示女性患肌少症的风险高于男性,Sugimoto等[19]研究则显示肌少症与性别无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不同的研究人群及不同的肌少症诊断方法有关。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风险显著增加,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互为危险因素,因此肌少症、骨质疏松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对于老年T2DM患者要同时关注骨质疏松与肌少症,这有助于减少老年骨骼肌肉疾病导致的跌倒、骨折等不良结局,从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少症握力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小腿围在肌少症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咱爸妈的腰背疼可能是它闹的
过瘦要当心肌少症
肌少症与衰老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握力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