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果品及其功用*

2022-03-09 01:50
农业考古 2022年1期
关键词:果品魏晋水果

高 迪 张 明

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就是农业,对农业情况的考察可以反映出中国各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尚。果品生产与加工也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代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果品的记载,还专门设置了与果品相关的职位。《周礼》中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场人就是指主管果园及礼仪用果的官员,这一职位反映了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及果树更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功用。

一、果品种植的基本情况

王蓓蓓考证先秦时期《诗经》记载的11大类水果基本分布在黄河流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果种植的品类、地域和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品种更加丰富

张泽咸、黄秋凤、尚童依据传世文献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张泽咸重点介绍了枣、栗等20种果品的分布地域及其相关文化背景; 黄秋凤统计出瓜、杏等约40种水果品类;尚童则从本土水果及外来水果两个角度重点介绍了枣、桃等七种水果的种植情况。

根据《博物志》《齐民要术》《艺文类聚》等文献记载,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水果品类比前代丰富,而且每一种水果的品种也愈加多样。文献中记载的水果有些并不常见,甚至有的只有一个名字,不知其形味。其中常见并被多部典籍提及, 流传地域较广的水果约有近40种。包括:瓜、桃、樱桃、李、葡萄、梅、杏、梨、柰、柿、林檎、□枣、石榴、桑椹、荔枝、木瓜、杨桃、柑子、橘子、橙子、柚子、甘蔗、给客橙(卢橘)、橄榄、枇杷、龙眼、槟榔、蘡薁、椰子、枸橼、余甘、沙棠、芭蕉、莓、棫(白桵)、槃多、枳柜(拐枣)、山楂、古度(无花果)。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还喜欢食用干果,文献中记载的常见干果有榛、栗、枣、核桃、橡子、胡桃六种。其中多种果品有多个品种(详见表1)。

表1 魏晋南北朝时期常见果品品种

从文献中记载的每一种水果的品种多寡可以看出,李和梨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是较为常见的水果。究其原因,一是这两种水果都出自本土,已经历经千年的繁殖孕育, 种植栽培技术比较成熟。二是考虑到经济实用的原则。比如同样是成活率高的果树,与桃树相比,李树生命周期更长,老李树即使有枯枝果实也不会变小,所以李树成了更为普遍的选择。

(二)地域更加广博

《淮南子》中有“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之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尝试着把握物种移植的要领。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果移栽种植的技术更加成熟,使得水果种植的地域更加广博。

《太平御览》记载了石榴的种植情况:“武陵临沅县安石榴……一蒂六实”。《宋书》:“於潜桃、李、柰结实”。桃、李、柰、石榴原产地均为北方,此时已在长江流域硕果累累,足见其移栽技术之成熟。从张衡《南都赋》中可见河南邓县及湖北襄阳已经种植了橘子。水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南北方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融合提供了可能。

表2 魏晋南北朝时期常见果品种植分布

二、果品的加工

从传世文献中可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与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无论王公贵族抑或平民百姓,都已经不满足于直接食用水果,人们不懈地尝试水果加工的无限可能,并成功开发了多种食用方式。

(一)初加工

新鲜水果容易腐烂,难以保存。为了不受时令限制吃到新鲜水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采用了盐淹、蜜渍、曝晒等方法。《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收藏枣、柰、葡萄、栗子、柿子、木瓜、杨梅、李子、梅子、橄榄等水果的方法,每种水果都要根据含水、含糖量的不同而区别处理。最简单的加工方式是晒成果脯,如枣脯,只需要“切枣曝之”这两道程序。另一种枣的加工保存方式则比较复杂,《食经》中称之为“干枣”,需要在晒干之后加酒封存。干葡萄需要加蜜和油,煮沸后阴干;杨梅则是“盐淹,曝令干熇,取杬皮二斤,煮取汁渍之,不加蜜渍”。先用盐腌,水分析出后再晒干,不易腐坏,再用汁液浸泡,能保持水果的水润度,体现了古人在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智慧。 李子、梅子、木瓜、橄榄、小梨等水果有酸涩的味道,直接食用口感不佳。《三国志》:“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记载了蜜渍梅子的食用方法。用蜜渍加工法在盐腌析出汁液后晒干,或者直接熏干,浸在蜜中封存。既保持了水果的新鲜度,又提升了味觉体验, 在当时流传极广,颇受欢迎。

水果有糖分, 果仁有香气,可以与主食一起食用,提升主食的风味。魏晋食谱中水果常在主食清单中作为配料出现。杏仁可以和大麦调配煮粥,《食次》中提到糯壹的做法:“……以枣栗肉上下著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糯壹是一种粽子类的食物,糯米粉过筛加水和蜜调和成硬面后,捏成条状,把红枣肉栗子肉贴上涂满,裹上箬叶蒸熟,用果品增加甜度和香气。

(二)深加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食品加工工艺已经发展到较高程度, 可以通过深加工改变果品的性状,提供别具一格的味觉享受。

果品可以酿酒。魏晋时人喜好饮酒,与酒有关的记载比比皆是,仅《世说新语》一书中谈及饮酒及醉酒就有77处。《齐民要术》中也详细记载了各种类别酒的酿造方式。 与粮食酿造的酒相比,水果酒价格相对低廉,醒酒快,并且同样可以达到醉酒的效果。曹丕甚爱葡萄,曾书写过葡萄的生长季节、 口感, 并介绍了饮葡萄酒的好处:“甘于麹米”,“善醉而易醒”。椰子也可以用来酿酒,“以竹筒承其汁, 作酒, 饮之亦醉也”。安石榴汁可以同胡椒、干姜等香料一同掺入酒中,增加酒的风味。

果品可以制作冲剂。水果糖分大、甜度高,同时又含有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 食用可以饱腹。为了方便携带,可以研磨成面冲水饮用。《齐民要术》 中详细记录了做水果麦麨的方法:“作酸枣麦麨法:……箔上日曝令干,大釜中煮之……一沸即漉出……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上或盆中……日曝使干,渐以手摩挲,取为末。”把酸枣果实放在箔上晒干,放在大锅里煮开,捞出在盆里研磨。用布绞出浓汁后涂在浅平的容器里,太阳晒干即成粉末, 饮用时还可以与炒米粉和在一起。杏、李、柰、林檎这些水果都可以用来做麦麨,林檎麦麨还可以干吃。

果品可以制成调料。《齐民要术》介绍了桃子和乌梅酿醋的方法:“桃……纳之于瓮中……既烂,漉去皮核……三七日酢成”。“乌梅去核……苦酒渍数日,曝干,捣作屑……投水中,即成醋尔”。水果酿醋材料易得,方法简单,制作周期短,口感极佳。水果还可以制糖,“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糖”,甘蔗糖就是砂糖的雏形。《异物志》介绍了甘蔗提炼糖的方法:“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时人谓之‘石蜜’者也”。“石蜜”非常准确地概况了糖的性状、味道,以及带给人的愉悦心理体验。

三、果品的功用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体现了果品的社交功用。孟子《孟子·梁惠王上》阐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理念,体现了果品及其衍生物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果品的功用也愈加丰富。

(一)生活功用

枣、梅、杏均可为油脯,枣油还可用于祭祀。梅可以含食用来清新口气,乌梅可以入药,也可以作媒染剂。棠叶可用于染色,椰子壳可以作碗、爵,芭蕉茎可以织葛制衣。这些都体现了果品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功用,但最主要的生活功用为以下四种:

1.食用以果腹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十多个王朝兴衰更迭、三百多年战乱连绵,社会动荡不安,对农业生产有极大的影响。在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果品就成了果腹的上佳之选。《齐民要术》、史游《急就篇》均提到以果代粮之事。“其山多杏……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园菜果蓏助米粮”, 果品饱腹实属灾患年代的无奈之举。

芭蕉也有饱腹功效,《广志》 中提到:“芭蕉……味似葡萄, 甜而脆, 亦饱人”。《异物志》 也有类似的记载:“芭蕉……食之四五枚可饱”。因为含糖量高,所以食用芭蕉之后饱腹感强。

桑椹成熟时因多汁而不便保存,晾晒成果干后可以当粮食食用:“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不仅百姓食用干桑椹,战乱频繁时,干桑椹也用来补给军粮。《魏略》中记载了杨沛向魏太祖曹操交纳干桑椹,补足兵粮之事。

2.调味以增香

水果特有的甜度和香气可以在味觉口感上丰富层次,起到去腥膻、加味道、增色泽的功效。橘皮是在所有调味料中最常见的,《齐民要术》中提到橘皮与其他食物同煮凡四十二处,橘皮的状态有整有屑, 对橘皮的数量也研究出了最佳配方,或三叶、五叶,或半合(半把)、一升。橘皮通常会和葱、蒜、姜、椒、胡芹等配合使用,与鱼类和肉类一同炖煮,起到去腥膻的作用。在八和齑的制作方法中还特意提到,用橘皮是利用香气,不能用太多,太多味道就苦了。

栗子、安石榴、枣等果品,用于调味可以为食物增甜。八和齑要用到熟栗黄,可以为食物增加金黄色泽,令人食欲大开,同时又有甜味。作胡羮法需要选用安石榴汁数盒,与羊肋和羊肉同煮,增添风味。鸡羮与细环饼、截饼都需要用到枣, 枣甚至可以取代蜜作为甜味剂,在寒食节冷吃食物时仍能让人享受用餐的愉悦。

酸荔枝、 梅子则是用来丰富口感层次的,为食物增加味道。梅子煮后晒干可以放在羹里调和, 梅 汁 可 以 与 醋 石 榴 子 一 同 泡 瓜 冷 食;酸荔枝可以放在肉酱里增味。“不得其酱,不食”,古人不仅掌握了根据时令季节食用食物的规律,也对食品搭配提出了更高要求。《食经》:“冬日,橘蒜齑;夏日,白梅蒜齑。肉脍不用梅”。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人不断尝试探究积累的饮食智慧。

3.绿化以点缀

果树是很好的绿化作物, 不仅可以装点风景,还有产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广泛。遍布宫殿、寺庙、私家园林与寻常百姓家,极受欢迎。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写下了“城外堑内,并种橘树,其宫墙内则种石榴”之句,曹丕有“堀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之篇。橘子代表忠诚,石榴多子。甘蔗有“渐入佳境”之典,味道甜美,形状似竹,节节拔高,是有上佳寓意的果木, 在宫廷及达官贵人庭院中广为种植。《洛阳伽蓝记》记载:“景林寺……寺西有园,多饶奇果”,南朝梁宣帝《游七山寺赋》也记录了木瓜、木枣等多种果树种植的盛况。私家园林中也广泛种植果木。潘岳《闲居赋》记录了不同地区优良果品集于一园的繁华景象,谢灵运《山居赋》也提及了“杏、柰、橘、栗、桃、李、梨、枣、枇杷、林檎”等多种果品的种植。仕途的失意使士人们着眼于山居生活,留下了大量有关果品的诗篇。

果品种植也遍及了普通百姓家。《酉阳杂俎》记载了魏瑾和庾信向陈昭介绍北方葡萄种植情况:“今在京兆,非直止禁林也”;“乃园种户植,接荫连架”。不只是皇家园林,普通百姓家也会种植葡萄, 既美观又可以遮阳。《齐民要术》中还介绍了酸枣树的栽种方法和编结成园篱的技术。编结园篱的目的是遮蔽和保护内部建筑,同时也可以出产蔬果,可以自给自足,是庭院经济的表征。

4.种植以增收

果树还是很好的经济作物,“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因为具备经济价值,好的品种是十分珍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果树收入也极为可观。《齐民要术》记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种植果树成如此规模的人家收入可以与千户侯相等, 足见种植果树收益之高。除宏观视角外,《齐民要术》还从细处着眼, 详尽介绍了几种果树出产果品的价值:“杏子人(仁)……多收卖者,可以供纸墨之直也”。杏仁多收集一些出来卖,可以赚到纸墨费用。 供养读书人的家庭只需要多种植些杏树便可以取得这笔收益, 不需要再额外从事体力劳动,减轻了负担;桑树除了出产可供食用的桑椹及可以养蚕的桑叶外, 木材也可以用以制作工具。《齐民要术》 详尽记载了桑木制作各种工具的价钱。柘树条干又直又长,十年生木材可以用作各种用途,一棵值十匹绢;棠树长成之后, 每年可以收得价值相当于一匹绢的叶子,利润比桑树还大。树木种植养护的投入产出比又比种植粮食、豢养牲畜小很多,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好选择。

(二)水果的社会功用

1.改用以炫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这一政治制度使门阀士族拥有了稳固的政治特权, 优渥的经济条件滋生了贪图享受的社会风尚, 滋长了士族阶层奢侈浪费的贵族作派。“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驸马因为不了解果品在士族家庭中的新用途而被耻笑, 婢女们却认为这是常识, 以近乎荒诞的手法呈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奢靡之风。

2.贡赏以交际

西周时期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间就已执行了互赠见面礼这一礼仪行为,《周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币,以其币为之礼。”赠送的礼品通常有玉器、丝织品、皮货、马匹等。据《全晋文》记录,帝王赐给臣子的礼品包括钱币、器具、粮食、衣服等,果品保质期短,作为赠品出现,在礼尚往来中更凸显了受赠人的地位。

曹操《兖州牧上书》:“山阳郡有美梨。仅上甘梨二箱,椑枣二箱。”这是曹操第一次由朝廷任命为州牧之后的上表,在天子东迁,宫廷里食品匮乏时向天子进献贡品,以表忠心。曹植《谢赐柰表》:“赐臣等冬柰一奁,诏使温啖”。魏明帝曹叡向叔父曹植赠送了冬柰,从曹植的谢表中可知,这是“非时”之物,即反季节水果,更见其意义非凡。文采斐然但放纵不羁的曹植在表中用满含谦卑的口吻表达了感激,一箱水果表现了曹植基于政治与现实的臣服姿态。

“食物作为特殊的‘物’具有交换性质,无论是价值交换、意义交换、功能交换、符号交换还是其他的交换语义。”与其他礼品不同,果品因其可种植的特点,具备了更丰富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谢敕赐华林园樱桃启》:“华林樱桃……故种之于听事之前,有蝉鸣焉,顾命黏取以弄”。对御赐樱桃种植的树木小心侍弄,言辞间充满了触景生情、感念恩德的况味。

百姓间的交际也多会以果品互赠,《宋书·庾炳之传》记载:“刘雍……夏中进甘蔗”,《南中八郡志》 曰:“槟榔……彼人以为贵异。 婚族好客,辄先呈此物”。王羲之在《杂帖》中也多次以黄柑二百、橘三百枚等赠人。

3.言咏以寄情

《诗经》 就已将果品运用在比兴手法中,如《氓》以甜美的桑葚比拟甜蜜的爱情:“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无论诗意的表达还是直朴的对话, 果品作为一种常见的载体都可以寓寄情感,抒咏志向。

其一,借果品的自然特征以抒怀。鲍照在《伤逝赋》中言及:“惟桃李之零落,生有促而非夭”。桃李花开时令短,借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后梁宣帝《樱桃赋》:“等橘柚于檐户,匹诸荐乎中庭。异梧桐之栖凤,愧绿竹之恒贞。”对樱桃大加赞颂,虽然没有梧桐、绿竹那样出众的品质,但也像橘、柚一样在庭院中遮天蔽日洒下一片阴凉。曹植歌颂了橘“体天然之素分,不迁徙于殊方……邦换壤别,爰用丧生,处彼不凋,在此先零”的精神品质。橘树不易移栽至北方的自然特性使其具备了忠诚不渝的象征意义。

其二, 借果品的自然特征以讽喻。《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张天锡在回答“北方何物可贵”的提问时说:“桑葚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张天锡用类比方式以果品为引子,揭露了提问者对自己的嫉妒之心。《世说新语·品藻》中,刘太常面对桓玄“何如贤舅子敬”的提问,回答道:“楂梨橘柚,各有其美”。用每一种水果的味道不同巧妙规避了正面回答问题会带来的危险。曹植《矫志》:“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用甘蔗虽然甜美但不可用作拐杖来讽喻好听但虚伪的话会带来潜在的祸患。《百喻经》记述用甘蔗汁浇灌甘蔗植株反而无所收获的故事,以“如压甘蔗,彼此都失”,讽喻某些世人的做派,因为想得到富贵而压迫百姓,巧取豪夺,最终却招致灾难。

4.醉酒以避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而导致社会动荡、战乱连绵。百姓在苦难中度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读书人在门阀世族的官职垄断背景下也苦不堪言, 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心理。同时,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酒的酿造技术日益成熟,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人以酒消愁的社会风气。王羲之《临河叙》提及“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饮酒既是风雅之事,亦为无奈之举。王羲之亦在《杂帖》中谈及:“断酒事终不见许……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余万斛米。”虽然断酒可以节省粮食,甚至可以赈灾救命,却无法从政策方面得到支持,可见饮酒已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与表达玄学精神的方式。

在饮酒活动中也多见果品的出现, 除酿酒外,许多果品也是极佳的下酒菜。《广志》:“橄榄,大如鸡子,交州以饮酒”,《异物志》曰:“益智……味辛辣,饮酒食之佳”,脆爽的果品为饮酒增加了别样风味。

酒后不适也可食用水果舒缓。 张协 《都蔗赋》:“挫斯蔗而疗渴,若嗽醴而含蜜。”酒后口渴,甘蔗丰沛甜美的汁水可用来解酒,味道比紫梨还清甜,汁液比朱橘还充沛,解酒的同时带给人美妙的味觉享受。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食用果品、种植果树情况的分析和考察,可以看出,果品在多方面、 多层次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中发挥了极大的功效,彰显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果品魏晋水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