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②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
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④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⑤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毛泽东)
⑥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电影《长津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考生在审题时,首先要理解每个句子的内涵。第①句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聪明的人不迷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当代青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加强自身修养。第②句出自《礼记》,意思是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结,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这里重点强调提升个人认知,才能明白治人和治于人的道理。第③句出自《诗经》,强调了戍边将士拋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第④句出自《墨子》,意思是天下的百姓如果能够相互爱护,那么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互憎恶,天下就会混乱。墨子从“兼相爱”中提炼出“兼爱”和“兼”的范畴,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第⑤句出自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强调了只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去努力,那么结果会证明一切。第⑥句出自电影《长津湖》,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军人“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的传奇,礼赞英雄。
结合①②句可以立意为:面对较复杂的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辩证分析事物的主次、先后等因素,按照实际要求合情、合理地去解决。结合①③⑥句可以立意为:每个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和谐、富强。结合②⑤⑥句可以立意为:为了奋斗目标,不折不挠努力去实现,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结合③⑤⑥句可以立意为: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强大的中国来之不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共同奋斗。
例文展示一
同一个追求,同一个祖国
◎一考生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让人泪目。它之所以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是因为它蕴含着“生,为同一个追求;死,为同一个祖国”的信仰。孤城万里,吹不渡盛世春秋千载;江水千尺,卷不尽浩瀚雄心万颗。几千载文明几千代人,同为我壮哉华夏而奋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战火纷飞挡不住边关将士杀敌之决心。把自己交托给同伴,同甘共苦,为的是这身后的江山社稷,百姓黎民。“中国人从不是孤身奋斗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护你安宁。”性命相托,生死以赴,从不是玩笑之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用黑色的眼睛在黑色的夜里寻找金色的光明,近代的中国磨难与屈辱遍布,任人宰割,可总有那么一些人记得先贤的嘱托,心念后辈的未来,他们决心教这世道改变。“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句誓言响彻中华大地,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为的是让中华大地再现太平盛世。不负众望,他们以鲜血铺成的路直通光明未来。
“爷爷辈没有被战争打倒,父亲辈没有被饥饿吓怕,我们怎么不能建设好今天的中国!”这是当代青年向世界的宣告。无论是“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白衣天使,还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战士,还是“将梦想放逐太空”的中国航天人,都践行着这一承诺。中国人不会被疫情打倒,不会被洪灾打倒,因为我们有坚定的信仰,我们有同一个祖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着眼世界发展之大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迎风飞,逆流上,不负父母期望,不负时代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如今的中国青年把家国镌于心间,把信仰刻进骨髓。如今的中国青年就一日三餐而省良田万顷为及子孙,睡卧榻三尺而舍廣厦千间顾及祖国。
逆风而上,承大鹏展翅之雄姿;胸怀壮志,似蛟龙筑国之长城。
点评
作文的标题“同一个追求,同一个祖国”简洁明确、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作文的中心论点,紧接开头引用材料⑥,由其含意提出了“生,为同一个追求;死,为同一个祖国”的论点。这篇作文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凝炼的语句、散文式论述,让人不仅仅陶醉于字字玑珠的语言,还震撼于其中气势磅礴的爱国热情,读来有美不胜收之感。
例文展示二
志在沧海济天下,守智仁勇赴明天
◎一考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凡成大事者,有智慧必无困惑,有仁德无忧虑,有勇气无畏惧。在当今社会,这三点对我们来说仍不可或缺。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志在沧海济天下,守智仁勇赴明天。
所谓智、仁、勇,即面临困难能够思虑周全,面临困境有兼济天下的风范,面对艰难险阻有不退缩的勇气。可以说,这三个字不仅是儒者风范,亦是中华民族的风范。无论是古时的大丈夫气概,还是当代的勇士风度,“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体现出传承千年的风骨。其实,从人生的角度讲,若无此三者,生命便没有了支撑,方向便容易迷失。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人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诸多磨难,然而,有智、仁、勇的支撑,我们便可以在东隅桑榆的得失中坚定自己的方向。国家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不怒不忧亦不惧,做旁人无法完成的事;如今国家兴盛之际,仍有无数英雄负重前行。自古以来仁、智、勇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去开辟,去开拓,去进取。此三者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不可估量。
当今的中国,时代的号角也已吹响。在新经济知识时代,智慧、仁德与勇毅更不可或缺,如在稻田看风吹千重浪的袁隆平,又如百经波折成就一生的钱学森,再如只身犯险为保人民安全的钟南山……他们带着这份勇毅、仁德与智慧,引领我们走向远方,同时我们也带着他们的希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青年的希望,在于他们的活力和无尽的远方。”如今,我们也将自己背好行囊,在智、仁、勇精神的鼓舞下,创造属于我们的明天。
诚然,这个梦想与明天是遥远且至银河九霄的一程,可再远的梦,只要奋力向前也可抵达。不屈不挠的努力、不会困惑的智慧、济世天下的仁德与无畏一切的勇毅,终会使我们奋斗的细流汇聚成大海。我们终是高山而非溪流,终会实现伟业而非止步不前。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愿我们都是那年灿烂的骄阳,志在沧海济天下,守智仁勇赴明天。
点评
作文的标题“志在沧海济天下,守智仁勇赴明天”融合了文言与诗句,有文采。作文开头引用第①句名言,先解读了句子的内涵,引出“智、仁、勇”是不可或缺的,提出了自己的中心论点:“我们应志在沧海济天下,守智仁勇赴明天。”然后在举例论证中,考生准确地引用与论点相契合的诗句和比喻论证自己的观点,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最后联系当今的社会大环境,提出时代号角已吹响,对于我们来说,智慧、仁德与勇毅是前进路上必备的行囊,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