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飞 何惠仙 饶静云 李捷 龙洁珍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结合病房姿势管理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病房姿势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姿势维持、姿势变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结合病房姿势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运动功能,增强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病房姿势管理;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2
脑卒中偏瘫患者因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出血,导致脑组织与神经细胞受损,引发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障碍,引起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1]。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护理人员一直奋斗的目标。综合康复训练中进行肢体关节训练,站位、坐位平衡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但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肢体僵硬固化,偏瘫姿势难以修正,对平衡能力改善效果不甚理想,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不明显[2]。病房姿势管理对患者进行卧位、坐位、站位等姿势针对性管理,并制订详细、系统的标准,保证姿势训练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促进纠正偏瘫姿势,可能利于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基于此,我院展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综合康复训练结合病房姿势管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5.84±7.36)岁;偏瘫侧:左侧14例、右侧16例;脑卒中偏瘫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0.78)年;疾病类型:脑出血8例、脑梗死22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6.13±8.24)岁;偏瘫侧:左侧16例、右侧15例;脑卒中偏瘫病程1~4年,平均病程(3.54±0.83)年;疾病类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1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3];(2)伴有单侧肢体功能障碍;(3)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4)年龄55-80岁。
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者;(2)患肢伴有骨折、肌肉萎缩等其它疾病;(3)伴有严重的神志或认知异常者;(4)伴有其它疾病需要保持特殊体位治疗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抗凝、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如下:(1)体位管理:帮助患者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轮流进行体位转换,每个体位保持2小时。(2)关节训练:嘱患者健侧肢体行主动关节活动,患侧肢体则在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和扩大各个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其挛缩,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30min,1周训练6天。(3)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行偏瘫肢体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诱发偏瘫侧肢体的分离运动。(4)床上转移: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床上翻身、坐起、移乘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20min,1周训练6天。(5)平衡功能训练:指导进行坐位、站位平衡训练以及平衡板上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15min,1周訓练6天。(6)步态训练:进行站立位向前、向后、向侧方迈步,向前行走训练、侧方行走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20min,1周训练5天。(7)心理疏导: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发现不良心理时及时给予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姿势管理干预,具体如下:(1)团队组建:选取2名康复治疗师、2名脑卒中研究方向的主治医师、5名康复护士组成姿势管理小组。在小组成员查阅大量文献并运用循证医学,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康复治疗师负责下达康复延伸治疗处方,护士负责实施,主治医师则负责监测患者病情。(2)姿势管理:a.卧位姿势,嘱患者侧卧位,患侧、健侧卧位每2个小时交互更换。b.坐位姿势,帮助患者置于有靠背的木椅上,木椅背靠墙边,防止椅子倒地,嘱患者上半身尽力伸直,头不偏,屈髋、屈膝、屈踝均达90°,双足与肩宽平稳着地,臀部尽可能靠近椅背,健侧肘部搁于扶手上,患侧上肢下面放置软垫。每天1次,每次10min。c.站立姿势,嘱患者站直,头居中,躯干勿蜷缩,尽量伸展开,双肩与双髋分别处于水平位,重心没有偏移,双下肢平均负重,骨盆中立位。每天1次,每次10min。d.进食姿势,坐位进食时,患者端坐于桌前,头颈部处于竖直位,躯干伸直,患手放于桌上,健手进食;卧位进食时,摇高床头至少采用30°,患者取半坐卧位,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为主,进餐30min后才能摇低床头,防止食物反流。患者家属负责监督患者每日三餐进食时均进行相应的姿势管理。
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1)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4]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总分0-100分,>60分表示生活能力水平良;>40且≦60分表示生活能力水平中;≦40分生活能力水平差。
(2)运动功能: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量表[5]评估患侧运动功能,评价标准如下:I级,肌肉松弛且无随意活动;II级,肌张力增加,出現痉挛,引发联合反应与共同活动;III级,痉挛增强,患侧共同运动可引发主动运动;IV级,痉挛程度下降,打破共同运动模式,可出现分离运动;V级,肌张力趋向正常,可做分离精细动作;VI级,恢复或接近正常运动功能。
(3)平衡能力: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运动姿势评估量表(PASS)[6]评估患者平衡能力,该量表包括姿势维持(0-15分)和姿势变换(0-21分)两个部分,分值越高说明平衡能力越佳。
(4)患者满意度: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用Z值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平衡能力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姿势维持、姿势变换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姿势维持、姿势变换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满意度对比:干预4周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1.51±6.32)分高于对照组(86.36±6.75)分(t=3.074,P=0.003)。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由于一侧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受损,中枢神经细胞损伤,导致患者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据报道[7],正确的姿势管理,进行卧位、站位等姿势训练可调节患侧肢体肌群的平衡性,利于重建脑侧支循环,改善大脑组织的可塑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综合康复训练予患者进行卧位姿势管理与站位、坐位等平衡训练,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运动与平衡能力,但其缺乏详细的标准,系统性的管理,难以保证训练质量,效果欠佳[8]。而病房姿势管理中将卧位、坐位、站位等姿势进行针对性管理,并制定系统、详细的标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可能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中,干预4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病房姿势管理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病房姿势管理细化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姿势,并制定详细、正确的标准,量化时间,保证姿势练习的有效性,同时将训练内容细化至卧位、站位、坐位等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动作中来,增加练习的可实施性,提高患者姿势管理的依从性,增强训练效果,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正确的不同姿势管理,降低患侧关节的紧张度,有效阻止肌肉挛缩,防止患侧肢体功能下降,而且固定时间的姿势管理,可增强患者对患侧肢体摆放的自控力,改善大脑皮质对运动控制信息的处理能力,促进中枢神经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9]。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控制的高级运动功能被抑制,从而引发低级原始中枢反射,导致肌痉挛模式,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严重受损。据报道[10],患者的运动表现状态与其姿势控制能力息息相关。本研究中,干预4周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姿势维持、姿势变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病房姿势管理可改善运动功能,增强平衡能力。可能的原因是病房姿势管理中系统化、针对性的对卧位、坐位、站位等姿势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可充分发挥健侧神经中枢的代偿功能,促进患侧神经中枢细胞更新,抑制肌张力异常增强,避免肌痉挛的发生,利于肌群重新建立平衡协调功能,增强平衡能力,保持姿势的稳定性,并且诱发患侧肢体的精细分离运动,改善运动功能[11]。有研究表明[12],帮助患者恢复正确姿势,可改善运动功能的协调性,促进机体选择性肌群恢复活动,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提高运动功能和控制能力,从而保持躯体平衡性,最终患者平衡与运动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结合病房姿势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运动功能,增强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与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娟,吕云侠,杨小丽.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1):1817-1818.
[2]赵丽婷,张利珍,张美莲,等.24h姿势管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1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4]张学敏,毕胜,张嗣敏,等.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脑卒中ADL能力的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3):134-137.
[5]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37
[6]伍少玲.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的效度及信度研究[D].中山大学,2004:1-59.
[7]温敏,臧博文,王宝军,等.偏瘫患者的躯干异常姿势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及功能能力恢复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4):1-6.
[8]谭玉花.脑卒中患者良肢位姿势纠正相关康复护理标识设计及护理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35-1237.
[9]胡荣亮,容健成,方健斌,等.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姿势控制训练指导对其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46-48.
[10]邵印麟,欧阳迎, 周立晨,等.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改善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3):5.
[11]刘丹.超早期良肢位、充气抗痉挛手套联合Brunnstrom分期康复 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7):5.
[12]孙敏,肖蓓,李月芳.阶梯式评估联合量化康复训练指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8):2696-2700.
肇庆市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2019040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