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2022-03-09 22:47徐晓璐潘宁杨云飞仇小松
大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全媒体文化建设

徐晓璐 潘宁 杨云飞 仇小松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是应对挑战的有益尝试。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在服务对象、深层次发展目标等方面有内在关联,构成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融合发展,思政工作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引领与体系支撑,文化建设能够为思政工作增添活力。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融合工作;加强教职工媒介素养教育,奠定融合基础;做好分众化传播,增强融合针对性;讲好发展故事,凝聚融合向心力作用是推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020-04

在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信息社会蓬勃发展。根据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新闻客户端与多种社交媒体成为青年一代的主要信息来源[1]。与此同时,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与传播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以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不断涌现,与报纸、图书、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推动社会进入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面对全媒体传播的新特征与新挑战,如何開展好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具有积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亟待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有效破解。

一、全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深刻把握全媒体的时代内涵及传播特征,是研究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一)全媒体的时代内涵

全媒体,由英文单词“omnimedia”发展而来,其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有学者提出,全媒体是“一种融合采用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态,针对不同类别、时空、终端受众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纸质媒介、电视网络、户外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融合传播的新型传播形态”[2]。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从“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3]四个层次阐释了全媒体的科学内涵。“全程”意味着媒体传播突破时空局限,传播时效性显著提升;“全息”意味着媒体传播突破方式局限,传播手段更加智能;“全员”意味着媒体传播突破主体局限,传播多元性与互动性明显增强;“全效”意味着媒体传播突破功能局限,传播效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在全媒体时代“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

(二)全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

结合上述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全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传播渠道的“多向化”与传播内容的“碎片化”。第一,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往往由一个固定的信息源发出,以典型的“点对多”“点对面”模式进行传播。新媒体出现后,“平面”的传播模式被打破,“点对多”“点对面”演变为立体式的多点式传播,传播主体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在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媒体上涌现,传播主体“去中心化”的特征日益显著。第二,传播渠道的“多向化”。在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渠道往往较为单一,传播速度与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新媒体出现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演变为多线的裂变式传播,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向化”的趋势。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不同媒介深度融合,传播渠道“多向化”的特征日益显著。第三,传播内容的“碎片化”。过去,传统媒体会用大幅版面刊登相关理论文章、时政热点解读等内容。新媒体出现后,其能根据人们阅读需求的变化推送“短小而精悍”的内容,从而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在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微讲堂”“小故事”层出不穷,传播内容“碎片化”特征日益显著。

二、全媒体传播对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影响

民办高校教职工是指在民办高校中工作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的总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传播方式的迭代对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全媒体“去中心化”传播对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影响

在由传统媒体“中心化”传播向全媒体“去中心化”传播的演化中,民办高校教职工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公开发言权,其能根据自身意愿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信息交流,针对热点事件适时地发表个人观点,即时接受建议反馈。与此同时,“去中心化”传播也会对民办高校教职工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西方功利价值观与各类网络不实信息的传播,会使原本居于中心位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受猛烈冲击,比如部分民办高校经济学教师盲目推崇西方经济学理论,贬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部分民办高校管理人员在与国外人士交流时,为了达成合作刻意夸大外国教育模式的先进性等。

(二)全媒体“多向化”传播对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影响

在由传统媒体“单向化”传播向全媒体“多向化”传播的演化中,民办高校教职工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与时空局限,更为高效地开展工作;多渠道的传播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有助于拓宽高校教职工的视野[4]。与此同时,“多向化”传播也会对民办高校教职工的行为模式产生消极影响。多向化的裂变式传播会将信息即时传至成千上万的媒体用户,部分教职工为了避免负面信息影响职业前景,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往往选择消极应对,不敢承担责任;也有部分教职工沉溺于“多向化”虚拟交往而疏远现实中的人际交流,这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酿成教学事故,甚至导致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5]。

(三)全媒体“碎片化”传播对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影响

在由传统媒体“整体化”向全媒体“碎片化”传播的演化过程中,民办高校教职工能够将分散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快速及时地获取大量信息,同时开展多项任务。与此同时,“碎片化”传播也会对民办高校教职工的思维方式产生消极影响。一是“碎片化”传播可能会使教职工产生路径依赖:满足于通过搜索、提问或交互获得信息碎片、而不是致力于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系统性的信息;二是“碎片化”传播可能会导致教职工在多项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而每一项任务重新进入都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与时间,使无法完成任务的风险增大;三是“碎片化”传播可能会造成工作的功利性上升,部分工作的目的是得到精神的交流与共鸣,而不是简单地谋取现实利益。

总括上述,全媒体传播在给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多维困境,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内在依据

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既在基本内涵、目标体系、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也在服务对象、深层次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关联。个性差异表明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共性关联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个性差異

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有各自独立的个性。首先,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涵不同。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是指民办高校为实现发展目标、帮助教职工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开展的各类活动;而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倡导优良的学术文化与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等内容[6]。其次,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存在差异。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党的组织、宣传等中心工作联系紧密,它不单单追求在思想、行为上管理教职工,还追求特定的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如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而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再次,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存在差异。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工作方法较为单一,可供发挥的空间较小;而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更注重“多点渗透”和“久久为功”,工作方法较为多样。

(二)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共性关联

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也存在内在关联。首先,两者都以“人”作为服务对象。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研究人、关心人、塑造人,目的是确保教职工的行为符合社会、组织的要求,具有“关心教职工思想动态”“解决教职工实际问题”“引导教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等重要现实意义;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也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文化符号、共同愿景、道德规范等内容引导教职工行为,激励教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通过构建具有先进性的组织价值观,引领教职工价值认同与自觉遵循。其次,两者都以“提升民办高校科学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作为深层次发展目标。对民办高校而言,运行效率是生命线、科学管理是助推器,抛开它们谈教职工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会误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歧途。

四、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双向价值

推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具有双向价值。一方面,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引领与体系支撑;另一方面,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能够为思政工作增添活力。

(一)融合发展,思政工作为文化建设引领正确方向

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受学校性质、所从事的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要确保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走偏、走歪,需要依靠思政工作的匡扶与支持。比如,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部分民办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使其“异化”出了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文化要素,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思政工作立足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全局,统筹考虑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在思政工作的引领下,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克服各种异化元素的不良影响,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阔步前行。

(二)融合发展,思政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体系支撑

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理论研究,开展时间较晚,相关成果也比较少。这就意味着,加强这一领域的建设需要借鉴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一方面,思政工作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党对民办高校领导与管理的主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思政工作日趋成熟,在“带队伍”“强人心”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能够为文化建设所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政工队伍,他们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完善的团队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融合发展,文化建设为思政工作增添活力

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在工作方法上既有内在关联,也存在一些区别。具体来说,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的方法相对单一,以灌输为主,有着特定的规制约束;而教职工队伍文化建设工作方法更为多样,且渗透性、吸引力较强,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思政工作可以充分吸收文化建设的方法,将思政工作的内容目标以隐性的方式纳入文化建设中,使思政工作充分渗透至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在无形中扩大了思政工作的外延,而且有助于让严肃的思政工作更加贴近教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增添思政工作的活力与吸引力。

五、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对民办高校健康运行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统筹功能,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做好分众化传播与讲好发展故事是推动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融合工作

开展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过去,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政治功能淡化、队伍建设软化的问题,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为了提升工作实效,民办高校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做好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

(二)加强教职工媒介素养教育,奠定融合基础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成员在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反应的能力[7]。媒介素养既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全媒体时代开展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中,有许多90后、00后,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民办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职工了解媒体的基本知识、全媒体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升教职工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使他们学会抓关键、看主流,同时积极带动身边的同事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构建民办高校先进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做好分众化传播,增强融合针对性

根据年龄、岗位、学历等因素,民办高校教职工可以被细分为许多不同的群体。如果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会影响工作成效。因此,充分利用全媒体的技术优势做好分众化传播十分重要。比如,对于在党政机关、党群部门工作的教职工,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利用全媒体及时收集、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提供实践导向明显的策论型信息;对于青年教职工群体,可以根据他们思维活跃、关心时政的特点,通过公众号、微博等媒介对一些时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在交流中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

(四)讲好发展故事,凝聚融合向心力

教职工队伍思政工作、文化建设与民办高校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涌现出的优秀人物有着紧密联系,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去放大与传播。民办高校发展故事是凝聚教职工向心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高校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优良精神风貌、共同价值观以及目标追求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可以实现思政工作的隱性融入,有助于巩固文化建设的既有成果。

总之,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民办高校要结合全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网信网.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2020-05-20].http://www.cac.gov.cn/2020-04/28/c_1589619527364495.htm。

[2] 崔士鑫.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J].传媒,2019(3):30-33.

[3]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前线,2019(4):4-7.

[4] 宗永平.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J].大学教育,2015(8):67-70.

[5] 栾永玉,唐珍名.新媒体平台下高校教职工思政工作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7):28-30.

[6] 黄志海,何斌,朱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大学教育,2017(2):179-180.

[7] 陈春丽.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思考[J].传媒,2015(11):73-75.

[责任编辑:刘凤华]

1454500511399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全媒体文化建设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