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让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

2022-03-09 22:26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知识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一些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批注式阅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以及课外巩固四个角度,对批注阅读方法的具体运用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高效。

一、利用批注阅读,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有着高度的好奇心,这是小学生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知识点本身极为丰富,如果学生吸收不了这些知识点,就很难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学习新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批注式阅读完成预习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针对预习式批注,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如下方式操作:首先,初次接触文本时,学生需要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利用批注法,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圈画出来。同时做好段落标记,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标出来。其次,在第二次阅读文本时,学生需要从文章中摘取自己喜欢的词句,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的空白处。最后,学生可根据课后练习题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现以《观潮》这篇课文为例。正式授课以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批注式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批注符号以及使用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可用圈画法进行批注。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时,可用波浪线进行标记。如果学生针对课文有任何疑惑之处,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对应的段落旁边。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知道自己对哪些知识点存在问题,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在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授课以前先一步熟悉文本,在这个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不理解、不熟悉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利用批注阅读,指导课文学习

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授课效果以及质量,就必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紧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探究与思考。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由于此前的预习工作,学生已经对文本建立了初步印象,因此教师的执教重点应是以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预习障碍,让学生知道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对此,教师应梳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将其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并派出代表进行课堂汇报,教师则在一旁引导、纠正,学生则以批注的方式标注本组的最终讨论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慈母情深》一文为例,在上课一开始,教师便用PPT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作者,学生知道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关系。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进行批注,在批注过程中,学生需要高度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方便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具体来说,教师要求学生先画出文章中体现母亲动作的一些细节描写,并用批注的方式标记出相关的动词,接着引入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和小组成员讨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这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是否合适,接着要求学生将相关的讨论结果备注在段落旁边,以强化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吸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来回巡视,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理解了文章的难点,而批注式阅读让整个阅读变得更为高效。

除了预习环节,课上教学环节同样需要批注式阅读。在批注式阅读的辅助下,既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听课的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三、利用批注阅读,辅助课后学习

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课前预习,还需要课后复习。在某种程度上,预习和复习同等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但并未以实际行动约束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以后,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只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根本不会翻开课文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导致教师的吩咐犹如耳旁风,毫无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核心知识点,然后给学生推荐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利用批注法完成阅读任务,这样既能起到复习的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学习《丁香结》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由丁香结而引发的一些人生感悟,学生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给学生推荐了《丁香结》的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和《丁香结》相似,同样描写的是由某个具体的事物引发的人生联想。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文本,然后利用批注法圈画出相对生僻的字词,利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时写出自己不理解的原因。此外,学生还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将这些词句进行梳理总结,写下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同时让学生重点梳理文章的写作手法,以便之后将所学技巧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同等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对课后复习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而在批注法的辅助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复习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四、养成批注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如果说课内是批注阅读的主要阵地,那么课外才是真正的操练场。在课内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技巧以后,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的阵地中逐步磨练自己的批注阅读能力。只有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地运用批注法,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对此,教师应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筛选一些重要的素材,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景阳冈》一文以后,教师给学生推荐了《水浒传》这部名著,并从中筛选了一些精彩的章节,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綱”等,让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在批注阅读环节,教师将阅读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批注阅读的深度、角度、形式以及数量,同时抽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进行读后交流。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了“智取生辰纲”这一章节以后,对晁盖等人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批注,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再比如,有的学生阅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章节后,对作者运用的动词极感兴趣,于是运用批注法进行圈画,并写下了自己对这些动词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反馈交流,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批注阅读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批注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阅读技巧,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内运用,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大量操练。通过课外阅读的不断磨练,学生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批注阅读对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重点应该关注学生阅读思维的养成。总之,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将批注式阅读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增添课堂的灵动性,使学生的认知视野得以拓展,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影响。

(冯小章 陇南市礼县宽川镇中心小学)

1657500520363

猜你喜欢
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微课视角下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七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后复习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