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
汉语词语有“一古脑儿”,意为全部、通通,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
区奉仁听了,哼哼冷笑两声道:“汰!原来是节礼啊!”又正言厉色问道:“多少呢?”代理的道:“也有四块的,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
“一古脑儿”又作“一股脑儿”,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
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一古脑儿”(或“一股脑儿”)来自何处?为什么可作“全部”“通通”解释?“古脑”(或“股脑”)究竟是什么东西?一直以来没有人能讲个明白。
笔者为四川南充人,幼习南充方言。南充方言中有“一轱轆儿”( yi gūlur. “一”为入声字,故未标音调),也作“全部”“通通”解。
轱辘,即车轮。“一轱辘儿”是借代用法,指独轮车(以局部代整体)。独轮车在古代被称为鹿车,至迟两汉时期已得到普遍使用。拙文《难以自圆其说的“闭门造车”》(载《文史杂志》2019年第3期)已有论述,兹不多言。从前穷人逃荒逃难,每以独轮车载物,全部家当都在一辆独轮车上,故“一轱辘儿”可引申为“全部”“通通”。
窃以为 “一古脑儿”(或“一股脑儿”)当是“一轱辘儿”的音转。由于方言发音有差异,许多古人的口语词汇传到后来便只存读音而难以追溯本字,后人用文字记录它们也很难准确。故李宝嘉记为“一古脑儿”而曾朴记为“一股脑儿”。然“古脑”“股脑”都找不到出处更不知何指,作“全部”“通通”解只是读者根据上下文的意会。相较而言,还是南充方言“一轱辘儿”的依据充分一些。至少,它可以解释得通,不致让人始终糊涂。
3540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