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绘梦” 用算法把梦境变成一幅画

2022-03-08 14:04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脑机被试者电信号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陈赟冰团队的实验室里,摆放着好几排画作,有的是繁复的线条,有的是简洁的图形,有的色泽明艳像油画,有的意境悠远像泼墨山水画……这些都是捕捉被试者脑电信号后由算法绘制而成的画作。其中有一些,反映的是被试者的梦境,是陈赟冰所负责的“脑机绘梦”项目的部分实验成果。

算法系统把脑电信号“翻译”成绘画元素

“脑机绘梦”是对睡梦中的被试者快速动眼期脑电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利用自主化的算法设计,将脑电数据转化为抽象画面,是对梦境的一种抽象可视化呈现。

目前,陈赟冰等人的“脑机绘梦”系统内已有十几种风格的抽象画作,借鉴了中西方大师的作品,并结合了团队自主设计的艺术风格。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说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抽象图像,有三大难点:第一,是数据量大,人脑一秒钟能产生很多种信号,需提取出最为有效的数据;第二,则是要把这些数据映射到设定的绘画元素中;第三,是根据信号进行人机交互,选择最终产出的绘画风格。

徐迎庆强调,虽然被称为“脑机绘梦”,绘制的并非是梦境中的具体内容。算法系统会把人在做梦时的脑电信号“翻译”成一个个绘画元素。用这些元素来画画,不是将梦境的具体内容进行具象还原,而是要表达出梦境所传达的某种情绪。比如,如果是好梦,系统就会生成色调偏明快、活泼的画面;如果是噩梦,系统则会生成色调偏冷暗的画面。

借助App打造线上线下的艺术社区

做实验时,团队采用的是医疗级脑电接收仪器,成本较高、佩戴繁琐。陈赟冰透露,他们准备和相关企业展开合作,打造便携式、低成本的脑电设备,这样普通人也能“尝鲜”绘出自己的梦境。当然,无论他们在做什么,是在玩游戏、弹钢琴、发呆还是在做梦,都可以生成自己的脑机艺术作品。

此外,借助“脑机绘梦”相关App,还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的艺术社区,进行衍生品开发。8月底,陈赟冰团队带着这套系统参加了“淘宝造物节”。造物节上,他们采用了相对简易便携的设备,让人们现场感受了“脑机绘梦”的魅力。

除了将梦境变成画作,陈赟冰还想再进一步,尝试将梦境疗愈和艺术心理学相结合。团队在听觉、嗅觉、触觉、认知等方面做了布局,获得了一些智能家居产品的专利,如利用“控夢香薰”“塑梦音响”来引导和改善人的“梦境”,达到疗愈的效果。

陈赟冰解释,当可穿戴设备捕捉到人在做噩梦时,可以触发智能家居的开关,通过微弱的灯光、轻微的音乐或者淡淡的香味,来引导梦境的走向,疗愈人内心的紧张或痛苦。

猜你喜欢
脑机被试者电信号
惊世骇俗的“脑机接口”技术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脑机结合的未来
埃隆·马斯克的新型脑机接口为何人开发?
德西效应
基于Code Composer Studio3.3完成对心电信号的去噪
德西效应
基于随机森林的航天器电信号多分类识别方法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