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李红东 本刊主笔 高彤
世人皆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岂知昭通『修路难,难于下五洋』!
山高谷深、连峰际天,不仅长期限制了滇东北地区的发展,交通闭塞、飞鸟不通,更让这里深深地锁在贫困中。而今,随着宜昭高速全线建成通车,这里的历史改写了。
7月8日,随着宜昭高速公路川滇界至彝良段(二期)的通车运营,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出滇入川有了第二条纵向大动脉。
历时三载,以水电十四局为代表的“电建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顽强斗志在地势险要的宜昭大地开辟出一条康庄通途。
地处滇东北的昭通,乌蒙山、四川盆地、大凉山、五莲峰碰撞交会,金沙江、朱缇江、牛栏江三江分流切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绘就了昭通秀美神奇的风光,但同时也造就了海拔高差近4000米的深山峡谷。
深入乌蒙山腹地的宜昭高速公路云南段(川滇界至昭通)全长135.6公里,总投资240.6亿元,二期工程(川滇界至海子镇)于2019年7月开工。
二期工程主线长42.96公里,沿线地形陡峭,沟多谷深,项目桥隧比高达83.63%。施工场地狭窄,滑坡、煤层、瓦斯、岩溶、高应力等不良地质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桥隧相连、高墩数量多、施工风险高、配套设施布置难等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
“在这里修路,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困难和技术难度,相比别的同类高速要难得多!”土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兼宜昭高速施工总承包部张冬云说道。
要确保二期工程通车,控制性工程“三桥、两隧”贯通是关键。“三桥”即白水江特大桥、牛街特大桥、龙凤特大桥,“两隧”即铁匠湾隧道、新场隧道。
需要攻克的难题不计其数。在峡谷高山间架桥,大型构件运输和吊装是必须要迈过的一关。这些庞然大物在白水江上空完成组装,还要跨过谷底柿凤二级公路等两条交通要道,施工难度不言而喻。地形、气候、跨江、跨路等不利因素多重叠加,更是让大桥建设难上加难,创下了国内同时期同类型在建桥梁的跨径之最和施工难度之最。
项目部想尽办法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便道,在桥墩施工部位搭建安全步梯,在江面搭建平台,在空中架设缆吊系统,竭力攻克大型构件运输、拼装和吊装难题。
此外,跨越2处村落、10余座高山、12处河流、15条村道梁的龙凤特大桥的建设,又给项目部带来了新的难题。大桥位于倒悬陡崖上,无既有道路可通行,开挖施工区距最近征地线仅有1米,传统爆破开挖施工根本行不通。
关关难过关关过。经项目部研究,决定采用人工开挖配合静态爆破剂施工,建设者们绑上全身式安全带垂挂在绝壁上,用锤头一锤锤敲下石块,用臂膀一块块背运巨石,用铁锹一铲铲运送石渣,经过150天的悬空奋战,终于让大桥墩有了可靠的“着落”。
乌蒙山地处长江上游流域保护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宜昭二期工程所在的白水江和小干溪流域是国家级水产物种资源保护区,环境敏感点多,需要加大力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守住生物保护“红线”,也是守住施工的“底线”。小干溪国家生态物种大鲵保护区红线十分接近施工区域,距牛街特大桥施工区域仅一公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改冲击钻孔灌注施工为旋挖钻机成孔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大鲵的侵扰和栖息地水质的污染。
在路基边坡处理后,项目部采用平铺植生袋绿化及时种植绿草,撒种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植物,桥下采用种植土回填,撒草籽并种植灌木,确保花草成活率。
工业废渣废水污染、空气扬尘污染、资源过度开采等,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水电十四局将环保建设理念贯穿于全线隧道、桥梁、路基、路面等实体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二期工程共有11座隧道,其中2座为地质复杂、地下水多、施工难度大的特长隧道。为减小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项目部对隧道排水实施沉淀达标排放,利用部分隧道开挖洞渣加工成碎石,经试验合格后,作为工程建设骨料,减少隧道弃渣占地和石料开采。
“天高云淡,鱼跃鸢飞”。为守护这样的美景,在路面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高度重视“零污染”控制。沥青铺设时,提前做好施工路段封闭和警示,在连接主线出口便道处布置高压冲洗设备对车身进行冲洗,在沥青路面与便道路面交界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止进一步污染。针对中分带和路侧回填土、边坡绿化等可能带来的大面积污染的情况,督促机电、绿化施工人员合理安排工序,铺设彩条布及土工布消除污染源等。根据设计在桥梁上沿安装纵横向排水管,在地面修建事故应急池、排水沉淀池,使污水成为绿化水。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项目部还注重资源节约。在服务区安装光伏发电板节能降耗,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优化隧道内亮度和时序自动检测控制,照明用电由70%降低至55%,项目运营后每年可节省约290万度电,年节约成本150万元。
建好一项工程,深交一方朋友,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在建造精品工程的同时,水电十四局还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将稳岗就业、捐资助学、敬老慰问、扶贫助困、爱心助农等志愿服务不断向周边村镇辐射,履行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乌蒙山系高耸陡峭,阴雨连绵天较多。作为项目部标唯一运输通道,这里的鱼井村道路老旧狭窄,排水系统落后,雨天十分容易积水,村民通行极为不便。对此,项目部另行规划改路绕行鱼井村,并重新为村里修整了出村路,并组织专人为村民定期清淤。
“道路畅通了,大伙儿的心也舒畅了!”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村民们也迎来了幸福新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水电十四局项目部更建设了百余条共计200多公里的施工道路,不仅密切了各村之间的互联互通,更为沿线乡村群众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同时,总包部和各项目部每年还通过“以购代扶”等方式,大量采购柑橘、猕猴桃等当地农特产品,助力解决疫情下农产品滞销难题。
项目通车运营后,水电十四局积极响应国家“六稳六保”政策和“稳岗扩就业行动”号召,招聘当地近300人参与公路运维管理,切实担起了稳岗扩就业的责任。
乌蒙生天路,匠心筑坦途。历时三年,终获硕果。这条承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高速公路,正饱含激情向未来延伸,为沿线百姓过上富裕新生活铺就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