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智 刘正伟
(1牟定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云南牟定 675500;2牟定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牟定 675500)
牟定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州中部,属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为监测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确保耕地质量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牟定县对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并对监测点工作进行了规范化运行管理。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牟定县现有耕地2.54万hm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下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1.8万hm2,农业两区规划划定区1.23万hm2(含复种)。其中:粮食生产功能主产区1.13万hm2,包括水稻0.67万hm2、玉米 0.13万 hm2、小麦 0.13万 hm2,优势特色农产品(油菜)保护区0.1万hm2。
牟定县耕地土壤类型总共分为5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41个土种,主要为红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等。按照《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模型及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牟定县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及比例见表1。
表1 牟定县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及比例
牟定县于2018年在全县7个乡(镇)选定区域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35个,其中:水田耕地质量监测点19个,代表土种19个,代表面积1.19万hm2;旱地耕地质量监测点16个,代表土种16个,代表面积 0.87 万 hm2。
截至2018年末,牟定县已经建成国家级土壤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涉及主要土类2个(水稻土、紫色土),亚类2个(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土属3个(紫色土性水稻土、红壤性水稻土、紫泥),土种5个(浅紫泥田、紫泥田、紫砂泥田、浅黄泥田、紫泥土);代表面积7 500 hm2。主要作用是监测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环境质量、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等有关参数变化情况。
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是监测和掌握牟定县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状况变化报告,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及预警系统,指导科学种植与施肥管理,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自2018年建点以来,按要求完成了2018—2020年度土样采集送检及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但是,由于项目经费、从事土壤肥料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落实到位,2017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验收结束后,耕地质量监测点稳定、土壤采集化验分析、粮油试验等工作难以按《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要求开展,且无经费支撑监测点的运行,服务功能难以发挥[1]。
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 1119—2019)要求,结合牟定县耕地质量监测现状与实际需要,牟定县耕地质量监测点2年内规划建设任务是新建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综合考虑牟定县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建设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土种的牟定县共和镇天山、代冲村委会,土壤类型是水稻土,主要种植作物为粮油、麦类、烟草;监测点田块面积不少于0.67万hm2,代表面积0.13 万 hm2。
为保证监测点能连续10年以上不被占用,采用混凝土浇筑监测点周围田埂,对周边水沟进行“三面光”浇筑,防止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同时,定期开展土样采集化验分析,监测牟定县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情况;连续开展肥料小区试验,掌握土壤肥料变化情况,为服务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3]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设立宣传牌,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监测点长期稳定并且有效开展工作;对监测点要规范管理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以防止只建不管现象发生;原则上任务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改变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土地使用现状。
牟定县耕地质量监测点所需经费应列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措施项目,确保年度经费不少于8万元,确保已建、新建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土壤采集化验分析、肥料试验、各项土壤监测所需设备采购等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 1119—2019),国家级、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要统一设置标志牌,监测点小区也要设置统一规格的标示牌。
耕地质量监测点要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按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 1119—2019)要求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基础数据。初建监测点时,要填报基本情况记载表和土壤剖面性状记载表。年度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汇总整理监测数据,完善田间作业情况和施肥情况记载表[4-5],认真填写监测点年度数据汇总表,将资料整理成册。二是强化数据分析。耕地质量监测点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土样检测、施肥调查、肥料试验及耕地质量监测等开展田间肥料试验,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牟定县耕地质量提升对策。三是加强数据应用。相关部门应加强牟定县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建设,按省、州要求及时上传耕地质量监测数据[6-8],确保耕地质量数据库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