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启迈向航天强国新征程

2022-03-08 07:54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嫦娥月球航天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邢慧娜、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从左至右)

提示语:

中国航天白皮书是我国关于航天活动的政府文告,对外宣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原则和政策,对内明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中国航天白皮书是目前国内外了解我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官方文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权威性和指导性。

1 月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有关情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

从2000 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每五年左右发表一部航天白皮书,今天发布的《2021 中国的航天》是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介绍了2016 年以来中国航天实现创新跨越发展、推进航天治理现代化、积极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成就,阐述中国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理念和倡议主张,展望未来5 年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构建航天国际合作新格局愿景。

“十四五”时期,中国航天重点推进五大类任务。第一类是要完成好十年前已经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工程的收官和运营工作,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也包括用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科研数据、月壤等,开展科学分析。

第二类是按照国家规划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以及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批复以后要接续实施。

第三类是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尤其是要协同构建空间基础设施、包括三类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形成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推广卫星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全世界服务。

第四类是统筹规划空间科学探索,发射一批科学论证的卫星。同时我们要用好空间站、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这些平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贡献人类。

最后是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同行的开放合作,无论是重大工程,还是卫星研制、卫星应用、空间科学,也包括大中小学生教育培养等方面,我们欢迎国际同行与中国航天开展多方式、深层次、多维度合作。

国际月球科研站预计2035 年进入使用阶段,将为更多国家开展航天研究提供机遇。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联合发起的重大工程合作项目,将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上建设科学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的科研活动。2021 年3 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谅解备忘录,4 月中俄航天机构发布了联合声明,6 月双方还向国际社会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国际合作伙伴指南。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目标就是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2035 年之前的重点任务分两阶段:“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俄罗斯规划的相应任务用约五年时间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再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设施建设。2035 年以后,根据各国家、各组织科考任务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

中俄两国正在就签署政府间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协定进行紧锣密鼓的磋商,双方已基本达成共识,今年有望尽早签署。中俄两国航天机构要向全世界正式发布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宣言,在各阶段、各任务层级,无论是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级,还是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级、天地支持级,都欢迎国际合作。中俄各自牵头的任务也开放合作,提供搭载机会,共享科研数据等。

第一,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理念。中国一直致力于航天治理现代化,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创新驱动角度,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引领创新超越发展,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在基础能力方面,我们持续完善“三商一公”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在发展模式上,我们鼓励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商业航天在我们产业链中的布局,加快航天低成本、高效益发展。在治理能力上,我们将加快航天法立法,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法治航天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交流和奖励机制,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加强航天科普传播、弘扬航天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第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航天也一直在支撑国家战略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效益效能。一方面,加强卫星应用与行业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强化空间信息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拓展卫星公益服务应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大众生活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利服务,不断壮大我们太空经济规模,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贡献航天力量。

第三,彰显积极开放合作姿态。这部白皮书首次提出了我们要在外空领域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一是过去主要是载荷搭载,下一步要向任务筹划延伸。二是从单机产品合作向复杂系统联合研制升级。三是从单个典型场景应用向多领域综合应用拓展,使航天活动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也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年来,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工程任务实施对空间科学起到非常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一是历史演化方面,通过对月球浅层结构研究,对月球演化历史,特别是地质方面,取得了新认知。比如“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分析和研究,把月球地质活动时间轴从30 亿年推演到20 亿年。二是物质能量方面,发现新的月球深部物质类型以及迄今较精确的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三是空间环境方面,对月球粒子辐射剂量有了新认知,得到了新数值。同时发现月球微磁层,对太阳风与月球相互作用建立新模型、新机理,通过从空间对地球观测也对地球等离子体层活动演化取得新认知。我们围绕科学研究建立了一批科学研究设施,对未来开展科研以及与国际同行进行科学合作,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关于探月四期工程,规划主要包括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已经成功实施的“嫦娥四号”,后续还有三次任务:“嫦娥六号”要到月球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后续还有新的月壤、新的样品返回地球;“嫦娥七号”主要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水分布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实施极区的科学探测以及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探月四期基本要达到建设科研站基本型的目标,为后续我们与国际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打下基础。我们和国际同行也在密切沟通协调合作开展相关探测。比如,“嫦娥七号”任务已经和俄罗斯“luna-26”签订协议,共同进行探测。按照整体研制进展,2025年前后将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研制;2030 年之前完成“嫦娥八号”发射。综上,2030 年以前探月四期能取得预期成果。

1 月28 日,《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新闻发布会现场

航天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发展航天当“致广大而尽精微”,既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跨越发展,又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首先,航天高投入带来高产出。初步统计,航天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0 以上。航天新技术应用带来产业发展的巨大变革,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推动了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对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航天应用已经广泛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林草监测、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也已进入千家万户,老百姓也能切身体会到航天科技所创造的美好生活。例如,通信广播卫星极大方便了人们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生活,卫星导航定位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全球和特定地区的精准气象预报。举个例子,高分卫星制作的台风观测高清云图,可以清晰地观测到台风眼的结构以及运动变化的规律,对全球全年产生的台风无漏报。前一段时间汤加发生了火山爆发,中国国家航天局应急启动了对地观测卫星系统,调动了十余颗卫星进行高频次观测,及时将相关影像数据提供给国际组织,贡献中国力量。

第三,航天发展赋能传统产业,促使产业升级换代和提质增效。具备坚实基础的航天产业正在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沃土、多领域人才聚集高地以及新技术融合创新的桥头堡。当前,航天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提升,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发展的模式上也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集约化、爆发式增长。形成央企集团向地方辐射发展,地方政府鼓励特色企业聚集发展,优势民营资本参与专业化投资等新发展格局。通过商业化发展,将与政府投入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航天发展效益。

猜你喜欢
嫦娥月球航天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我的航天梦
陪我去月球
“嫦娥”探月,步履不停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