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着力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91亿人,占13.50%,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的老龄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当前,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方面,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的九项主要指标,具体为: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老年大学覆盖面实现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敬老月”活动覆盖面达到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
《规划》就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九大方面进行了细化部署。力求实现“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比如,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到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这项要求,《规划》提出要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规划》发布前,北京、山东、内蒙古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省的“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的规划中对当前的老龄化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双重变局。人口老龄化叠加城市发展转型也是贯穿21世纪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成为新常态,预计到“十四五”末,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
总之,整体来看,有效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廣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