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自然生命教育

2022-03-08 01:38王卫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运动儿童生命

王卫霞

著名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写道:“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是的,自然教育能让儿童发现万物生长的奥妙,探究自然生命的鲜活,使儿童受益终身。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每个人都补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于是,一种亲近自然、感知自然、了解生命、关注健康的课程观在我们心中扎根,在活动中呈现,在生活中渗透。

觅拾农趣中探究生命本真

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在室内与自然生命互动。我们创建班级植物角,带领儿童对植物生长进行观察、发现、记录。在这里,他们了解了土培和水培,尝试着用图画、符号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在户外体验生命的成长。我们开辟了蔬菜园,让幼儿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播种、除草、浇水、植苗……我们按照时令栽种不同的蔬菜,春种茄子、辣椒、番茄、荠菜,夏种韭菜、黄瓜……我们和孩子一起堆肥、施肥,了解有机肥和绿色蔬菜。

基于儿童的兴趣点,在生活中了解四季的更替。四季更迭,我们依时而变,设计自然游戏,炎炎烈日下戏水、蒙蒙细雨中踩水花、瑟瑟秋风中拾落叶、纷纷落雪时打雪仗。幼儿在欢乐中感知四季变化,窥见一个流动的、多变的、千丝万缕的自然世界。

基于儿童的关注点,在课堂回归中健康成长。我们回归课堂,在活动与游戏中融入自然艺术,如拓印树干、荷塘写生、堆塑雪人等。树枝、木片、麻绳、石头、芦苇等,都成为儿童指尖的艺术品。

投身运动中提升生命力量

运动空间从平面到立体。为了让孩子的运动区域更加开放,我们常常思考:如何盘活幼儿园固有的玩具设备,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力?于是,紫藤树下的攀爬区、借助树干设计的空中滑索、沙池上方的绳索攀巖墙等更加立体化的运动空间在一次次实践与调整中应需而生。

组织方式从集中到分区。除了保留传统的集体游戏、竞技运动,我们的户外活动还开发出了针对大肌肉动作发展的运动区,如在翠竹长廊设置的弯道躲闪跑,利用山坡地势开发的小兵训练营,主操场上划分的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跑酷路线……整个运动过程不仅促进了孩子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动作的发展,更让孩子学会合群、协作,使他们亲社会性的品质得到启发和滋养。

幼儿结构从同龄到混龄。为了真正实现“儿童是游戏的主人”这一目标,运动场上的人员结构发生着改变,即从单个年龄段的同龄孩子逐渐过渡到中大班的混龄孩子。教学相长间,教师将游戏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课程游戏化向游戏课程化转变。

烹食佳肴中品味生命健康

食育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传承优秀饮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永续,是增进人类身心康乐的基础教育。我们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结合本土饮食特点,在课程推进、环境渗透、实践基地建设和家园互动中进行食育。

猜你喜欢
运动儿童生命
不正经运动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