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
——以越剧《胭脂》为例

2022-03-07 03:54:56胡彩璐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胭脂医学生戏曲

胡彩璐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重要的主责主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誓词的开头部分。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他们的使命和任务,与此同时,医学生的德行修养、品格作风在这一过程中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时刻把医德医风,仁术仁心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去。由于学科背景和生活实践的不同,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如何将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入生活、融入实践,让他们能够在触类旁通的细节中,感受到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融合思政教育方面有值得探索的地方,对于切实增强其医学人文素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生德行修养和品格作风的重要性,从而应用于实际有一定意义。

一、戏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要求

习近平强调,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戏曲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文明史中浓缩和淬炼出来的精华,将优秀戏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有利于宣传和推广戏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提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环,以“大美”涵润“大德”,成其“大人”。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戏曲除了其独特的美学思想精髓,更加难得的是其以歌舞音乐演绎故事情节,以生动化的表演揭示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在是非观、价值观上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能够引导人们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戏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戏曲文化中的真善美、仁义礼智信挖掘出来,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再次回归现实生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一次传统文化的视觉、听觉盛宴和心灵的洗涤,有利于增进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和自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世界格局中,各国文明在交流中碰撞、发展,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肯定和赞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充满文化自信地穿梭于古今中外,也受到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满和诽谤。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制定的《十条诫命》声称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中国)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甚至进一步公开反对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可见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牢靠根基,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丰富大学生教育形式的需求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人生信仰是指导他们学习、工作以及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2]冯秀军教授提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失之于微”的问题比较突出[3]。对于医学生而言,这个问题往往更加普遍。不论是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对他们而言,由于学科基础不同,社会实践不同,单纯空泛的理论说教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进行教育的形式上成为大多数辅导员的困扰。

戏曲文化进校园,作为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之一,在发挥其教育效用方便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相比起空泛的理论说教,户外实践、志愿服务、医疗救援更能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活动毕竟占比相对较小,受到学校资源、户外环境、第三方合作方的影响,尤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又被迫缩减,在这样的条件下,探索一条新的思政教育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戏曲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让学生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体悟到真善美和仁义礼智信的品格,在喜闻乐见的舞乐演绎中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熏陶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仁术需要仁心,养心才能养正。

二、戏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戏曲进校园未取得全面发展

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号)等,提出“戏曲进校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但是直到现在,这项工程依然还在推进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戏曲进校园未取得全面发展。

一方面,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有力、系统的顶层设计。大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社团建设、艺术团体来保障戏曲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戏曲文化氛围不足,缺乏对优秀戏曲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在推进过程中,学生认同性相对不足。传统戏曲文化在学生认同度调查中显示认知体系混乱、内容表面化等。[4]虽然戏曲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相对有趣的文化形式,但是由于戏曲文化尤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像特殊的语言表达、独特的形体表达等等,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确实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二)医学院校学科基础相对单一

医学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相比,学科基础和背景相对单一,除公共课以外,基本以医学专业为主,像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精神卫生护理、急诊医学、诊断学、外科总论、病理学技术等等,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戏曲文化的机会相比综合类院校会少很多。一方面表现在戏曲文化教育内容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像艺术类院校有的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开设戏曲舞蹈专业,综合类院校有的可以利用学科交叉,开设如戏曲体育等等,其他学校可以利用选修课程建设弥补不足。但是对于医学类院校而言,学科基础相对单一,课程安排比较紧张,类似的选修课程在学科支持和课程体系支撑方面略显不足,这也是戏曲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之一。另一方面,表现在戏曲文化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对于戏曲文化的美学价值,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并成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隐藏其中的教育意义,还是容易被大部分人所忽略。在教育形式上,一般直观地表现为影音播放、名曲鉴赏等,对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展开、剥离去吸收和借鉴。

(三)思政教育者戏曲涵养相对欠缺

所谓学高为范,戏曲文化进校园有赖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思政教育者而言,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对中华戏曲文化有足够的热爱和认同,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意识地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尤其是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引导作用的部分。只有传授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戏曲涵养,才能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以此类比,发人深省,完全发挥优秀文化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而不是成为两张皮,不伦不类。其次,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渐从“听得懂”变“懂得听”,从“要我听”变“我爱听”,从“艺术美”的欣赏变“文化美”的借鉴。

三、戏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传统戏曲文化要想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必须走新路,用作品服务育人目的,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主张。比如越剧《胭脂》的选取,结合医学生“大医精诚”主题教育的学习,就为思政教育赋予了新的活力和灵魂。

(一)确定教育主题,探索融合切入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于医学生而言,作为将来医疗行业的中流砥柱,对于他们的培养教育,最重要的思政教育主题就是医德医风教育。《大医精诚》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的文献,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因此,作为医学生思政教育主题而言比较合适。那么就涉及到如何根据教育主题选择合适的戏曲文化融入讲解,需要对戏曲文化有相对较多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仔细选择,发现越剧《胭脂》与这一主题相吻合,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之效果。该剧写牛医卞三之女胭脂,邂逅书生鄂秋隼,产生爱慕之情。热心人宿介与王春兰欲从中成全,不料被刁徒毛大得知,冒名前去调戏,慌杀胭脂之父,酿成命案。知县张宏主观臆断,误判鄂秋隼为凶手。知府吴南岱觉察案中有疑,为鄂秋隼昭雪,却又误断宿介为凶手。学台施愚山前来视学,对案情提出疑点,又赴现场察勘,谆谆善诱,帮助门生吴南岱改正错误,终于捕获真凶,昭雪无辜。

那么在“医学诊断”和“案情查判”之间如何融合,需要寻找切入点:对于案情查判而言,细节至关重要,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推敲,环环相扣,互相印证,一步错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甚至害人丧命。要及时纠错改错,不能因一时意气害怕丢官罢爵而草菅人命;对于医学诊断而言,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面对复杂病情,必得望闻问切,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否则可能造成误诊,害人性命。

(二)结合教育主题,分离戏曲各片段

获取切入点后,需要对戏曲文化进一步剥离,根据需要的内容和思想,将戏曲各片段进行分离式讲解,为自己的主题教育服务。以越剧《胭脂》为例,在进行大医精诚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先把戏曲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初判”,截取片段为吴南岱为鄂秋隼昭雪,却又误断宿介为凶手这一段,是其中的一个转折点。采用穿插式讲故事的手法,先把学生吸引进去,让大家根据这个场景先行判断。这一场景基本将全剧最重要的几个主人公都点了出来,胭脂、宿介、王春兰、鄂秋隼、知县张宏和知府吴南岱,也将本案重要物证绣花鞋抛出来。孰是孰非,让学生自己想有个判断。就像面对病人时,先对病人进行大体观体察貌,有个初步了解。

第二部分为“详查”,截取片段为前面提到六位主要人物的各自特写片段:年少孀居的王春兰、春兰表兄宿介、原判知县、二判知府、牛医之女胭脂和为父守孝三年的鄂秋隼,利用每一位人物的特写反映其性格特征,引导同学们认真观察,是否和初判结论一致。

第三部分为“解疑”,截取片段为学台施愚山前来视学,对案情提出疑点有三,轻舟已识桃源之路,二番为何投至卞三门前;绣鞋当夜失落,焉知不是落入第三人之手;既已嫁祸,为何联名上状替其鸣冤。由此牵扯出案情隐藏的细节——凤头银钗,揭开了案件的三重疑惑:冒名真相、杀人真相和画供真相。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第四部分为“修正”,截取吴南岱大堂重审重判的片段改正错误,终于捕获真凶,昭雪无辜。这样将整部戏曲按照打乱重组的形式给大家进行学习,围绕教育目的,引人入胜。

(三)围绕教育主题,挖掘戏曲曲中意

在进行戏曲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忘教育本质,要善于总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以越剧《胭脂》为例,在进行主题教育总结的过程中,主要从下表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让同学们一目了然:

断案 为医(戒骄戒满)自古骄盈多败事,虚怀兼听益匪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明察秋毫)差之毫厘缪千里,尚须明辨毫厘间。(详察形候,纤毫勿失)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慎思守志)高官厚禄非所望,志在水火拯黎民,凡事尚须慎思行。(诚心救人,不逞俊快)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通过本次主题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要求同学们做到志高、医博、术精。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要后备军,其思政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医患矛盾突出,除了患者治病心切、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外,医生的医德医风也有一定的影响,湘雅二院刘翔峰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对已无手术指征的病人施以高额治疗、找不到肠梗阻段就切下正常肠管给家属看、不管是不是肿瘤一律按肿瘤处理……”所以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戏曲文化作为一种融合思政教育的形式,能够利用自身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起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与医学融合,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人文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中去,指导他们的行动。

猜你喜欢
胭脂医学生戏曲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花明驛路 胭脂暖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5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胭脂剑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39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