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尔蕾
(江西省路港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200)
开展航道整治工程时,最关键的是做好水下疏浚清渣工作。但是从相关资料分析了解到,在航道整治工程开展时由于技术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取得的整治效果不够好,故而要对此类技术进行分析,找出最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切实提升水下疏浚清渣工作的质量[1]。
某航道整治工程总线长度为150km,建设标准为内河Ⅲ标准。由于该河道长期得不到治理,通航能力下降。为提升河道通行能力,项目办按照江西生态环境厅提出的相关标准要求,结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航道整治。
2.1.1 工程放样与测量
现场测量放样是航道疏浚工作的核心,根据此次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场技术人员选择应用测深仪、GPS 定位系统进行疏浚放样,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性作用。
(1)根据疏浚工程的需要提前设计样品,即预制钢筋混凝土块,一般需要在预制块上使用钢缆系红色浮标进行标记,防止出现丢失的情况。在开挖河道工作实施前,现场测量人员对复测控制点区域进行放样,其精度符合要求,防止数据偏差影响工程的精度。
(2)天气情况影响工程建设施工最为直接,为了减轻不良天气的影响,需要选择在风浪小、能见度高的天气下测量,以确保数据精度合格。如果遇到风浪比较大、船体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则极易导致测量误差。还有大雾等天气,河面上能见度很低,极大地影响了测量的精度。因此,要选择天气晴好时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精度和质量[2]。
2.1.2 施工设备
航道疏浚施工项目有着较高的专业性,一般需要应用挖泥船及其他船只配合之后完成,所以只有确保船只的性能合格,才能确保疏浚工作的质量合格。在具体的疏浚施工中,应用如下设备:
第一,排间距不足4000m 时,应用绞吸船施工。
第二,运输距离如果在5500m 左右的情况下,应用吹泥船、泥浆泵等进行现场施工,以确保施工效果合格。
2.2.1 开工前的试挖
内河航道实施开挖疏浚作业之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开展全面分析,并且进行试验挖掘作业,同时还要准确计算挖掘的技术参数,以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试挖作业的质量对于正式的挖泥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选择多种优化组合的形式,为项目的正常疏浚作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2.2.2 挖槽施工
试挖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即可进行正式挖槽施工。挖槽施工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挖槽的深度。为了确保挖槽深度符合要求,以试挖的工作为基础,与之前获取的各项数据信息做对比分析,并设置好现场的抓斗和铰刀的下挖深度,从而保持最佳的状态,提升施工的质量水平。疏浚工作开展后,结合现场的泄露、回淤等状态,明确具体的挖泥深度尺寸。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漏挖或者欠挖的问题,现场每间隔5m 就要进行检测,使挖槽的结构和其他的槽段重叠使用,不会出现质量问题[3]。
2.3.1 泥浆管路敷设
要想使疏浚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不会对正常的通航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疏浚施工管线穿越通行航道的情况下,就要做好下部敷设浅管的方式,敷设前应该确保水深符合要求,对于水深不合格的区域进行重新挖槽施工。为了适应地下复杂地形条件的需要,水下浅管应用柔性连接的方式,确保沉放、起伏可以顺利完成。水下敷设浅管的情况下,要重新进行航道通航深度的测量,获得水下数据信息,确保浅管敷设后航道水深应超过原水深2.5m 以上。水上输泥管道应确保水面浮筒达到密封性要求,没有发生泄漏的问题。为了使风浪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水下软管与排泥管道要稳定连接。为了预防出现漏水、脱节等问题,可以使用法兰或者卡箍连接,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
2.3.2 输送方式
挖槽现场施工所形成的泥浆,利用泥浆泵完成输送作业。泥浆泵包含吸泥、排泥两种功能,需要连续性开展工作。接力泥泵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输泥作业,也是目前航道疏浚的主要设备。在接力泵的运行中,要想顺利完成远距离的输泥作业,就要利用管线把多台设备连接起来,串联形成整个输泥系统。远程输泥船的组成部分包含吹泥船、泥浆池、泵站等部分,吹泥船和接力泵站串联使用,在吹泥船停靠接驳的情况下,接力泵会在中途停止,并且吸入清水。一般来说,吹泥船与接力泵站都是独立运行的,在工作中不会存在干扰的情况。
2.4.1 水下抛泥法
在水下抛泥作业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选择不容易出现淤泥的水域范围,并且要对水域表面的流速、面积展开全面的分析,一般来说流速不能过快、面积要足够大。航道、码头以及存在的各种水上建筑物,都不会导致淤积问题的发生,以确保水下抛泥可以顺利完成(见图1)。其次,在临近挖泥点比较小的位置上,尽可能减小抛泥距离的设定,从而使工作效率符合要求。最后,为了使抛泥船可以顺利进入现场,并且可以完成调头,提高抛泥的工作效率,应在规定的水域面积内完成工作。综合分析水深的因素,应加强堆泥高度的控制,并且要在泥门开启时,确定舱内吃水的情况。此外。为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应该在低潮的条件下进行,使抛泥可以顺利完成[4]。
图1 抛泥船
2.4.2 边抛法
第一,旁通。经过对大量的实际经验分析发现,泥浆从旁通口流出后,具备较高的动能,基本都会立即沉入河底。在泥浆沉入河底后,随之与水体产生较大的摩擦作用,此时的泥浆能量会逐步消失,并且慢慢地在潜入点周边部位沉淀,逐步形成河床的结构。在整个过程中泥浆的颗粒度不断减小,非常细小的颗粒会因为自重比较小而漂浮在水中,当水流速度不断增大时,泥沙的细度也会变得更细,极易出现分散的情况,扰乱水体内存在大量的细小泥沙,这时旁通的效率会提高,作业效果也会提升,泥沙沉积的位置距离潜入点逐步增大。第二,溢泥。泥浆泵工作时将底部的泥沙吸入泥舱内,两侧会存在多余的泥浆,通过溢流口缓慢排放到水流内。与旁通法不同,溢泥时会将大部分的泥块存留在泥舱内,当泥舱内部逐步填满后,才开始抛泥作业,从而可以有效预防出现挖槽内回淤的问题。该方法所排出的泥浆是从溢流口流出的,并不具备旁通的作用,所以大部分的泥沙都不能沉入河底,使泥沙颗粒在水体内加速运动,从而可以提高抛泥的工作效率。
2.4.3 吹填法
吹填施工方法就是通过泥浆泵将开挖后的泥土运输到规定填充地点,以更好地提高利用率。该施工方式的优势是泥土的利用率较高,并且不会出现航道回淤的情况,保障疏浚工作快速完成,(见图2)。
图2 吹填施工
第一,经过对此次工程的分析发现,现场需要应用4 艘泥驳与2 艘石驳组合的形式开展弃渣作业。将开挖后产生的全部石渣应用泥驳作业,通过拖船将其拖入规定部位上,保持整个河床达到稳定性标准。经过系统定位后,确定抛渣质量符合要求,且没有任何堆积的问题,符合方案设计的标准,提高应用的效果。
第二,在现场疏浚土处理中,该工程使用的是上岸处理方式,具体是组织工作船只将水下渣土全部挖掘到船上。疏浚清理工作结束后,及时运输到中转部位上,并且设置临时中转区,以符合疏浚清渣工作标准。疏浚土运输到临时中转部位上存放,达到通航水位标准,由专业工作团队运输到规定部位,并最终运输到规定部位上完成作业。
第三,对于现场存在的礁石来说,通过使用爆破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把碎石运输到规定部位填充作业。该环节将顶部高程控制在145m 以下,且最低位置通航水位不足20m。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出改进和调整,各个部位都必须达到航运的标准,且不会对整个航运运输产生任何的不利影响,提高通航的效果[5]。
要尽量避免在禁渔期施工,以免给当地的渔业造成负面影响;禁止在台风等严重灾害的天气条件下施工,水深测量要避免风浪过大,否则会导致测量数据的精度不合格,极大地影响现场施工的效果。
在设计和监测工作中,现场主要是通过单波束水深测量设备组织数据测量,而交工验收与竣工检测环节应用多波束水深测量仪器完成,符合工作的需要。工程计量工作通常是利用断面测量或者水下地形图测量的方式,单波束水深测量仪器可以充分掌握地下变化的状态,以得出准确的工程量数据信息。该测量仪器实现现场的全面覆盖,成图时因为水深凸出显示浅点,结合现场的测量确定,现场的平均水深差值在30~50cm 之间。经过应用多波束水深测量设备,确定现场航道结构上是否存在浅点的问题,对于通航安全性产生积极作用。在挖泥量的计算环节,要做好超深超宽度的检测确定,以确保没有浅点存在。因此,选择应用两种方法进行工程量计算并不存在冲突,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做出详细的计算确定,并相互印证,以提高数据精度。
在航道疏浚工程招标的环节,断面尺寸、方量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参数,而实际上疏浚方量要综合分析超深超宽度以及回淤现象,通常来说方量会比较大。因此,结合浓度参数展开泥浆的换算。断面方量和实际开挖泥量对比分析,一旦计算参数和实际数据有过大的偏差,则要及时分析现场形成原因,积极和设计单位保持联系,对现场展开深入测量分析,规避数据偏差问题。
现场泥沙抛投以及吹填上岸操作中,工作船只不能占据主航道,选择合适的航线开展作业,并且尽量避免对渔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抛泥作业方案选择时,抛泥区和现场施工时机的选择极为重要,要分析确定季节性洋流所产生的影响,防止航道对回淤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场施工环节以及航道运输的阶段,应做好备淤深度的控制,执行设计方案的要求。分层分段现场施工中,疏浚作业结束且竣工检验前,容易存在淤积的情况,技术人员利用数学模型展开分析计算,得出回淤强度和实际情况的偏差。因此,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还要对现场的回淤情况展开分析,以确定具体的备淤深度、超宽度、边坡坡度等参数信息,及时展开检查和验收。
本文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案例展开分析,探讨疏浚清渣工艺技术。分析表明,通过现场疏浚处理后,航道通航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符合当前的通航标准要求。今后在类似项目开展时需要加强施工经验总结分析,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与调整及各项数据计算分析,同时落实施工环节的管控,提升航道水下疏浚清渣效果,为航道通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