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旭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乡村治,社会安,国家稳。在中国,乡村治理历来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颇为特殊的问题。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乡村治理更关乎乡村的全面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而基于中国国情下的乡村治理,又有其特殊性。我国乡村疆域广阔且人口巨量,深厚的乡土文化以其特殊方式影响着乡村治理的理念、目标、方式等。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使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加速,乡村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及其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村庄“空心化”“老龄化”趋势加剧,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显现。尤其是当下农村地区处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疫情防控考验着广大乡村党员干部、群众及基层组织,也带给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应对社会矛盾变化、创造美好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诉求,乡村治理将带动乡村社会整体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乡村治理整体上稳步推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以下乡村治理的共性路径及经验:
1.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治理资源、融合治理力量。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和全局性的体系和过程,无疑,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核心,强大政治优势和组织权威决定了其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秩序建构和动员群众的双重角色,可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因此,乡村治理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实践中,确保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能够发挥总揽全局、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作用,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并落实乡村治理主体责任,从而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促进多方协同、共创治理场景。乡村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和治理的共同体,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导向,有利于形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共同体。在实践中,通过共建共治共享,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彼此形成交织相依的组织网络结构,政府、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合力创造丰富而有效的治理场景和路径,形成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和稳固的基层社会秩序。
3.以产业融合为特色,夯实产业根基、带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乡村治理是加速产业融合的有力抓手,产业融合改变乡村社会秩序样态,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在实践中,乡村治理为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外部环境。此外,乡村产业融合更在于尊重和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乡村治理正是通过激发和调动农民参与村庄建设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以乡村善治为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
4.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协调城乡发展、优化治理体系。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二者互补、互促、互利、互融。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了乡村发展,造成了城乡割裂的局面,而新形势下乡村治理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助推器。在实践中,乡村治理通过整合乡村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吸引乡贤人才回流乡村;开创丰富多样的村民自治体系,加强村庄内部的社会关联;打造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管理与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开启高品质的美好乡村生活。正是基于这一系列的治理活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对流畅通、产业联系紧密、功能互补互促,推动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向一体化方向和谐发展。
5.以数字融合为契机,释放数字活力、赋能基层治理。当前,数字化已逐步渗透农业农村各领域,在乡村治理方面主要体现为“治理+数字化”“服务(生活)+数字化”。在实践中,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打造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实现“治理+数字化”的有效结合。而且,以数字化搭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聚焦村民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推广教育、医疗、文化、消费等多个场景,打造美好数字服务(生活)新范式,可以实现“服务(生活)+数字化”的互联互通。
6.以四治融合为手段,探索治理路径、提升治理效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传统乡村治理所倡导的治理体系建设,其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支撑。随着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持续推进,数字化渗透农业农村的步伐逐步加快,乡村治理正走向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构建乡村新秩序注入了强大动能,智治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更优结果和更加开放透明的治理过程。智治要素融入传统“三治”,也必将使“三治融合”持续创新、转型升级,探索更多的治理路径,共同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也依然存在着村民自治参与不足、乡村公共服务有待完善、数字治理缺乏统筹、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许多共性问题。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乡村治理应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乡村治理统筹规划。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宏大工程,特别是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迁, 带来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博弈与调整, 客观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引导, 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方向和保证。应高度重视治理体系的整体性设计,建立推进乡村治理提升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各项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治理转型。
2.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所在。应全面建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机制,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应积极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3.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应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对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应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应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对乡村一些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4.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是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应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应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应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应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提高农村应急管理能力。应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5.推进乡村数字治理转型。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治理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浪潮下,乡村治理必将通过构建乡村场域中的数字社会,走向数字融合。应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县乡村等不同数字平台,在区(县)层面重视多场景、多应用的平台优化,在乡镇(街道)层面重视功能深化,涵盖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生活等,在村社层面重视建设成效,以村民参与互动为特点,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同时,应注重乡村数字化生活服务,融治理于服务中。还应关注数字技术的“适农性”“适老性”,帮助“数字边缘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真正实现乡村“数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