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五中学 严 静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只记住了理论却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社会的思想理念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服务自己的生活。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将在本文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要想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要在课前准备好充足的相关生活材料,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到更多有关法治生活的常识。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丰富知识储备,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地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时,教师可以搜集丰富的资源,如搜集本市、本县刚发生的相关事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懂得爱惜生命、珍爱生命。
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体验情境等方法。案例一定要是联系生活实际的材料,这样,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分析案例中的事件,提高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角色扮演能使教学更具生动性、灵活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达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而体验情境是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能提高教学的体验感和真实感,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生活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青春期的烦恼和网络交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受到网络上不法分子的危害。在教学守护生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场景模拟。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从而明白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有关法律诉讼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真实的庭审视频,让学生从旁听者的角度来真实地体验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教学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也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生活化的教学构建方式有很多种,教师一定要利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要想贯彻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分析、观察社会现象。结合实践,学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感悟法律和道德思想的重要性,从而懂得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件,培养科学精神,促进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宪法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宪法的威严和作用,加强对宪法的理解,培养维护宪法、遵守宪法的意识,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宪法的作用有哪些?结合实践作业,学生就能明白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公民都必须以它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对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课前环节,教师要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拓展学生视野;课堂中,结合实际开展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安排学生做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将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在生活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质,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