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微型化写作教学的策略

2022-03-07 01:21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顾诗韵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记叙文细节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顾诗韵

微型化写作教学指的是从局部入手,以点带面,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个击破,从而帮助他们理顺写作思路,让写作更顺畅,提升教学效率。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创作记叙文时,也要把握住“微”字,进行指导。这样能让教学内容更具体明确,教学流程更简单,教学活动更细致入微,从而使学生一课一得,逐步突破难点,最终实现全面提升。记叙文可以分为记人、写景、叙事三种不同的类型。教师要把握它们的文体特点,了解学生的困扰,并设计相应的微型化写作活动。

一、写人,凸显人物性格

1.动作,捕捉细节

写人类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创作中要使用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独特之处。而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在动作细节中体现性格,因此描写的人物“千人一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动作分解成若干“小”动作,捕捉动作细节,体现人物的特点。

可以将微写作融入阅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的过程中,通过“分解演绎人物动作”“观察演绎生活现象”“创作捕捉细腻动作”这三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细节的写作方法。在“分解演绎人物动作”环节,以《孔乙己》为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孔乙己的动作。学生演绎孔乙己到店喝酒的场景,思考文本中“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睁大眼睛说”“孔乙己慌了,伸开五指捂住盘子”等动作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说说这些动作体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排”展现了孔乙己当时还有一些钱,他放慢了动作,想体现自己的阔绰。“睁大”体现了他的辩驳,表示他还有文人的清高。“捂住”说明他其实还是很贫穷。由此学生认识到,作者将“喝酒”整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组织“观察演绎生活现象”活动,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思考这些人的动作具有什么特点,并选择合适的动词将动作分解,体现人物形象。最后,在“创作捕捉细腻动作”环节,将捕捉到的细节演绎出来。

由此,学生认识到在收集素材时也要观察人物动作细节,并对其进行精准刻画。在描写动作时还要融入思想感情,体现特定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2.心理,掀起情感冲击

写记叙文少不了人物内心活动描写。一些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不足,语言贫乏,没有体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特定场景的心理变化,并揣摩在不同场景下人物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效果会更好。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作品。教师可以在学生感悟文本情感的过程中插入微写作环节,让他们试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心电图”“生活回忆”“自由创作”这三个环节,学生逐步掌握了刻画心理细节的方法。在“人物心电图”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当母亲劝说“我”去看花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我”又是什么想法。在“生活回忆”环节,教师让学生回顾生活中是否也有激情澎湃的感觉,最好选择一些心情大起大落的场景,回忆细节,和同伴分享。最后在“自由创作”环节,描绘自己的“心电图”。如有学生写的是比赛公布成绩的瞬间:第一名的成绩和最后一名会在同时公布。他渴望得到第一名,充满期待。但很快又缺乏自信,变得迟疑、失落。当宣布自己是第一名时,内心又澎湃了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心理变化,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要指导学生流畅自然地抒发情感,避免心理细节描写过于突兀。

二、写景,形成自然层次

1.点面结合,讲究主次

在写记叙文时,常常需要描写某个具体的场景,用来渲染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但一些学生在描写场景时缺乏层次感,显得凌乱。因此,教师要围绕这一点设计微课,帮助他们突破写作难点。点面结合是描写场景常用的方法,要分清主次,先写整体场面,再写具体场景。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并说说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属于“点”的描写,哪些属于“面”的描写。学生发现,作者先整体写了孩子们诵读的场景:“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然后又分写了不同学生的诵读内容,这样能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到“人声鼎沸”的状态。最后,作者详细写了先生读书的“点”:“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结合例子,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点面结合”,教师再安排他们回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场景,思考该用什么顺序写作。如有学生写了春游看到的景物。先整体描写:“四周全都是花,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一般。”此后分写每个同学看到了什么花。“同学们向着花海飞奔过去。有的偏爱姹紫嫣红的桃花,进入了粉红色的梦中;有的喜欢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在花田中捉迷藏;有的喜欢淡雅的白色樱花,缓步走到了一树棉花糖的下方,仰头看着。”教师还启发学生思考:“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写‘点’时重点展现了先生诵读的场景。那么你所选择的‘点’是否也有详略呢?”学生在文末重点加上了自己的赏花感受:“我最爱的却不是花,而是绿油油的柳树,它披散着满头翡翠般的秀发,撩拨着我的心房。”

这样的点面结合能让场景描写变得更有层次感。

2.动静结合,相互对比

动静结合是写景时常用的手法。在描写了“静”后,如果能恰当加上一些动态场面,则能让画面变得更灵动。动静画面可以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仿佛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在《春》一文中,有一段动静结合的精彩描写。教师让学生诵读描写春雨的片段,说说作者如何将静谧和灵动结合在一起,展现出春雨的独特之处。学生发现,作者一开始写的是雨的静态场景,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此后,作者开始写人类的生活场景,但依然是静态描写:“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此后又加入了一些冬天的场景,体现了人们在春雨之后行走的状态:“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光写静的内容,是否会让读者恹恹欲睡。如果加入了一些活动的场景,是否会充满生气呢?”此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小游戏,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一种自然界的事物,如:“春花、夏雨、秋风、冬雪……”抽到同一张卡片的同学自动配为一组,参与动静结合的配合创作。一人写动,一人写静,将文字合在一起,要天衣无缝。如有一组学生抽到的是“秋叶”。写静态的同学写道:“秋风是一位油画家,将树叶从浓绿刷成了金黄,于是满城都变得金灿灿。”动态描写的同学写道:“一阵秋风吹起,树叶飘落,落在路人的身上,路人的心也一沉。”教师启发他们思考:“静态描写给人昂扬的感觉,动态描写却是悲伤的,这样合适吗?能否让动静结合得更自然?”学生调整了文字:“秋风吹起,将绿树染成了黄色,带上了一丝悲壮。”这样静态描写就和后面的动态描写相呼应了。

通过小游戏,学生提升了创意写作的能力,他们发现将动态和静态结合在一起,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呈现效果也更好。

三、叙事,重在详略得当

1.巧设伏笔,交代基本要素

叙事的重点在于详略得当。教师要指导学生调整详略,在设计文章脉络时,可以先安排伏笔,交代基本要素,然后再详细描写。这样会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

安排伏笔可以采用“环境描写法”“人物外貌法”“言行暗示法”“心理预设法”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同一个片段进行改写,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物描写要素。比如,基础文本为:“一个胆小如鼠的同学,在同伴被人欺负的时候竟然挺身而出。”教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试着用环境描写暗示结果。如果这名同学成功战胜了强者,可以写一些美好的景物,如“欣欣向荣的树木”等,暗示结局。反之,则可以描写哀嚎的北风,预示悲惨的结局。运用“人物外貌法”则可以描写一下助人者和为非作歹之人的外貌,通过刻画体型上的差异,暗示属于哪类人,烘托助人者的不易。“他看了看自己瘦小的身体,再看了看对方高大的体格,犹豫要不要冲上去。可是,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欺负啊。”运用“言行暗示法”,可以体现人物性格。如可以加入一些磕巴的话语:“你……你放手,不然,不然我叫老师了!”这样能展现助人者的胆小,凸显其行为的伟大。运用“心理预设法”,可以写助人者的心理活动,比如内心的犹豫,但为了帮助同学,还是挺身而出,这样就能映衬助人者的高大形象。在系列微写作活动的辅助下,学生发现设置伏笔起到了暗示结果、体现差异、展现性格等作用。由此可见,设置伏笔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可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也避免了内容过于平淡。

2.科学取材,渲染行文主题

若要叙事详略得当,则要科学取材,删掉一些和主题、人物形象无关的内容。对于留下的内容,也要分清楚主次,详写重点,次要的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在微写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对比,看看谁的选材方式更好。

在《回忆我的母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写一段两三百字的微作文,展现班级中的一名同学。写相同人物的同学自动组成小组,对比看看各自的选材是否一样,突出的主题思想又有什么不同。如同样是写学习委员,想展现其“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重点写其不受干扰,专心阅读,略写了他帮助同学学习的场景。但是也有学生正好相反。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两种选材方法哪种更好。学生认识到虽然两名同学选择的详略不一样,但都重点突出了“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这个核心思想。一名同学主要呈现“自律性”,另一名主要呈现“互助性”。他们侧重点不同,大方向却一样。所以,两人都没有问题。但是,也有其他同学写的并非“帮助同学学习”,而是“帮助同学完成大扫除的任务”,这样就不合适了。因为“帮助同学大扫除”重点在于“助人为乐的精神”,而不是“刻苦学习的态度”。学生认识到,“如果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体现助人为乐,那么就可以重点写帮助同学大扫除,帮助同学温习功课。但是自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和主题无关,就需要一笔带过”。在搞清楚详略后,学生再次修改了微作文,让作品主题更新。

在对比分析中,学生看到了差异,认识到内容选择必须符合文章主题思想。这样才能给人饱满丰富、言之有物的感觉。

学者温儒敏认为微写作也可以叫“微作文”或“小作文”。它指学生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简短创作。这种微作文和传统作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短小精悍。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时机,见缝插针,融入微写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孔乙己记叙文细节
记叙文阅读专练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