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关键词: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能力结构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速度逐渐加快。由于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水平的核心因素,我国对培养大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愈发重视。此前,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若想提升大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办法与手段辅助大学教师高效运用信息技术,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拓展新的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从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信息化能力构成、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促使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1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剖析
1.1网络评价能力不高
有关调查表明,在大学信息化教育、教学中,80%左右的大学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以细化剖析,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以评估与监督。但是,20%左右的大学教师依旧没有科学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以评价[1]。这就说明,一部分大学教师对信息化工具的掌握程度不高,有待全面提升。
1.2信息化工具掌握程度不一致
相关数据表明,80%的大学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PPT软件制作课件或利用办公软件展开具体教学工作。虽然他们在音频、图片等资源的加工处理方面的能力较强,但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软件的掌握方面却存在不足。综合来看,大学教师对信息化工具的掌握程度上不一致。
1.3院校激励与奖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信息化教学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前提。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步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另外,学校对大学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上述情况,当务之急是怎样才能快速提升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2]。事实上,若想全面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务必建立健全院校激励与奖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确保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1.4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期间,培养信息素养是关键。信息素养由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等构成。若想全面提升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应该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
提升大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提升信息素养的重中之重在于提升大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3]。唯有进行正确认知,大学教师方能适应现今教育技术变革,从而自主参加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
1.5大学教师的研讨交流能力较弱
多数大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深化运用方面存在不足,其对部分大型软件的研究与运用方面依旧停滞在探究与摸索中,尤其是對部分难度较高的音频编辑处理的掌握方面还较为薄弱。此外,鉴于部分主客观因素,部分大学教师不能获得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交流培训,遑论把信息化与科学技术全面落实到教学、竞赛、实训、创客、就业的全流程中去。
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是大学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按照教育对象与专业学科特点的不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择取适宜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并将其科学地融入教学过程;择取适宜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实施全流程性与系统性的评价[4]。而由于大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不足、对外交流能力弱,已经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造成较大影响。
2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2.1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
经过对国内外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进行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由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意识、信息化职业实践能力、信息化研究创新能力、信息化教育教学五个能力维度构成。
第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指大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程度,信息技术运用是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唯有具备过硬的软件操作及信息设备应用能力,大学教师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顺利应用信息工具。
第二,信息技术运用意识是指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唯有意识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不会加大教学负担,大学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意愿与认可度方面方能得到较大提升。所以,大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影响实际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故此,信息技术运用意识是大学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
第三,信息化职业实践能力是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维度。一般而言,高校教育推行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并重,均针对市场需求实施教学。大学教师不但需要具有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大学生实施就业实践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大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所需的能力。所以,信息化职业实践能力属于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之一。
第四,信息化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大学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与学习,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这也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唯有逐步进行信息化教学总结与实践,而后不断反思与革新,方能融会贯通[5]。
第五,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是指大学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进综合教学活动的能力。大学教师在熟练使用信息工具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展开信息化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实施信息化教学反思,从而培养大学生自我创新与自我学习的意识。所以,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是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
2.2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标准框架
培养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几个阶段构成,分别是:初步掌握基础信息与教育技术;制作运用教学资源拓展课程能力培训;融合学科特点构建教学过程;全面应用教学平台实施师生高效互动;提高教学追尊铸就教学名师”。同时,培养上述能力还需对应相应层次教学能力,即“初步掌握;制作运用;重构过程;全面应用;提高水平”[6]。在遵照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准许大学教师按照自身需求,基于求真务实,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择适合自身具体教学能力的流程框架。
3提升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首先,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认知。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科培训密不可分。根据调研发现,在信息化培训层面,各大院校仅限于基础技能的培训,而专业性的学科培训方面相对较少。鉴于大学教育阶段的课程专业性较强,同时学科特点较为明显,仅实施信息化工具应用基础技能培训不能切实强化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认知。故此,各大院校需要健全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同时基于学科特点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法等层面进行常态化培训,以全面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认知。
其次,全面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尽管智慧校园建设由来已久,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院校在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致使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至今没有对应且健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另外,各大院校在信息化资源分配层面不均等———院校通常会为有竞赛项目的专业增大投入,而部分传统专业或基本学科在信息化基础设备层面相对欠缺,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热忱[7]。因此,院校需要从信息化教学环境着手,构建健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全面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最后,加强自我成长意识,侧重实践与反思,通过反思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学教师的自我追求是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倘若大学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直维系对信息化教学的热忱,那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善于且乐于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让大学生受益。
在信息化教学中,大学教师应该全面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同时,大学教师不但应该在“做中教”,还应该在“做中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问题,以便随时进行处理,从而丰富教学经验,进而在“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中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求大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流程中进行摸索[8]。因此,大学教师需要强化自身意识、苦练内功、寻出差距,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缔造精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学生共同进步。
4结束语
提高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制约大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原因很多,唯有进行细化剖析与归总,方能确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