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建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发表小说、散文800多篇;出版有小说集《永远的朋友》《遭遇男子汉》《老街汉子》《怀念一只被嘲笑的鸟》《没有年代的故事》《英雄传说》《只要朋友快乐着》等共11部。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小小说金麻雀奖等。
将军离休,按待遇是可以到干休所修养的。
将军不去干休所,硬是把噘着嘴老大不愿意的夫人拽回了豫西老家,一个叫秃岭的山村。
秃岭村因为有光秃秃的山岭环抱而得名。
正是深秋,将军和夫人是坐着铁轱辘牛车,慢慢腾腾沿着刻满深深车辙的、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着进村的。
夫人看着光秃秃的山岭,看着眼前两间墙壁斑驳瓦片零落的房子,坐在车上她就嘤嘤地哭了。将军夫人可是生长于大城市的人,原本是想和将军留在城市里享受幸福晚年的,没想到让将军带回了穷乡僻壤的山村。
将军却显得很兴奋,他对夫人说:“老婆子,你想想,有房子住,有地种。这可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啊!”
夫人抹着眼泪,开始拾掇屋子。
村子里的人听说将军回到了故乡,带回来的还是城市里的媳妇儿,都围拢到将军的屋里叙家长里短。
将军抽着乡亲卷着的“喇叭筒”说:“我这大半辈子都在外面闯荡了,回来就是想拼上后半辈子植树开荒,把咱这光秃秃的山变成绿洲。”
村里人打着呵呵,一笑了事。谁信啊,秃岭干旱缺水,几辈人都在这山里熬穷日子,谁能改变得了。在外边享完福了,回来净说大话。
将军还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天清晨起床,跑步出操。早饭后就扛着?头、铁锨去岭上挖树坑,将军自嘲说自己是“锨头部队”。坡岭地硬石头多,一?头下去就是个白点。?头敲在石头上,冒着火星,震得手臂发麻,虎口出血。将军不皱眉头,晚上收工就像打了胜仗一般,嘴里还哼着歌。
将军画了一幅秃岭的地图挂在墙上,挖成一个树坑就画上一面小红旗,将军说这叫持久战,终有一天红旗要插满山头。
冬日黄昏,将军和夫人围坐在炉火旁。
将军说:“挖好的十八个树坑,明年开春就可以种树了。”夫人点点头。
将军说:“咱先种上苹果树,开出的荒地种上春小麥。”夫人点点头。
将军说:“咱这干旱少雨,光靠天吃饭不行。我找专家看过了,咱岭上也能找到水源,打几口机井就能解决问题。”夫人点点头。
将军搓着手,看着昏暗灯光下的夫人不说话了。
夫人拉开皮箱,把存折放在将军手里。
将军找来打井队,在光秃的山岭上凿出了三眼机井,当哗啦啦的水浇灌进干裂的土地上,暖暖的春阳看到了将军脸上的欢笑和夫人眼中的泪花。
节假日,将军把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们召集回村里,一起上山挖坑种树。孩子们手上打了血泡,望着荒凉的秃岭发呆。
将军说:“知道当年我为什么去当兵吗?”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都没有回答出将军的问题。
将军笑了,说:“当兵,就是为了能吃饱肚子。”这秃岭村十年九不收,年年都要外出逃荒要饭。十五岁那年,将军讨了一块玉米饼子,揣在怀里往家走,不想饼子掉在了路上。地主家的一个孩子,一脚踢给了他带着的大灰狗。将军又饿又急,与那孩子扭打在一起,打伤了那孩子,不敢回家了,就跑出去当兵,参加了八路军。连里发给他一把镢头。班长说,在南泥湾开荒种地,打粮食吃饱肚子,也是为抗战。别看将军年纪小,体格健壮,开荒种地满把子的力气。开荒种地的表彰大会上,将军和班长都被评为劳动模范,领导亲自给将军带上了大红花。
将军说:“当年我们被封锁,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我们自力更生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坚信能让这秃岭变成花果山。”
日子在将军的手掌间摩擦,墙上地图标注的红旗数量越来越多,栽种的苹果树、桃树开始挂果了。村民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将军的“锨头部队”。
将军的几个老战友专程来看望他。走进村口,他们向正在清理猪粪的老农打听将军,老农笑着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你们几个连老战友都认不出来吗?”
这才看清满面黝黑,挽着裤腿一身泥水的老农就是他们的老首长老将军啊。
晚上,他们几个就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着自家种的蔬菜,自家养的土鸡,用大碗喝着甘烈的高粱酒,讲述着峥嵘岁月,大声高唱“解放区呀么呵嘿,大生产呀么呵嘿”,直把月亮震得躲进云里。
将军的孙子大学毕业,跟随将军的脚步,回家乡创业,绘制了创业规划,要把秃岭建成农业生态园。
将军欣慰地笑了,他对儿孙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留给你们的,我留给你们的只有这张还没有插满红旗的地图。我这把老骨头就埋在这片秃岭上了,我要看着你们把这块土地摆治好,看着秃岭村的人脱贫致富。”
现在要去秃岭村可好走了,下了高铁,坐上乡村旅游大巴,沿着最美乡村公路往南三十里,路过果园,花木林,走过宁静如镜的人工湖就看到生态园的招牌了,不错,就是它——将军岭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