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散文的情感教学

2022-03-07 00:12朱元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园子母爱散文

朱元根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情感在散文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另外,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情感的教育,因为情感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本文将以《我与地坛》一文为例来展现散文的情感教学。

一、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了爱她自己。这份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在引导学生感知文章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营造课堂氛围,比如播放赞颂母爱的歌曲,或者播放展现母爱的视频,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再开始正式的教学,分析文章中展现伟大母爱的句子。有了之前铺垫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去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我与地坛》一文中这样写道,“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里的“难题”便将母亲心中的担忧与纠结展现了出来。这里的母亲,并非只是单纯地疼爱儿子。如果只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状态,这样的母爱是不完整的。《我与地坛》中的母亲理解“我”内心的想法,知道“我”想獨处,所以也没有提出过与我一起去。母亲不能和“我”同去,想让“我”出去走走,有些事情又不好问“我”,但又担心“我”出事,所以,母亲只好在“我”走的时候,无言地帮着“我”准备,但又因为担心“我”,一次一次地跑到园子里来找“我”,找到“我”之后,便不再打扰“我”,只是默默地离去。文中有一句母亲对“我”说的话,“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当时母亲一定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想到了日后“我”可能想不开,在园子里出事。对于母亲来说,这段日子又何尝不是艰难的呢?自己的儿子在20岁的时候忽然瘫痪,这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瘫痪影响的不仅仅是儿子的身体,还有儿子因瘫痪而失去的生活的勇气。在这段时间里,母亲不只是希望儿子能活下去,更希望儿子能幸福地活下去。联系史铁生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为了让“我”找回生活的勇气而做出的努力。

读懂了文章中的母爱,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母爱。生活中的母爱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故事,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故事不必多么轰轰烈烈,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

《我与地坛》中作者流露出的,不只是对母亲的怀念,还有当时未能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的内疚以及母亲未能看到现在的自己的遗憾。

母亲在时,“我”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无暇去关心母亲。后来回忆起来,想到母亲当时为“我”所做的事情,想到母亲对“我”说的话,才体会到母亲当时的艰辛。文中这样写道,“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说明此时的“我”已经理解了母亲,但是母亲却已经不在了。如果“我”能早一点从悲痛中走出来,如果“我”能早一点理解母亲该多好啊!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如果,母亲在她49岁的时候便匆匆离去了,未能看到“我”重拾生活的勇气,也未能看到“我”第一篇小说的发表,未能看到“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这时“我”的心里是无穷尽的沉郁和哀怨。回想有一次母亲来园子里找“我”的情景,当时“我”坐在矮树丛里,母亲没有找到“我”,“我”可能是出于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没有去喊母亲,母亲后来又找了好久好久。这表明了当时的“我”未能理解母亲,“我”后来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始终是深深的愧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时候,当我们幡然醒悟时,早就来不及了。从故事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是否能理解母亲,是否把自己负面的情绪都统统丢给母亲,自己是否会经常考虑到母亲的情绪和想法,自己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与母亲大吵大闹?引导学生将这份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转化为自己关爱长辈的动力,实现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升华。

三、探寻人生的意义

《我与地坛》一文中,并不仅仅沉浸在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中,在思考过后,作者从痛苦中走出来,有了对苦难和人生的新的认知。

在其他人眼里,也许地坛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地坛从四百多年前就在那里了,彷佛是一种宿命,等着“我”前去。最开始,地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宁静的去处,这里对于“我”来说,是另一个世界,与外面那个喧嚣的世界隔离开来,在这里,“我”可以暂时的逃避。在这沉寂的园子里,有稳稳停在半空中的蜂儿,疾行的蚂蚁,有瓢虫,有蝉蜕,有在草叶上滚动的露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地坛是活的,是充满生机的,在这荒凉但又生机勃勃的园子中,“我”终于想明白了关于“死”的事情。“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于世界上的每个人来说,死都是必然的结局,所以我们不必急于求成,不妨坦然地去接受它。如果死是必然,那么我们可以去改变的就是怎样活?“怎样活”这个问题,它的答案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想明白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答案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在园子里遇到了在此散步的情侣,热爱唱歌的小伙子,饮酒的老人,捕鸟的汉子,路过的中年女工程师,“我”的长跑家朋友,漂亮但又不幸的小姑娘,他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启发着“我”去思考如何面对当下的苦难和困境。

在“我”遇见的这些人里,有一位漂亮但又不幸的小姑娘,小姑娘漂亮,嗓音圆润,有一直关心她的哥哥,但是,她的智力却有缺陷,这让双腿瘫痪的“我”感到同病相怜,也激起了“我”关于苦难的思考。世间的苦难都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没有苦难,所有人都是漂亮的,健康的,兼具一切优点,那么这样的话,所有人都是无差别的,世界便将成为一潭死水。如果差别一定要有的话,苦难又该分给谁呢?文中说道,“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想清楚了这些,那么我们在面对苦难时便会更加坦然。但是,正是苦难使人生更加充实,苦难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磨砺,经受了苦难,获得的成功才会更显珍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任何的挫折便取得了成功,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吗?他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幸福吗?

散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情感,不管是写景还是记事,都包含着作者关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散文的情感是散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猜你喜欢
园子母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母爱大于天
我和祖母的园子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