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目标是: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具有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推知,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呈现的能力和水平。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呈现流程化、模式化、简单化等问题,使得阅读教学多数停留在阅读素材表层信息的理解和查找上,针对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目标、语言特点以及文章逻辑性探究严重不足。尽管多数教师意识到阅读对思维品质培养的作用,但是对如何将思维品质培养融入阅读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为此,本文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分别从“观察标题,预测主旨”“分析主题,理清关系”“观点评价,换位思考”“读后写作,模仿创作”等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便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一、观察标题,预测主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发挥着统领全文主旨的作用。观察文章标题,仔细分析和预测文章的主旨以及语篇结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为后续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标题,预测文章的主旨,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2 Unit3 Amazing people中“the curse of the mummy”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木乃伊》的一小段视频,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标题,思考如下问题: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ummies? What is the mummy’s mantra?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有关木乃伊的知识以及了解与咒语有关的事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作答:Mummies do not rot for thousands of years、Full of mystery、Millennium tomb、Thrilling、A mysterious legend等。接着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同时教师将学生预测的关键词汇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对这些词汇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组织结构和表达逻辑进行预测。教师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标题、预测内容等活动,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阅读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标题,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文本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排序,从而预测文章的主旨以及篇章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
二、分析主题,理清关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模式。它以抽象为特征,解释事物的本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语篇所传递的主题以及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推断等思维活动,厘清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中“School life in the UK”一文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包括中英校园生活的异同点。教师让学生比较中英校园生活的不同点,并思考它们产生差异的原因,然后完成填表任务(如下页表格所示)。学生根据表格要求,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在全面分析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分别从课程设置、上课时间、班级容量、师生关系、课外活动以及校园设施等方面对比中英校园生活存在的不同点,从中筛选关键信息,归纳出二者的差异。紧接着,学生思考中英校园生活在各个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即中英文化的差异性,是中英在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性的根源,引导学生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培养其文化意识。
教师通过设计完成表格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厘清文本段落的关系,提取关键信息,从中识别、筛选出主要和次要的信息,特别是能够凸显主题的关键信息,在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比和归纳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设计了思考中英校园生活差异原因的问题,有效地将学生提取信息的思维转化到对关键信息背后深层含义理解的层次上,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观点,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能够以一种全面、正确、独立的思维方式,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并生成具有实践意义的思维方式。批判思维强调学生是思维的主人,对阅读文本中的观点、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写作策略等具有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语言使用方式等进行评价,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领会作者的写作方式。学生也在表达这些观点的活动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语用综合能力。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5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A friendship in trouble”的教学中,这篇阅读材料以书信的方式向杂志社专栏作家反映了与好友争吵的烦恼。教师根据如何处理交友中的烦恼提出如下问题:(1)作者认为自己针对好友在比赛中表现不好而责备对方没有错,你是否认同?(2)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生过与好友争吵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的?(3)作者在阐述自己与好友烦恼的过程中,忽视了什么?(4)你认为作者在描述自己与好友矛盾中的逻辑层次如何?(5)假如換做是你,你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好友的矛盾?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换位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比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部分学生认为作者太在乎输赢了,在责备好友前并没有询问比赛表现不好的原因,太过主观情绪化。部分学生认为好友之间的矛盾是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的结果。很多学生在交友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经历矛盾和摩擦。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转化学生的思考角度,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观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读后写作,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读后写作是语言的有效输出,是对阅读中所学知识实现有效迁移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思维外显的表现形式。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获取了作者的观点、语言使用方式、写作策略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信息。教师借助这些信息,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借鉴语篇思想、模仿语言运用方式、创新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中“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教学中,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包含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语言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鉴于新闻中针对男孩神秘失踪的原因以及男孩在哪里均未给出答案。教师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借此设计了读后续写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基于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结果的续写,按照新闻文体特征进行模仿创作,引导学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要符合逻辑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创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通过设计读后续写的任务,引导学生书写新闻体裁的文章。学生在写作中,需要在借助文本内容、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对后续事件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想象,阐述自己对案件的看法。学生也在借鉴、模仿、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又能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而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以及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从观察标题、分析主题、评价观点、读后续写等方面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形成独立的观点,提升思维品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