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
有位航天大家的答案,或许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中国航天的璀璨星河里,他的名字从未停歇地闪烁着光芒。他就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院士。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这是孙家栋忠诚践行了一生的誓言。
1967年,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经过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
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举世震动的现实,有人说,“没有孙家栋的这两下子,中国的卫星发射可能还要再等上几年”!
沿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开拓出来的道路,孙家栋又牵头研制了一系列卫星,从通信到遥感,从不可回收到可回收,从国内到国外。满天中国星,有三分之一来自于他所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团队。
从200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孙老以75岁的古稀之龄再度挂帅出征,亲自担任总设计师。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9年4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其中孙家栋负责领导设计的就有34颗,他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12年6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第148081号小行星命名为“孙家栋星”。
2016年,孙家栋获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时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少年勤學,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如今,孙家栋星仍在太阳系里运转不止,而孙家栋参与书写的航天传奇,也同样不息不停,永续新篇。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