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苏州,都挺好

2022-03-07 00:08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伯苏州女士

王娇蓉

2021年12月21日,在由新華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苏州获评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十个地级市之一。这份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来自万千民生细节,这些构成了当代的苏式生活的细节,让每一个梦想有归宿,每一份奋斗有期盼,让每一个苏州人由衷感叹:“生活在苏州,都挺好。”

这里有理想主义的教育氛围

薛女士是一名生长于教师家庭的全职妈妈,从小看着家长在书桌前备课、批改作业,如今,她自己的女儿已经就读小学四年级了,用她的话说,自己是“近30年苏州教育变化的亲历者和旁观者”。

“我的妈妈、阿姨、姨夫全是老师,对于他们那一代教育工作者来说,追求考试成绩是衡量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当然也是他们对学生未来负责任的一种方式。”

薛女士回忆,她的母亲在学校一向要求严格,唯独对于自己女儿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少不经事的她也曾疑惑,是不是母亲将所有的热情放在了学生身上,所以才会忽视自己,直到她也成为人母,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作为一位母亲,薛女士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从孕育生命的阶段开始,期盼的就是一个健康快乐、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孩子。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能这对于一些人来说过于理想主义了,但是至少苏州的教育资源让这样的理想主义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全家就常常去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和苏州保利大剧院观看儿童剧。奇幻的舞台演出不仅让薛女士的孩子经历了不少冒险故事,更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古典乐的热爱。

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薛女士为女儿报名过钢琴、滑冰、游泳、网球、绘画、武术、声乐等兴趣课程,虽然不少课程无疾而终,但钢琴成为了她的挚爱。如今,就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不仅即将参加钢琴八级考试,学习也十分优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别人家孩子”。

在升学压力依旧巨大的今日,薛女士也难免出现焦虑情绪,因为“内卷”而伤神,但是有一天,女儿参观完状元博物馆回来对她说:“苏州出过很多状元,也出了许多不当官的文人,他们都是我们的骄傲。所以人生要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听完这一番稚嫩的“豪言”,薛女士觉得女儿长大了,自己的眼界也更加开阔了。苏州的千年文脉,连接了过去和未来,薛女士决定,假期带女儿一起去参加一次与运河文化相关的研学游,让她这颗苏州的“小水滴”知道,她可以永远一往无前地奔涌,而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园区那个小小的家,将永远是她坚实的后盾。

这里有张弛有度的城市脉络

家住东环路旁的孙女士,出生于1980年。她幼年记忆里的苏州,还是被包裹在四扇城门内的小小水乡。

小时候,她跟着父母去探望家住阳山的外婆,都要先坐公交车到石路,然后换乘大巴,在砂石漫天的马路上开好久,才能到达;大一点后,她帮家人买菜,总能看到葑门横街的河边停泊着卖鱼的船只,据说是从太湖行船一天到达的;步入社会,她的第一份工作在西环附近,每天不得不骑着自行车穿越整座城市——那时城市的大小被环线圈定得明明白白,赶路最快的速度也只不过是尚未普及的私家轿车。

随着城市的发展,苏州人的脚步也越来越快,生活圈子越来越大了。“以前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开车上高架,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周末的时候,家里长辈们还时常结伴坐轨交去周边古镇游玩,比以前坐大巴车快捷舒适多了。”孙女士说。

除了便捷多样的出行方式,身为导游的她还时常听到游客称赞苏州交通的特色与细节。轨道交通等交通载体车厢空调“同车不同温”的模式,让乘车舒适度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摇橹船、环护城河游船,不仅是保留江南水乡生活风貌的城市名片,也让苏州的河网“活”了起来;三轮车伴着叮叮当当的车铃声,让粉墙黛瓦变成了缓缓流动的风景画……

孙女士说:“越来越快捷、越来越巨大,这是近几十年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趋势,但苏州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便民性、人文特色等细节的重视程度。”其中的一个细节就是,为了在便捷和城市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苏州直到2021年才引进共享单车。

一座城市的交通方式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在苏州你可以很快,借助高铁、有轨电车开拓一个广阔的生活圈,也可以很慢,在船歌和车铃声里体味旧时江南生活的诗意。

这里有坚实有力的民生后盾

退休前,陈老伯以为老年生活大概就是围绕着电视机和药罐,枯燥且单一,未承想轮到自己退休,上要料理老母亲,下要照顾小孙子,药片虽然没少吃,可自己忙到难得才能闲下来看看电视。

“好在现在苏州医疗资源丰富,看病、配药都方便多了。”陈老伯说。以前医院少,看病不仅往返路程劳顿,而且还要面对挂号难和排长队的情况,可谓费时费力。现在社区医院设备完善、医护人员专业,一些小毛小病都可以到社区解决,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少了家属的负担。

“我们家邻居前两年在社区拍片查出得了原位癌,社区医院第一时间就帮他转到大医院准备手术了,这要放到以前,小毛病扛扛过去了,估计就没办法发现得这么及时了。”

几年前,陈老伯为年迈的母亲签约了社区家庭医生服务,一年多次的健康指导和三级医院转诊预约服务,让他在照料老人的过程中省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最让陈老伯感动的就是,新冠疫情期间,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让慢性病人不断药,不仅根据健康档案核实每个居民的用药情况,还在寒风里挨家挨户送药上门。

“以前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难免有点‘讳疾忌医’,现在我母亲跟社区医生熟悉得不得了,经常给我们宣传健康常识,我们家有个亲戚还在她的科普之下,申请了家庭病床服务,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近几日,陈老伯从新闻上得知苏州将整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儿童早期发育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托育示范机构,并建立“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整合型服务的载体。虽然家里暂时没有要二孩的打算,但陈老伯觉得这是真正考虑了老百姓的需求,真正服务于民生福祉的政策,相信未来,这样的政策还会有很多。

陈老伯说,曾经他也是一个心怀“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但是生活的重担、家庭的责任,把他困在了两点一线的工作和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最好的民生政策是让市民没有后顾之忧,追求想要的生活,现在苏州的民生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他肩上的重担和心理的压力都减轻了不少。或许几年以后,他又能约上三五好友爬山品茶,或是出门远游了。

猜你喜欢
老伯苏州女士
准时到达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