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两种方法

2022-03-06 06:42周建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媳妇香雪百合花

周建锋

《百合花》与《哦,香雪》是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小说。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虽然不同,但均塑造了单纯、诚挚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情感,赞美了淳朴善良的人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篇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着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一、引导学生比较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感知并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是解读小说的重要环节。一些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习惯从写作方法、情节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入手。对此,教师可以展示相应的任务单(如下),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对两篇课文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挖掘更多的细节,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例如,我们可以结合两篇小说的标题来引导学生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百合花”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吉祥”寓意的花卉。人们常用它来形容“纯洁美好”的人或物,用它来祝福新人“百年好合”。“香雪”则是中国诗词文化里比较经典的“花卉”意象,一般指“白色的花”或“梅花”,也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两位作者拟定的标题均与花卉有关,均与纯洁美好相关。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文本,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

“女人如花,花开自美。两篇小说都以花为名。请你从新媳妇、香雪、凤娇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她身上所含有的花的特质。”

这是一项开放性的解读任务。学生可以结合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见解。受篇名与人名的限制,我班绝大多数学生将“新媳妇”和“百合花”,女孩“香雪”和花卉“香雪”联系起来解读。很少有学生将“凤娇”与“花”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鼓励他们细读文本,了解“凤娇”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帮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凤娇”这个人物形象?

2.假如“香雪”和“凤娇”也是《百合花》一文中的人物,你认为“通讯员”能从“香雪”或“凤娇”手里借到被子吗?

这两个导读问题比较有趣,非常适合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凤娇”是小说中存在感仅次于“香雪”的人物。一般来说,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有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学生可以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到凤娇的“勇敢”和“直率”。比如,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心甘情愿地为心爱的人付出,充分展现了山村女孩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这与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是相呼应的。当“北京话”给凤娇捎回挂面和纱巾时,凤娇一定要从中抽出一斤挂面回赠,体现了凤娇的真诚与自尊自爱。这与香雪执意要给“铅笔盒”的主人四十个鸡蛋是相呼应的。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香雪与凤娇的关系最为亲密。香雪会为“北京话”已结婚而替凤娇感到委屈;月夜迎接香雪的人群里,凤娇是“走在第一个”的。她们都来自深山,身上都有着纯真、勇敢、执着的共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香雪”与“凤娇”其实同属一类人物,代表着“台儿沟”里的“香雪”们。

如果“通讯员”向“香雪”或“凤娇”借被子,能借到吗?不少学生可能会结合香雪的“文静”和凤娇的“泼辣”来回答。有的学生认为,通讯员从凤娇手里也借不到被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点拨:“通讯员没有从‘新媳妇的手里借到被子,是不是因为新媳妇性格泼辣?”当然不是,《百合花》里并没有描写新媳妇性格泼辣的细节。于是,教师与学生讨论探究,可以推导出结论:作者设置“借被风波”这一插曲,不是为了突出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为了体现通讯员“羞涩拘谨”的少年天性,为了展现真实的人性。在那样的情境之中,无论是面对“新媳妇”还是“香雪”“凤娇”,通讯员都不一定能从她们手上成功借到被子;而在死亡面前,通讯员却第一时间想到了舍己为人。“胆小”与“勇敢”均出现在了通讯员的身上,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新媳妇用珍贵的嫁妆(被子)为牺牲的通讯员入殓,则展现了一种“大义”。这样的“大义”与之前的“使小性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展现了农村女孩最真实的一面。从这种角度来讲,《百合花》更像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人性美的颂歌。

二、引导学生比较人物所处的环境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可以发现,无论是新媳妇还是“香雪”们,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篇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两篇小说中纯真如花的女性所处的时代环境分别为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均属于宏大的叙事背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说中环境的特点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在讨论后会明确:在《百合花》中,作者集中描写了田野、竹海、家乡的中秋习俗等,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舒缓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紧张感。《哦,香雪》里的山村既遥远封闭,又安静神秘。两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都展现出清新唯美的风格。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一步探究人物形象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两篇小说中的人物均远离城市文明。在这样遥远且封闭的环境中,人物保持着纯净的天性。“新媳妇”未受过教育,并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讲述的革命道理。她借被、献被的“无私”,是一种自觉而无意识的“真善”。“香雪”住在遙远封闭的小山沟,在看到火车带来的新事物后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但她凭借着自身的勇敢与执着,逐渐变得自信、开放,成功跨越了心中的障碍。“凤娇”勇敢地向“北京话”表露情意,并不在乎是否能跟“北京话”走。这三位女性形象均寄予着作者对美好的人性、珍贵的青春的赞美。

广袤山野是两篇小说的叙事环境。相比于拥挤喧闹的都市,山野是“自然的天地”的隐喻,宁静而博大,能容纳人世间的悲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两篇小说结尾的特点。在《百合花》中,通讯员牺牲了。在《哦,香雪》中,香雪最终还是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台儿沟。凤娇倾心的“北京话”已经结婚了。这些结局其实都带有一点悲剧色彩,但作者并未突出这种“悲”,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地叙述着故事的结尾,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能客观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圆满”。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篇小说的教读价值是非常高的。

综上所述,两篇小说均展现了青春美与人性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巧妙地整合起来,精心设计切入点,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猜你喜欢
新媳妇香雪百合花
香雪形象探析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百合花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一朵百合花
春光明媚
紧贴人物读小说
百合花
第一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