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实验小学 马立成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纵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都是通过探究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例如,在学生掌握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确定起跑线》。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习惯,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观察起跑线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呢?通过对起跑线的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凭借已有经验能够回答出“外圈跑道的长度比内圈长”,此时可以抛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每个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在STEM 理念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操作,在提出方案的同时,画出等比例的跑道并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很好的载体。STEM 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过程,学生在操作中总结反思,再把创新的思想注入到实践活动中,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自行车中的数学》,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获取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结合STEM 教育理念,我与学生一起探究。首先推来一辆自行车,并提问:你知道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提出方案,并请几名同学对这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走的路程进行测量,而后记录结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结果各不相同,直接测量的方法有误差,不可取。于是,我适当渗透:还可以用哪些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后,找出了关键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并得出结论: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上就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自行车蹬一圈所走的距离等于前齿轮数÷后齿轮数×车轮的周长。当数学模型建立起来后,学生就可以收集数据、代入模型求解了。接下来是了解变速自行车的原理,研究变速自行车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交流,完成数据的计算,得出结论:当前齿轮与后齿轮的比值最大时,自行车走得最远。这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依托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创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STEM 教育理念倡导团结协作,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善于与人交流,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常每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所以小团队在协作中要分工明确,思行合一。
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1 亿有多大》,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加深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在教学时,我结合STEM 教育理念,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长度、重量、面积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每一组学生要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探究1 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的,有的探究1 亿粒米有多重的,有的探究1 亿步有多远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并且借助具体的事物对模糊的问题展开想象,提出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步骤,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确定方案后开展小组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有的组员负责记录,有的组员负责数数,有的组员负责计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团结协作,思行合一,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汇报成果、互动点评等环节,亲历了“测量数据——实验推算——获得结论”的过程,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质疑思辨,学会了取长补短。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是激发人体潜能的催化剂,它激励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获得成功。STEM 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带入到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去,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安排在了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后,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方体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时,各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其中蕴含的数量规律和每个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特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而且学生完成得很好。探索图形分类计数问题的规律,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规律的运用。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深化了对正方体的认知,拓宽了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养成了自信笃实的学习态度,也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在STEM 教育理念下,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活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归纳总结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和推理想象。在这一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培养,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制作并收集各种轴对称图形,包括交通标志、建筑物平面图、报刊杂志封面例图等,然后结合图案设计说一说图形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设计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多种文化融合的艺术魅力。又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把数学、美术、科学、体育、思品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开展了以“五彩的圆”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以圆为原型设计多彩的图案。当学生把设计好的图案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我把这些图案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立体图形中最美的就是圆!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也是圆!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课上知识的外延和拓展,要结合STEM 教育理念,把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交流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