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斐 李 成 徐静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类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的发病特点[1]。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3],我国每年脑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 596.0/10万人、345.1/10万人,每年死亡病例超过150万,可见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指出[4],与后循环脑梗死相比较,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半暗带区域脑损伤具有可逆性,若早期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恢复患者血液灌注、改善神经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明显进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石学敏院士提出的针刺方法,具有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功效,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广泛[5-6],但多数研究集中于脑梗死的总体分析,对于治疗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7]。因此本研究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短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和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的OCSP分型中的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的诊断标准[8-9];中医诊断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0]。2)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提示为前循环脑梗死;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周内;年龄40~75岁;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存在针刺禁忌证者;合并感觉性失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者;颞窗缺如或经颞窗检测显示不良者;出血性脑卒中者;近期有脑部外伤史;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 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61.25±6.33)岁;病程 0.5~3 d,平均(1.12±0.34)d;合并基础病:高血压病14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1~74岁,平均(61.87±6.25)岁;病程0.5~2 d,平均(1.04±0.25)d;合并基础病:高血压病15例,高脂血症10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3例。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1]予以西医治疗措施,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以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以稳定斑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选穴。主穴:内关(双侧)、百会、三阴交(患侧)、水沟、风池(双侧)。辅穴:尺泽(患侧)、委中(患侧)、极泉(患侧)。配穴:吞咽困难加完骨、天柱;言语不利加金津、玉液;手指握固加合谷;下肢乏力加环跳、阴陵泉、阳陵泉;上肢乏力加手三里、肩髃等。2)操作方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一次性医疗针灸针(0.25 mm×40 mm)先刺内关穴0.5~1.0寸,以捻转提插泻法针刺1 min;再刺入水沟,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重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接着再刺入三阴交穴,沿着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0~1.5寸,以肢体抽动为度;刺百会穴向后斜刺0.3~0.5寸,以平补平泻手法1 min;刺入风池穴、完骨、天柱时,均向喉结方向进针1.0~1.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患者酸胀感为度。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1周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7、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越差。2)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12]中风病内容,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次症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版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血小板相关参数: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的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BC-6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水平,配套试剂盒均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5)安全性评价: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NIHSS评分改善率制定短期疗效评价标准,在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基本治愈:NIHSS评分改善率≥91%,病残程为0级。显效:NIHSS评分改善率≥45%,<91%,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改善率为≥18%,<45%。无效:NIHSS评分改善率<18%,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等。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短期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短期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
表1 两组短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BI指数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7、14 d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4 d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BI指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BI指数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8.35±1.21 7.10±0.82*5.43±0.65*△4.02±0.42*△8.49±1.20 7.22±0.86*6.31±0.70*4.97±0.58*中医证候评分13.55±1.87 10.11±0.92*△8.44±0.61*△6.52±0.37*△13.79±1.74 12.30±0.85*10.37±0.70*8.12±0.45*BI指数34.11±3.27 40.29±3.36*43.36±5.21*52.59±6.54*△35.52±2.31 40.89±3.34*42.97±5.34*50.34±6.0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PLT、MPV、PDW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MP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LT(×109/L)175.41±45.12 208.77±32.54*△173.89±46.73 192.57±31.02*MPV(fL)10.54±1.35 9.40±1.01*△10.69±1.36 9.91±1.20*PDW(fL)13.81±2.25 12.81±1.84*13.71±2.26 13.10±1.85*PCT(%)0.20±0.05 0.19±0.04 0.19±0.06 0.18±0.03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明显晕针、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
前循环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灵枢·刺节真邪》曾有相关记载“虚风邪气也,虚风伤人入深,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而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记载“人过半百元气已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使之瘀血偏滞于体,乃罹患偏瘫”。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气血日渐亏虚,加上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进一步加快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瘀血等病理因素,上扰神窍,脑络阻滞,发为此病。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方法较多,包括中药方剂、针刺、针灸、推拿等,其中针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13]。《黄帝内经·灵枢·热病》中记载“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石学敏院士首创的一种针刺方法,他认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肢无所用”,取穴以阴经、督脉穴位为主,可达到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功效[14-1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16],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缺血脑组织供血等具有显著效果。有学者[17]研究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能通过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表达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运动功能[17]。
有研究指出[18-19],前循环的侧支循环较为丰富,而对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针刺,有助于增加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建立病灶处的侧支循环。本研究所选的穴位中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针刺之具有调血安神宁心的功效;水沟穴又称人中穴,针刺之可醒脑开窍、安神调志;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针刺之可补益肝肾;风池为足少阳、阳维脉和阳跷脉之会,针刺之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可显著增加脑灌注,改善脑供血[20]。针刺百会穴、风池穴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部组织的供血情况[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短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短期疗效良好,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既往研究中已经证实了脑梗死患者的PL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提示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情况以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LT、MP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
综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短期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和血小板参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由于条件限制,随访时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