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亮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关于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教育部早在2016年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在2022年4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更是提出,要开展教师自主选学试点,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个性化、周期性的发展规划,建设选学服务平台,教师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探索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据笔者2020年8月对来南昌师范学院参加过国培计划的700位学员进行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意愿情况调查发现,教师最希望能自主选择的依次是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培训专家。本文就自主选学的这五个维度及其实现做相关探讨。
培训课程是培训中最核心的要素,也直接关乎培训的效果。一些培训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培训课程没有满足学员的需求,其原因可能是承训机构没有准确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也可能是选派方没有按照要求选派参训的对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造成了培训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不匹配。让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则是有效解决之道。
建设完善的、丰富的培训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师培训自主选择课程的前提。没有足够多的培训课程提供给学员选择,培训自主选择则是一句空话。从培训对象角度考虑,就需要分层、分类、分段、分科、分岗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第一,要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成熟度分层设计培训课程。新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是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教师,他们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根据教师发展的层次来设计培训课程。第二,从教师的年龄上讲有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从职称上讲有中小学三级、二级、一级、高级、正高级教师,从工作的内容看有班主任教师、学科教师、实验室教师等,他们的需求都不一样,需要分类设计培训课程。第三,教师分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各学段教师接受培训的课程完全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段来设计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学段教师的需求。第四,要根据教师任教学科分科设计培训课程。除了一些通识类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接受对应学科方面内容的培训,因此需要按照教师所属的学科来设计培训课程。第五,在学校中教师所从事的岗位不一样,有管理岗、教学岗、教辅岗和后勤岗。为满足教师对所从事岗位培训的需要,就要根据教师所属的岗位来设计培训课程。总之,要实现培训课程的自主选学,首先就要按照培训对象的需求建立对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从课程属性上分析,培训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依据培训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是偏理论还是实践可以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依据培训课程的定位可以分为通识类课程(如师德、文化素养、信息技术等)与专业课程(主要是与各学科相关的课程);依据培训课程所实现的目标可以将培训课程分为理念类课程、价值观和态度类课程、知识类课程、能力类课程与方法类课程;依据培训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能力类课程等。还有其他一些分法不再细说,而且在每一类培训课程中还可以继续细分。对于每位受训者,即使在需求上是同一门课程,实际情况也可能差异很大。有的喜欢偏重理论,有的喜欢偏重实践,有的喜欢偏重课程知识,也有的喜欢偏重提升技能等。为此,我们需要从培训课程属性的角度去设计、开发不同类型的课程。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培训课程的自主选择。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探讨的教师培训自主选学都是在限定的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专家内进行自主选学。“自主”选学不是“自由”选学,“自主”并不意味着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要对自主选择进行有效地调控并加以积极引导。培训自主选择课程也是限定性自主选学,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时,在提供的课程中一方面根据个人的需求选择,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来选择培训课程。为此,在课程选择方式上可以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从组织需要和岗位需要角度确定必须学习的培训课程。为了给教师一定选择的机会,让教师能选择合适的必修类型的课,可以在必修的课程模块中多提供一些课程门类或多个专家的课程。另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课程,让教师在提供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自主选择课程。为了便于选学的推进,一般可以同时采用学分制,规定在一周期(一般为5年)或一学年内学员培训的必修课程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便于教师统筹规划好自己培训的课程。
培训课程的自主选学从易到难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是通过选择培训项目来实现课程的自主选学。不同项目其课程自然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员选择课程的机会,操作层面也比较容易实现。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项目中所设计的课程有时并不完全是学员所需要的,但参加了该项目的学员就需要学习同样的所有课程,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二种仍以选择项目的方式进行,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供多个课程菜单供选择,有些课程在一起学习,有些课程分开来上,整个培训有分有合。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员的不同需求。在目前条件下,这是一种可以实现,也相对容易操作的实施方式。第三种方式是根据学员自主选择的课程来组班,按照新高考课程走班制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培训课程表。选择了相同培训课程的教师在一起上,不同课程在不同的教室上。这种方式将弱化传统的培训班级,但能最大程度满足学员的需求,真正做到所学即所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培训项目实施的时间而言,比较多的是利用平时工作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开展培训,较少的培训班(短班)专门利用双休日或平时晚上时间进行。一个项目具体实施的时间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下发通知确定,参训人数计划分派到各县区、学校,最后由校长选派教师去参加培训,教师没得选择。这样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因工作繁忙或家庭等原因而无法出去培训。如果在培训时间上给予教师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学矛盾和培训到位率不高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先后也出台了很多文件、政策。在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中一般也是规定在一定的周期内教师要接受不少于一定学时或学分的培训。以浙江省为例,浙江是全国较早推行教师培训自主选学的省份,在2010年颁发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在江西省2018年印发的《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中也规定:全省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培训周期内,教师需至少累积获得36学分且每年至少获得2学分。许多省份都建立了培训周期制度,这就为教师自主选择培训的时间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工作安排,合理规划自己培训的时间,选择工作相对较少的年份参加相应的培训。
要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规划自己的培训学习,就必需要保证一些项目的稳定性,也就是每年或每学期都有相同的项目供教师选择。如果每年推出来的项目都不一样,教师就不好规划自己的培训,可能就会出现有时间但没有合适的项目可选,或者有合适的项目但没有合适的时间去参加。因此,在设计培训规划的时候,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情况开拓一些新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一些常规项目的稳定性。这里说的常规项目主要是指经常要开展的、涉及的面和对象比较广、事关大多数教师和校长业务能力提升的项目。比如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提高培训等。应保持这些项目的稳定性,最好每年或每学期都有相类似的培训。这样想参加培训的教师或校长就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参加相应的培训。
培训的工学矛盾一直是培训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开展培训就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个矛盾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此,在设计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灵活安排。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和有规律:有双休日和寒暑假,刚开学和学期快结束时最忙,6、7月份有高考和中考等。在安排培训项目实施时间时,这些是要首先考虑的。在此基础上,根据培训对象的情况和培训的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第一是把各类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实施供教师选择,有的可以安排在平时工作时间实施,有的利用寒暑假实施,有的安排在双休日实施,还有的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实施等。第二是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实施。一些项目如果时间本身不是很长,可以采用一次性集中学习几天的方式完成。一些比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项目,可以把集中学习的时间分成几段,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几天,经过几次集中完成整个培训项目。这样,教师就有机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具体的培训项目。
每名教师都有相对忙和不忙的时间段,为此,一些项目的实施可以采用多开一些平行班的方式进行。这些平行班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举办,教师就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安排选择参加合适的班级。特别是对于有些涉及的培训人数比较多的培训项目,更应该按照多开平行班的方式来实施。过大规模的培训班其实效性将大打折扣,多开几个平行班将减小培训班级规模,进行小班化培训也是今后培训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既为教师自主选择培训的时间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在很多培训项目中涉及的培训对象规模都比较大,比如高中新课程培训项目,就涉及全体高中校长、教师、教研员等,开展此类项目的培训就应该分批次、分时段、多班级地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以方便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参训。
培训机构是培训项目的承担方和实施方,其资质和实力就决定了培训的成效。在培训中每位教师都希望参加一些口碑好的培训机构承办的培训项目,毕竟其质量好、有保证。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意味着教师培训向更多的承训机构(包括具备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开放,鼓励它们进入教师培训领域,参与自主选学的竞争。这首先就得保证培训机构的资质,再由教师来自主选择。
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教师培训机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省市一级的教育培训学院通过改制或合并等,很多都改成了普通本科院校,原来的一些综合类型普通院校和远程网络培训机构也纷纷介入到教师培训的领域。在此情况下就有必要对介入教师培训领域的众多机构进行遴选,以确保培训的基本质量。对于遴选的条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1)培训组织管理上,单位重视,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有效;(2)培训条件上,培训场所、设备、食宿、网络等条件完善;(3)培训师资上,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培训教师队伍;(4)培训资源上,与培训相关的课程资源、文本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基地学校等比较丰富,具有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能力;(5)培训经验和特色上,有承担教师培训的经历,培训经验丰富,培训优势明显,培训特色显著等。浙江省在推行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时,首先就是在省级层面遴选培训机构,再确定每个培训机构可以申报的培训项目数量,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培训机构推出的培训项目各不相同,学员选择哪个培训机构意味着选择对应的培训项目。这种情况下学员的选择与其说是选择培训机构倒不如说是选择培训项目,学员选择的出发点考虑更多的还是这个项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二是同一个项目或同一类型的项目由多家培训机构承担并共同实施,这样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愿选择对应的承训机构去参加培训。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出现选某个机构的人数过多或过少的极端情况,一般会规定每个承训机构培训人数的上限。
以教育部实施的“校长国培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每年培训2000名左右的农村校长。承担此项目的培训机构要具有承担过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项目或3年以上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项目的经验,培训效果良好,社会信誉度高。项目以招投标的方式公开竞标,每年中标的单位大约20家。在确定项目承训机构后,学员登录“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选学服务平台,根据各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申报方案(培训主题各机构自行确定)自主选择培训机构。每个机构承担的班级数是事先确定的,一般1—2个,每个班级限定选报的人数是50人,报满了就不能再选,只能选其他的机构。在这一案例中,学员通过平台实现了培训机构的自主选学。
培训方式是项目实施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培训形式主要有短期集中、线上线下、送教下乡、分段培训等。培训方法是培训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如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名师示范、名校观摩、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课例研究、同伴互助、任务驱动、模拟课堂等。具体采用的培训方式一般由承训机构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来确定。培训方法的选择更多取决于所安排的培训内容。为此,这里从培训形式上来探讨如何让教师自主选择。
培训项目实施的方式就其时空距离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线下集中培训,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面对面的培训,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在效果上是比较好的;(2)线上培训,分两种类型,一是同步进行的线上培训,更多时候特指线上直播,相当于把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换成线上进行,在特殊时期不失为一种选择,另一种就是异步的网络课程,学员观看放在网上的视频或其他资源,这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网上培训;(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有些课程采用面对面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另一些课程则采用异地时空隔离的线上培训方式进行。就培训效果而言,线下集中培训的效果最好,但往往存在工学矛盾的问题。线上培训课程资源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选课的需要,而且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就一些常规性的培训项目或者涉及人数较多的项目,在实施方式上可以同时提供线上方式、线下方式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供学员选择。
在众多的培训项目中,就实施时间的长度而言,有的只有几天(短期班),多见专题性培训,如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新教材培训等;有的较长,时间从十多天到几个月(中期班),如教师访名校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等;还有持续时间更长的培训项目,跨度长达1—3年(长期班),比如名师培训、名校长培训等。对于短期班,在实施中一般采用持续不分段的方式一次集中完成;长期班则一般采用分段实施的方式进行,一般每个学期集中1—2次,每次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学习。对于中期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设计成连续的集中培训,也可设计成分段的培训,但其持续的时间应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比如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学习、跟岗实践、在岗研修三段式的方式进行。在具体设计项目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短中长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段培训结合,以适合学员的不同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项目实施是在承训机构所在地进行,意味着参训的学员需要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家庭“走出去”培训。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学员能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给学员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另外来回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及培训成本比较高。与之对应的就是送教培训,在国培计划中设置的送教下乡培训就是典型的代表。送教培训可以以县或镇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校为单位直接送教到学校。这种方式的培训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员工学矛盾的问题。此外,这种方式更加贴近学员实际,注重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更易受到学员的欢迎。为此,在培训项目实施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有的采用外出培训的形式,有的采用送教培训的形式,让学员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培训授课专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即使是同样专题和内容的培训,培训效果也会因聘请的专家不同而相去甚远。就培训专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言,有的理论功底强,擅长理论分析,注重思想引领,有的实践经验丰富,熟悉教学现状,注重实践操作;在专家讲授风格方面,有的旁征博引、视野开阔,有的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有的善于推理、逻辑严密等等。不同学员对授课专家则有不同的偏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学员对培训专家的自主选择。
要实现学员自主选择培训专家,首先就要有相当规模的培训专家库。在国家层面,先后多次从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含教研员)中分门别类地遴选了几批培训专家组成国培专家库。各省、市、县及各培训机构同样可以组建自己的培训专家库并动态更新和共享。在遴选培训专家时,可以参照以下条件: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有一定学术造诣,在本领域和同行中有较高声誉;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趋势;承担过相应教师培训项目任务,培训经验丰富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培训课程申报和认证制度,并保证每门课程至少有两位及以上的专家能够承担相应内容的培训任务,实现培训课程和培训专家的一一对应。如此,就为学员自主选择培训专家提供了基础。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员不可能自由选择培训专家而只能是在指定的专家库中自主选择。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1)“课程—专家”对应方式,可以是同一门课程对应多个专家,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专家来参加这一课程的学习,多见于网上学习,也可以是一个专家对应一门课程,同时提供多个专家让学员自主选择,学员选择了某一专家意味着选择了某一门课程,这与前面探讨的自主选择课程是对应的;(2)“项目—专家”对应方式,同一个项目分别由不同的专家团队来实施,学员自主选择专家团队,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培训就是典型的代表,其实施一般是先指定承担培训的工作室及参加的学员人数,学员则在提供的专家工作室中自主选择,选择了某工作室就意味着选定了对应的培训专家;(3)在培训某个环节上实现专家自主选择,比如跟岗实践环节、论文写作环节、在岗研修环节等,学员自主选择理论导师或者实践导师。
上面从五个维度探讨了教师培训自主选学的实现。单从某个维度即可以提供教师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操作起来也相对简便。但这显然无法满足教师多样化的自主选择的需求。若从多个维度综合起来考虑,则有相当多的组合形式供学员选择。但是提供给学员选择的机会越多,操作的难度就越大。各地可以先探索某一维度的选学试点,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扩大教师自主选学的维度和权限。实现多维度的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最终实现完全自主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