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海英
(长春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部的“1号工程”来抓。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2],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是指以数字化为推手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下,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使继续教育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实际国情相匹配,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筑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正深刻改变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形态。教育数字化是指以数字化为媒介,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打开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契机[3]。
当前很多继续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教育数字化以及教育数字化的表现形式、特征等理解有偏差,分不清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认为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就是教育数字化,其实这些都属于教育信息化的表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数字化的前提,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从1.0到2.0的升级,将不同时期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化、体系化运用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1.重学历轻质量
继续教育最初是作为“学历补偿”应运而生的,本是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但由于学历教育利益较多,参加门槛又较低,继续教育部门有利可图,学习者容易获得学历并由此获得晋升、提干机会。无论是继续教育从业者还是学习者,往往以顺利毕业拿到文凭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办学部门往往不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和不足,教学内容往往以平台网课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
2.重生源轻师资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高职高专分数线一降再降,继续教育出现生源危机。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往往把主要经历放在招收学员方面,而忽视师资队伍建设。很多高校继续教育部门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要么与外校进行联合培养,要么向普校借教师为成人学生进行授课。联合培养往往存在监管不力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普校教师给成人学生讲课用的教材、教案或教学手法往往跟普校学生一致,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继续教育部门有自己的专业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学历层次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继续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或者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难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课前、课堂、课后的交流互动。同时,继续教育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目的性较强,求知欲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
当前,教育部非常重视教育云平台建设,为此建立了国家智慧教育四大平台,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但尚未包括国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平台。当前继续教育学习平台有很多,其中奥鹏教育、弘成教育、青书学堂等是比较大的教学平台,还有一些不成规模的小型教学平台。整体而言,教育信息平台资源分散,虽有数量但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信息平台“孤岛”现象,各平台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教育数字化是在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快速推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显著增强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的。教育数字化不仅体现在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影响教育的理念和生态构建。
第一,教育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教育生态体系。教育数字化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无纸化,探究互动零距离”的创新育人模式,是一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2]。数字化技术不是对原有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整体性革命。不能将教育数字化理解为数字化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数字化为应用手段,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打开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
第二,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的重要发展契机。在数字技术引领下,世界各国纷纷发布国家层面的教育数字化战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创新。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了相关政策,从不同方向切入和着力,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教育数字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严重阻碍大数据信息的应用和发展,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迫在眉睫。这需要继续教育相关部门革新治理模式、评价模式、学校模式。
1.革新治理模式
数字化时代对继续教育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向数字化转型中,继续教育部门应加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个性化、精准化、治理协同化的智能推荐和订制服务,为继续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持,从而逐步形成协同治理新模式,解决好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等问题。[4]
2.革新评价模式
传统教育评价模式一直存在手段单一、科学性不足、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可以实现教学数据实时采集、及时评价反馈以及适时干预,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比较全面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最终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3.革新学校模式
数字化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应突破传统学校封闭模式,在形式上更多样、方式上更自由、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为学生提供既智能又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生之间优质继续教育资源的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总之,继续教育的管理观念的转变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以及理论上的重要改变。管理者和从教人员必须认识到数字化时代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共同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过程。
1.加强顶层设计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是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而迈出的重要一步。继续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国家教育部门须统筹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在后续的智慧教育平台中建设单独的继续教育平台,满足成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及提高等需要。
2.加大技术投入,建设智能化教育平台
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及提取。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可用的知识,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建设智能化在线教学数据支持环境平台。平台需全面有效记录教学管理中的各种数据和教学过程中的监控数据,同时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及个性化知识推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让数字化管理服务于继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促进继续教育管理的各部门相互融合,为继续教育数字化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提供在线智能数据平台。同时平台建设要坚持“内容为王、服务至上、育人为本”原则,深入推进成人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一,坚持“内容为王”。数字化传播,内容为王。要按照“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注重过程、优化配置”的思路,制定课程内容审查机制;同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激发政行企校等多元主体开发、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的引导作用,定期发布数字化资源建设指导性文件,不断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搭建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资源的平台,以适应继续教育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要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学习内容;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加强平台短视频、微课建设。
第二,坚持“服务至上”。建立健全标准统一、内容规范、操作便捷的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确保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开发国家级实时监测、在线分析预测及综合优化调度系统,根据学习者个体特点与差异,智能化地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在线辅导答疑,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鼓励企业将数字教学资源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认可员工通过平台学习取得的成果。
第三,坚持“育人为本”。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同时要结合继续教育的特点,满足随时随地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引领继续教育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继续教育部门应顺应潮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内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平台建设,最终实现教育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