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机制探析
——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

2022-03-04 15:20:2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长春成果育人

侯 淼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130607)

信息时代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知识传播的空间束缚,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学生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但互联网在提供充沛信息的同时,也成为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稳定的变量。集聚高校的网络育人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做好网络文化建设,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强化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唱响思政建设主旋律,强化网络综合服务供给,提升网络文化建设的战斗力。[1]

(一)打造高校文化育人网络矩阵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尤为重视互联网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不断强化网络育人的效能。各高校立足学科建设平台,以融媒体建设为契机,强化资源共享、模块互动,不断拓展网络文化育人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强化网络文化服务综合供给

高校利用自身的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在网络文化作品产出、网络文化活动创新上做足文章。[2]有的高校甚至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列入科研成果列表,成为职称评聘的计分项目,形成了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为正能量的传播营造了积极氛围和制度保障。

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网络育人创新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研究案例,复盘该校近年来的网络育人历程,透视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举措。该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学校网络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以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应用工作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程来抓,充分发挥试点创新引擎功能,按照“严格遴选标准、注重成果培育、推动成果转化、建立长效机制”的试点建设思路,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资源。

(一)以统筹谋划为思路构建网络育人大局

在体制建设方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成立网络建设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长旅新媒体联盟,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网络文化建设与传播体系,协同推动新媒体文化传播工作。学校将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滋养”工程的实施项目,全面推进“网上长旅”建设。在网络内容建设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网络工作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推进网络文化成果评价应用不断普及深入,持续提升师生的网络思政素养,充分发挥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形成试点示范效应,示范引领省内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机制创新方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全面落实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成果评价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相关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界定、认定、应用等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学校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应用。首先是制定出台网络信息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及深化新时代“文明校园”创建暨“文化滋养”工程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多个制度文件,基本完成网络文化体制建设。其次是将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在业绩评分表中为优秀网络文化获奖作品赋分。具体而言,在试点建设期积极探索和完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界定标准,扩大网络文化作品的应用范围,合理认定级别,科学设置分值权重,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成果纳入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人才项目推荐等条件中。明确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政治体现及作品范畴,即师生在网络上创作发表的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释师生关心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厘清错误思潮和观点、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网络文明等方面的具有专业性及理论性的作品。

(二)以传播矩阵为目标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1.以多角度传播体系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学校门户网站的导向功能,集成校内官网、二级网站、新媒体平台、视频号等传播渠道构筑融媒体平台。首先,学校将官网、官微、官方视频号作为中心传播主渠道,并集合校内各单位、各院部的新媒体平台,形成全校新媒体联动传播矩阵。其次,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引领网络生态育人工作。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用网、上网观念,规范用网行为和习惯。再次,加强对官网、官微、校内二级单位微信平台和二级网站的统筹管理,增强网络教育功能,更新模块设计,推送更多深受师生喜爱的网络作品。加大对学校网站、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及时阻断或消除负面舆情。根据大学生用网、上网的特点,及时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同时利用评论文章等手段消除负面影响,积极引领舆论风向,切实保障校园网络环境安全和网络生态健康。

2.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创新网络文化传播载体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坚持以立德美育为导向,开展实体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构建网络文化创意与灵感的集结地。依托人工智能实训中心,规划建设380平米的网络文化展示空间,建立百余平米的“美育工作坊”。除此之外,结合学校专业实际,广泛开展专业网络知识讲座和网络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慕课、网络在线课程开发教育功能,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本领;加强教学、学生、招生、就业等网络咨询平台建设,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快捷化、便利化网络服务。

(三)以优秀网络文化供给推动载体建设

1.推进中国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首先,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与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全国性权威媒体和百度、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合作形成校外渠道,提升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其次,学校致力于创作师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涌现出一大批主题鲜明、格调健康、形式多样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再次,在精品认定方面,为保障科学有序地推进评价认证工作,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参照常规学术评价认证,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分为被动认证和作者主动申请两类。原创及政治立场审核的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对原创性与政治立场评价不合格的网络文化成果实行一票否决制。

最后,设立网络影响力考察评价指标体系,从发布平台权威性、专家评价、读者认同度等方面设立考察指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委从成果内容的科学严谨性、形式的网络适应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育引导的影响力等方面对成果的学术理论水平及学术价值进行评价。

2.以激励机制提升师生创作文化作品的热情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以丰富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新培育途径,精心设计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活动,开展校内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审活动,培育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切实提升了网络育人工作实效。在良好的氛围下,学校产出了大量省级和国家级优秀作品。其中,网络文化作品《新时代的“键盘侠”》荣获省级一等奖;动漫作品《紧跟时代,争做文明好网民》荣获二等奖;短视频作品《青春告白祖国》、公益广告作品《盛世中华》和摄影作品《学子风采》等分别荣获三等奖。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过程中,《武汉,加油》《长旅学子发扬“逆行者精神”体现当代大学生责任与担当》等多幅作品获得国家或省级奖项。

(四)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提升文化建设品质

1.以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围绕人、财、物等关键要素,加大保障力度。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分别设立年度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和思政课建设经费。在队伍保障方面,学校党委宣传部作为网络思政的牵头部门,运用网络文化培养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先后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组建大学生记者团,积极培育网络教育名师。在场地投入方面,以功能性、示范性、适用性为标准,建设艺术设计综合建设标准化党团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以综合评价标准强化作品质量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根据成果创作的目的及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在具体指标方面,从网络作品的影响力、受关注度、被认可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网络文化成果严格把关,坚持政治性、传播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制订政治性标准,要求作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制定传播性标准,要求作品具有网络影响力,有一定的阅读数、转发量和评论数等。学术性要求网络文化成果必须有学术价值,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和科普价值等要素。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机制改进路径

基于前述案例,本研究尝试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创新机制改进提出路径参考与借鉴。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网络文化育人质量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首先在体制创新上动脑筋,这成为网络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在打造网络育人阵地的过程中,要形成管理机制、平台建设机制、创新保障机制等在内的机制保障合力,打出体制机制创新的“组合拳”,为取得网络育人成效筑好“战斗堡垒”。

(二)以“需求侧”改革促进网络文化“供给侧”建设

在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产出方面,应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作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出发点。新时代以来的网络生态环境和网络建设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学情在全媒体语境下随之调整,青年学生对网络引导内容和方式有了新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校园媒体传播载体,构建网上网下的立德树人“同心圆”。

猜你喜欢
长春成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初夏
工大成果
印语长春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