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山水诗的灵音梵唱

2022-03-04 15:20:2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汤显祖诗人

柳 旭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历代文人居士往往与山水田园结缘,以安置那颗漂泊无依的自心。汤显祖生性爱自然、乐山水,凡“观历游处,感发摅怀”[1]1112,故其山水诗亦不少。“情”寄之山水,恰便是“心”化之自然,是得以明“心”见“性”的最便捷途径。汤显祖的山水诗是他证悟宇宙、证悟人生、证悟本心的生命传达。

一、心境一如,即境即心

佛禅是一元的思维,任何“境”都不外是“心”的产物。自性是“空”,故名为“如”,不存在二元世界的对立,所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法身”[2]157,“月白风恬,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2]157。山河大地、翠竹黄花、清风明月、水碧山青都是自性的显现,都是宇宙真如。佛家云:“汝即梵”,意即“你就是整个宇宙,你就是整个自然”。汤显祖笔下的山水造境亦是他证得自心、自性的体现。

(一)日日好日子

凡论宗教,必涉及对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禅宗是生命的哲学、生活的艺术,古来文人士夫多参禅,就是希望在佛禅思维的庇佑下挣脱人生的不安与焦虑,实现心灵的超越,乐天忘忧地行走于尘世。禅家也确不负人所望,它告诉人们“日日都是好日子,步步都生金莲花”。无门慧开禅师偈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3]325春夏秋冬,时时处处,各有各的美好,即便是世俗人眼中的坎壈逆境,也有着未被明道者所见的蒙尘之美,禅家最为看中的是生命本身的过程。

汤显祖虽不是道地的“我佛弟子”,但也久在佛禅中滋润、熏染。汤显祖被贬徐闻道中,泊舟于广东南海县灵洲山下,想起苏轼被贬惠州时过此地作的《题灵峰寺壁》诗:“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皆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4]2041他当即和诗《小金山次苏长公韵》:

夕阳烟雨片江开,滟滟寒潮自去来。我亦桄榔庵下客,明珠海上寄莲台。

追随苏轼的脚步,苏轼在此梦见自己的前身是德云和尚,汤显祖亦栖身佛教,在夕阳、烟雨、寒潮的律动中感悟佛性,即心是佛。

量移遂昌知县后,汤显祖更是过着“兼吏隐非”的不忙不闲的日子。他以陶渊明自比,“风定乌纱且莫飘,莲城秋色半寒潮。黄花向客如相笑,今日陶潜在折腰。”(《九日登处州万象山,时绣衣按郡》)却又能够放下心中执念,只管享受当下,无陶渊明为官时的纠结抑郁之气。

辞官归家的汤显祖虽渡过了一段“彭泽孤舟一赋归,高云无尽恰低飞”(《初归》)的艰难日子,但他很快体会到了赋闲无事一身轻的快乐:

金盘河色外,石屋华峰西。日气草薰陌,花光云映溪。

空岩人语迥,檐壑鸟飞低。直置堪长隐,东陂鱼稻肥。(《题王逸人庄》)

阳光普照,山水不言,碧草盈陌,花云映溪,又有空岩人语、檐壑鸟飞的灵动,稻香鱼肥的丰饶。自然之美和乡土之情令人流连,诗人直呼要长隐于此。

汤显祖在迷觉矛盾中反复参研,“亦自知津亦自迷,新归门径草凄凄。闲游水曲风回鬓,梦醒山空月在脐。”(《移筑沙井》),他豁然顿悟:若内心顺应并与外境相契合,整个世界将一派澄明,所以佛家主张“活在当下”,不因“得不到”而痴狂,不因“已失去”而懊丧,最值得珍惜的是当下的时时刻刻。“幽意偶随春梦蝶,生涯真作武陵渔。”(《遣梦》)“南游北望成何事?且及春光报眼前。”(《却喜》)“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蕖。”(《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五台太宰》)显然,汤显祖悟得了佛家的这种生活态度。即便在苦楚中也会发现“乐”的一面,生命过程的每一步都是重要的,顺乎自然地去经历便好,转瞬回眸时,日日都是好日子。

(二)逍遥无挂碍

佛家认为,人生超脱苦境的关键在于自性真如的证悟,即悟得生命本原后获得的精神的绝对自由与大自在。汤显祖强调“直心”“至情”做人、作文,究其实都是禅家证悟自性本心的映现,追求的是自适、任性的逍遥境界。

谪徐闻道中,汤显祖陷入“南飞此孤影,箐峭行人稀。鸟口滩边立,前头弹子矶”(《冯头滩》)的囧途,只影南行,前路未卜,却仍吟出“九里十三坡,沉沉烟翠多。钓台何用筑,吾自泛清波”(《九里》)的无碍情感。也许在外人看来,汤显祖是执拗的、不羁的,但于他而言,这只是对心的坚守、对情的忠贞。灵魂的喜乐可凌驾于尘世之上,“日落烟霞外,迢迢歌吹音”(《西山雪道访得无名子》)“独洗苍苔注云壑,悬飞白鹤绕青田”(《石门泉》)“萧疏静日松涛起,长似高斋听煮茶”(《响濑》),都是远离一切系缚的自心的解脱。

汤显祖还经常酒中得趣,借酒以洗尘埃、舒心怀,挣脱意识的束缚,入得飘逸之境。如“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荷亭酌酒》)“为忆年时歌吹晚,月明乘醉下青溪。”(《大楼僧真这》)“浮家祗在洞庭湾,浪醉何常信宿还。”(《醉客归吴和作》)“只应拂拭江湖外,浪枻琴歌酒数杯。”(《和刘季德平昌一盖楼抚琴赠别》)。这些情景若无美酒相伴,那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所以酒成为汤显祖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他愿在酒醉的颠倒迷狂中畅然恣意,这“醉心”是处于醉非醒的迷离境界,它不仅可令诗人逃离万事,甚至可以使他在醉梦里觅得“本心”,因为“醉心”与“禅道”间是有相通的“灵犀”的。醉后的魂魄翱游九天,可与烟月齐飞,正是“本心”来去无碍、无古无今的自在状态。

(三)水月两相忘

禅家所谓明心见性之“心”是“无住之心”“无心之心”。香严智闲偶闻击竹之声而顿然大悟,灵云志勤一见桃花盛开而明心见性,皆是无心、无门而得法。然香严所闻之声、灵云所见之色,在刹那间都超越了尘缘概念的闻知,打通了六根的粘着,进入“梵我一如”的境地。文人参禅往往爱将自己当下与自然界的生命合为一体,跨越心与物的距离,在自然山水间观照自心,水月两忘。试看汤显祖的七绝《松遂界石镜》:

玉轮江上美人精,黄鹤楼西石照明。何似松阴侧圆镜,一溪苔藓暮滩声。

在明月朗照的江上有位美艳山精①,黄鹤楼西还有一块光可鉴人的明亮巨石②,这些都比不上松阴溪侧的石镜潭。伴随着一溪青苔以及傍晚的水流声,镜潭越发显得寂静安然。汤显祖认为妖艳绝色,喧嚣楼头,不过美人枯骨。曲终人散,不若平静的石镜潭,圆融一切,返照一切,无情有性,即色即空,又能令人心如止水,陶然其中。突然间,苍翠的苔藓、溪水的清音倏忽流入诗人的心田,超声越色,直契本体,使他同归于整个浑然的世界,悟得不可言说的境地。汤显祖的另外一首《竹窗延月》也颇有此境:

风露娟娟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

在风打竹林秋窗的夜晚,诗人没有寒冷、悲戚之感,反觉漫天的风飘露飞似在浣洗竹林,弹奏着清脆的天籁清音。在万物都歇的深夜里,秋月的落辉映于窗前,诗人凝望着无言、亘古的明月,不禁神思飞动,忽慕“桂树丛生兮山之幽”[5]300的山中隐士,他们应该是能够长听此潇湘云水之音的吧!《观世洞》《子篙滩》《青阁》等诗歌中的洞内水鸣、门外摘篙、落日中挂、烟霏暮寒、山含濛浬、波泻月华、明月青阁、鸣笙松间,这些景象构成的意境,都是汤显祖不加修饰的浑然天成,是他处于无思虑、无分别状态获得的精神解脱,是刹那直觉的悟入。弃绝情尘意想,充分欣赏眼前景色,聆听无情说法,汤显祖在山水中悟得永恒的佛性。唯其无心无意,方是真心真意、大情之至。

二、禅思妙悟,空谷清音

汤显祖以一双慧眼去发现自然,在“心”与自然相契的刹那悟得禅理、体味禅趣,处处见色、处处即空,用清隽淡远的文字表达出“真空”“妙有”的圆融统一。

(一)灵思妙想得禅趣

禅家悟道之法千差万别,不容趋同别人半步,否则便会被视为拾人牙慧,承人唾弃。诗家亦喜神思灵动,“惟陈言之务去”[6]107,不可模仿他人,甚或不可复制自己。汤显祖为文倡导“意、趣、神、色”[1]1302,求奇尚新,且顺从自心,情生诗歌,是以真心本体的灵觉在进行创作。其《峡山上七里白泡潭,为易名绀花》一诗自然灵气,颇具禅趣:

树光吹峡雨,苔色动江霞。泡影非全白,沾衣作绀花。

诗中描绘的是峡山白泡潭的奇美景象。峡中之雨吹拂着树光,而后落在潭中,好似为潭水注入了树光的青碧之色。白泡潭中的青苔也覆满艳丽霞光,于是潭水又添加一份夺目的亮红。此时的白泡潭水色不再莹白,而变为青兼红之绀色。这潭水一旦“沾衣”,便可成为一朵朵青红的“绀花”了。色彩加强了诗人感受的深度,他的想象简直匪夷所思,奇趣盎然!另外,树光怎能吹动峡雨,苔色又怎可动得江霞?这并非人之常情,但禅家意在摆脱语言文字的束缚而体悟自心真如,诗人又善用富有奇趣的鲜活文字开启悟门,此诗虽为反常,却是合道。再看《雁山迷路》更是一首禅意盎然的诗歌:

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

诗人在任遂昌知县期间,曾有雁荡之游。一次在雁山中迷了路,他问路过的采茶女,此是山中何地,该如何找到归程?采茶女告诉他,在连绵青山没有遮挡到的地方,便是剪刀峰。此次迷路亦是诗人生命中从“迷”到“悟”的一次旅程,“遮不断”的剪刀峰,这是真心本体所在,禅家所见之性就在自心之中,不需另假外求。诗人由是顿悟,直接用剪刀剪断重重屏山,破除迷障,入得大道,这是最直接的悟道办法。“千章绿树归游鸟,一道青峦界宛虹”(《西城晚眺呈沈郡丞》);“枕带河桥傍夕醺,石牛风起过残云”(《石牛渡庵》);“苎萝山下雨淋漓,解带山桥过午炊。几箸江虾成独笑,一文钱里看西施”(《过诸暨》)。汤显祖用活泼泼的诗的语言文字对自己的诗心禅意作了最准确的传达。

汤显祖山水诗还经常以“动”“静”相生来体味大自然的静谧安然。在一种不同寻常的“静”中,有猝然之“动”,面对突然变化,胸中仍可随任听之,这便是超拔于现象界,由凡入圣,证得宇宙真如的“空”之境界。“槭槭花岩幽,竹叶微风笑。凉萤乱池上,水鸟时一叫”(《夕林》);“露叶惊寒鸟,纱窗宿夜灯。即知花事早,心性为谁曾”(《灯曾韵和山子四首》其二);“四注空濛云下宿,一方清冷西月斜。深歌响屐曾谁到?来去萧萧说暮鸦”(《虚廊》)。在自然世界的动静喧哗中,人们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凉萤乱、水鸟叫、寒鸟惊、深歌响屐,既有自然界对主体的惊扰,亦有主体对自然界的回音,在亦动亦静的生命律动中,愈觉宇宙自然之勃勃生意,同时也是诗人“此心”未“安”的生动体现。

(二)清隽淡远奏诗音

随着汤显祖对世事日渐洞明,兼之他经常寄情于明山秀水进行山林式心灵修行,汤氏的山水诗呈现出清隽、清新、清淡等以“清”字为主的格调。他的山水诗常择取空、淡、幽、远的意象,如云、月、松、竹、琴、茶。它们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白云、水月在禅诗中已成为禅心代表。这些意象与其他律动相仿之象融合在一起,便鸣奏出若空谷幽兰的清丽之音。如七绝《鹭洲钓月》:

暝踏孤舟一钓鱼,半钩新玉挂蟾蜍。犹怜白鹭萧萧影,秋老寒塘独照渠。

夜傍时分,诗人乘孤舟到江中垂钓,一弯新月悬挂苍穹,寂照不言。《佛说月喻经》云:“今我所说,犹月行空,清净无碍。”[7]67册,749“月”是佛性清净无染的象征,诗歌前两句所取之象,营造出澄彻空寂的意境。“白鹭”,水鸟名,羽毛纯白,又名鹭鸶,常伫立荷塘浅处,捕食小鱼。文人爱好它的清姿,在诗歌中多有吟咏,亦多录入画作。此时的“白鹭”身影“萧萧”,为诗又覆上了一层孤清之感,“老”“寒”“独”等衰飒文字的运用,可知诗人此时心绪并不平和,这里有对仕途、世俗的强烈感喟。但汤显祖深知对自然山水全身心的接近,会使他体会到禅理的“悟悦”,那空中的弯月是心与现实的磨砺,更是佛性清净、恒在的喻示。

《鹭洲钓月》中,汤显祖是以钓鱼翁的形象出现的。自屈原《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5]229始,经历代发展,“渔父”被视作隐者的象征,并被赋予超脱旷达、恬淡自适的文化内涵。汤显祖作《钓矶》:

一片清寒大好溪,好溪真有钓鱼矶。应须咫尺通严子,只似寻常在会稽。

莎笠雨飘垂柳岸,钓丝春惹落花泥。无缘更直江潭客,白鹭时飞到竹西。

清寒好溪,上有钓矶,隐士严子,心有所慕,雨中蓑衣,钓丝春泥,无缘所获,白鹭竹西……阅读此诗不难感受到诗人垂钓时的心和气畅,以及在大自然中获得的深度自适与安然。“罢樵归月迳,侣钓入霞川”(《江岸》);“为过沧海垂钓处,烟波能得几人游”(《送胡山人归楚依朱子得》);“折芦渡口西风急,不为无鱼下钓竿”(《与钓竿和尚宿牛首山杏树下作》);“钓台何用筑,吾自泛清波”(《九里》)……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追求自我精神解脱的趋向,更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心不乱,则“如来”的悟得。“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5]72故而诗人垂钓,不问有鱼否,不用筑钓台,但隐于月迳霞川之路,烟波浩淼之间,无来无去,何其自在!这些诗尽显汤显祖的清淡诗风。

汤显祖的山水诗还擅用看似信手拈来的平淡诗句,创造出真淳淡远的清新境界。如惠洪《冷斋夜话》所云:“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9]26。

古驿芙蓉外,烟林晴欲开。曲江秋色晚,木末几徘徊。(《曲江》)

暝色际江海,怀人春望来。氵弥氵弥波月散,飒飒渔火开。(《秋江》)

野照纡寒碧,林烟上夕阴。终朝采瑶草,不是楚人心。(《野意》)

这些诗歌如出水芙蓉,“吐言天拔,出于自然”[10]472,“但见性情,不睹文字”[11]5。汤显祖是参禅悟道之人,亦是诗语高妙之人,故能在一念之灵觉的驱使下,吐露胸襟而无一毫窒碍。

三、结语

汤显祖的山水诗深得禅家旨要,他曾作诗《梦于胜地不净为苾蒭所烦恼》曰:“一片香严地,兼非行厕时。醒来知是梦,垢净竟何施。”他在梦中见到一座寺庙,又看见了厕所,比丘听闻后不悦,但汤显祖认为,佛门之中“净”与“垢”又有何分别?悟得了佛性的平等无差与万物一如,汤显祖徜徉于自然山水间,超越时空,体验万象,“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9]13册,418,“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12]100,将自然之景转化为清净禅境,以求即心即佛,“无念”“无住”的禅家境界。

[注 释]

①徐朔方先生笺校的《汤显祖全集》中,此诗笺曰:“‘玉轮江上美人情’,‘情’,各本误作‘精’,据《遂昌县志》改。”但笔者查阅王勃《春思赋(并序)》中有“石镜岩前花屡密,玉轮江上叶频浓”之句,结合石镜岩在《华阳国志·蜀志》典故,推断汤显祖原作应为“精”,《遂昌县志》恐误。

②史载,北宋初年黄鹤楼西面下坡临崖处有一块颜色苍涩的巨石。巨石明亮得像一面铜镜,石光可以照出人影,每到夕阳西下,阳光斜射,巨石就炯然发光,人们将这种景观称为“石照”。

猜你喜欢
汤显祖诗人
新锐诗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见一名诗人
汤显祖
心声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2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42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6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