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铭,潘正岩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紧邻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辽源地区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关于辽源历史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夫余国。辽源在清代成为“盛京围场”的一部分。光绪二十八年(1902),辽源设县,名为“西安县”。1600多年的建城史使得辽源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众多别称,如“中国梅花鹿之乡” “中国农民绘画画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满族剪纸之乡”“中国琵琶之乡”。此外,辽源地区还有深厚的革命传统,保存了一批拥有很高历史价值的革命遗迹。其中,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被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辽源矿工墓遗址馆的基本陈列“历史见证殖民劫难”在吉林省第二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被评为精品陈列。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被中宣传部正式确立为第三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在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确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东北反抗侵略的时代背景下,辽源地区积淀起深厚的革命文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辽源作为抵抗侵略、反抗殖民统治的主战场之一,无数军民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迹。
辽源矿工墓即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现已被建成名为“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的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立了历史陈列馆。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疯狂掠夺资源、奴役人民,辽源地区丰富的煤矿资源成为日本进行资源掠夺活动的重点之一。为了能尽可能多地从辽源矿区开采煤炭,日伪统治者不顾矿工死活,单纯地追求出煤量。日伪统治的西安煤矿(“西安”为辽源曾用名)下设4个采炭所,建立了14对坑口,辖42个大柜。在抗日战争期间,日伪从辽源煤矿开采煤炭达1548.96万吨。[1]高额产量的代价是中国矿工的累累白骨,辽源煤矿及其周边共发现“万人坑”6个,“炼人炉”1座,零散的矿工坟墓更是多达3000余个。
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即沦陷时期的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位于今辽源市区内。战俘营旧址的主体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动工,后来成为日军在亚洲除本土外一百余所战俘营中的一个。二战期间,日军将数十万从太平洋战场俘虏的盟军战俘关押在这一百余所战俘营之中。日军为了销毁罪证,在投降之前大量销毁辽源战俘营的相关资料,这对我们今天了解这段历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1944年底至1945年8月间,一批盟军将领被转送至此,包括美军中将温莱特、美军少将摩尔、美军少将爱德华·金、英军中将珀西瓦尔、英军中将希斯、香港总督杨慕奇爵士、荷兰中将考尔等34人。辽源战俘营的主营区采取地下建筑的构成模式,现已在战俘营的地上建成辽源市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尽管日军曾对该战俘营进行了针对性销毁,但其内部结构得以保存,且已出土一些相关的历史文物,这些都成为这段侵略历史的重要铁证。
解方(1908—1984),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人,曾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2010年,解方将军纪念馆在其故乡开始建设,历时三年多最终建成,成为辽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建成后的纪念馆由解方将军塑像和纪念馆大楼两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馆内根据将军的生平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青年求学至解放战争”“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
辽源地区革命遗迹还包括市、县烈士陵园和中共西安煤矿特别支部纪念碑、满洲碳矿株式会社西安矿业所旧址、西安神社旧址、中共辽宁二地委旧址等,这些革命遗迹共同构成了辽源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革命文化。
辽源地区的革命遗迹有十分典型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们与近代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反侵略的革命主题息息相关;其二,充分体现了当地以煤矿工人为主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
辽源地区保存下来的诸多革命遗迹中,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主解放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以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为例,因战俘营内关押的盟军战俘级别极高,有学者认为该战俘营甚至可与波兰奥斯维辛战俘集中营相提并论。[2]该战俘营旧址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参与国并做出重大牺牲与贡献的重要佐证之一。至于中国军民在辽源地区反抗日伪侵略、统治的革命遗迹更是数不胜数。在解放战争时期,辽源下辖的东丰县所在地曾经是东北野战军的主要驻地和练兵场之一,为解放东北的几场大的战役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此外,位于辽源市区内的中共东北局辽宁二地委(西安地委)旧址也是当时党领导广大军民积极参与解放战争的代表遗迹之一。
因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自清末以来长期的煤炭挖掘历史,辽源又有“煤城”之称。许多当地人从事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工作,尤以矿工居多。煤炭资源成为辽源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却也在沦陷时期成为侵略者掠夺最为疯狂的地区之一。面对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以广大矿工为代表的辽源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得以保存至今的八处煤矿遗迹中,都存有革命斗争的印记。1932年初,中共西安煤矿特支领导了抗日战争期间辽源地区第一次煤矿工人大罢工,参与工人近两千人,在整个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除了罢工斗争,辽源矿工还直接参与到抗日武装斗争之中。1934年初,大成矿300余名矿工发动武装暴动,打死日本宪兵,缴获日伪武器,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番号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独立师一大队。
辽源地区有非常丰富的革命遗迹,这些革命遗迹的背后是辽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对革命遗迹加以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革命遗迹的场馆一般在遗迹所在地及其周边进行建设,是大众了解某段历史最直接、直观的方式之一,对弘扬革命历史有重要作用。目前,辽源革命遗迹场馆建设以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和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纪念馆的成绩最为突出。
日伪统治时期辽源死难矿工纪念陵园在辽源矿工墓遗迹基础上兴建而成。1963年9月,开始挖掘矿工墓,整理文物并对外展出。目前,陵园内的辽源矿工墓遗址陈列馆占地面积达1055平方米。馆内收藏着230件文物,其中包括日本侵略者曾经使用的采矿生产设备和生活设施,以及与矿工生产生活相关的用品。陈列馆内部包含“煤城西安”“侵占矿山”“矿工血泪”“矿山风云”“辽源光复”“公祭与警示”六个部分,完整地介绍了辽源煤矿发展的过程以及沦陷时期侵略者对辽源资源的疯狂掠夺、对中国人民的罪恶殖民。
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在2015年正式建成,占地2 000余平方千米,除了对战俘营进行相应的复原外,还展出了各类相关文物数百件。为了丰富展览馆的内容,加强展览馆的宣传效果,展览馆于2010年在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基础上启动了抢救性恢复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2011年辽源军分区迁建,2012年进行国内外文物征集,2014年启动战俘营展览馆建设和景区综合治理。
相较于场馆建设,革命遗迹的保护更加重要。革命遗迹是场馆建设的基础与依托,且具有不可代替性,加强对遗迹的针对性保护是利用遗迹的前提条件。辽源矿工墓遗址在诸多革命遗迹中面积最大,近6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在遗址内发现190余具完整死难者遗骨和20余具零散的死难者遗骨。此外,在西坡的“炼人炉”遗址还遗存一尺多厚的骨灰,周边山坡上发现了数千座矿工坟墓。这些遗迹完全真实地还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比陈列馆内的图片、文字更加直接和醒目。但这些遗址大多存在于户外,因此对它们的保护难度相对较大,对户外革命遗迹的长时期保护是一个技术难题。与之相比,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的保护相对容易。正如上文所说,战俘营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2 000余平方米,但战俘营旧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战俘营本身,即当时日军关押盟军战俘的地下建筑部分。由于日本在投降之前有针对性地销毁证据,直到2004年战俘营才被发现。经过一系列的整理、修缮,战俘营旧址的保护已经基本成熟,并且有序向大众开放。
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前提条件,辽源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同样如此。辽源市档案馆保存了清朝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档案文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档案中的一部分已经在整理、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书籍形式向社会出版。此外,在辽源西安煤矿特支旧址的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体量更加庞大的与辽源地区煤矿发展相关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形成于沦陷时期,有的整理自建国初期,内容涵盖矿业发展、矿井管理、矿工生活等诸多方面,甚至包括一些矿工来到辽源煤矿的详细过程,多为口述史史料,十分难得。相关学者对历史遗迹、事件的研究成果也应当得到广泛利用,特别是针对辽源战俘营资料被大量销毁的情况,研究成果可以起到弥补作用。1992年10月,美国“奉天幸存战俘联谊会”会员帕·泰克及相关学者通过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对当年的其他战俘进行寻访。2003年,纪实文学《奉天涅盘——见证二战日军沈阳英美盟军战俘营》出版。该书对我们了解战俘营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同年,美国退役军人哈尔·雷斯等人来到辽源,在其帮助下战俘营旧址得以重新发现。
辽源地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中华民族面临侵略的近代史背景下,辽源人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纵观辽源地区的近代历史,能够看到整个东北地区近代化艰难迈进的缩影,也能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在这片土地上,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一次次的抗争和牺牲铸造了伟大的红色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则凝结于辽源的革命遗迹之中。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是日伪残暴统治的铁证,更是辽源人民反侵略的见证。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被发现,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打击法西斯的有力证明。以解方将军纪念馆为代表的烈士陵园成为辽源革命遗迹的代表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在辽源地区各个时期活动的旧址。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军队在当地的驻地与后勤保障基地旧址等共同构成了辽源地区的革命遗迹,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目前辽源市已经对此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加强的空间。首先,在旧址基础上,相对应的场馆建设应更好地发掘各个遗迹的内在潜力,将遗迹背后的史实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大众。其次,场馆建设不能代替遗迹本身,因此更好地保存、保护这些珍贵的革命遗迹尤为重要,特别是以矿工墓为代表的户外遗迹,需要结合相关技术加以保护。最后,仅仅依靠遗迹中保存下来的实物文物不足以还原革命历史,必须立足于文献史料,丰富革命遗迹中的细节,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好保护基础上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