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一)*

2022-03-04 03:51:28吴忠良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基础设施预测

编者按:2021年,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中国地震科技的一件大事。目前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实验场的能力建设和科研工作也全面展开。为配合实验场的工作,本刊以“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专栏的方式,组织专家针对性地回答大家关切的关于实验场、特别是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问题。由于实验场是一个实践性的系统工程,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甚至问题的提出和凝练过程本身,都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因此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代表共识性的“标准答案”,而是进一步讨论的起始。本刊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更欢迎大家对有关问题的回答提出自己的意见。关于有关回答的讨论,既可以用新的回答的方式,也可以用较系统的研究论文或综述的方式。

Q:从地震预测预报的角度看,实验场的观测和以往的观测,有什么质的区别?

A:中国的地震预报思路是“场源结合”的思路,强调“场”的动态监测和“源”的过程追踪。过去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重点在“场”的动态监测。今天,随着传感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实现对“源”过程的追踪成为可能。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重点是对震源的孕育发展过程进行监测研究,进而提高地震预测水平,推进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转变。再加上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假说、岩石破裂亚失稳理论模型和地震成核理论模型的支撑,构成了现在的实验场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车时)

Q:“十四五”期间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A:“十四五”期间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及邻区高时空分辨率地震观测网、地震灾害链野外观测实验平台、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应用分析系统。设施建成后,可成为集地震观测、实验分析、数字模拟、技术验证及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大陆地震研究基地,助力提升地震预测能力,为破解地震预报科学难题提供观测与实验基础资料,为野外科学研究提供公共实验平台,增强相关领域前沿科学问题认知能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李丽)

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历史上的实验场和其他地区的实验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A:2008年,张国民研究员领导地震预测研究所提出了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基本思路(图1)。可以看到图中的右半部分,基本上就是历史上的地震预报实验场的主要内容(大致上相当于以“场”为焦点的野外科学实验),而图中的左半部分,基本上就是后来的一些实验场(例如南加州)的主要内容(大致上相当于以“源”为焦点的野外科学实验)。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汲取这些实验场的经验,一方面相当于图的左右两个部分的结合,另一方面相当于图(向下)的延伸。作为对照,历史上的实验场的关注焦点,主要是地震的前兆和地震的预测方法;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也考虑诸如地震情景构建的工作,但把地震工程问题作为其Outreach工作的一部分(https://www.scec.org/projects)。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则要继续延伸,不仅把地震工程问题,而且把“链生灾害”问题,都作为“全链条”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吴忠良)

图1 地震预测预报的主要科学议程Fig.1 Research agenda of earthquake forecast

Q: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实验场是什么关系?

A: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能力,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是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不等于实验场本身。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实验场是一个太阳系的话,那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当于太阳;没有太阳,太阳系肯定是不成立的,但没有行星,太阳系也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在中国地震局领导的倡导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设计了3个标志(图2),比较清楚地说明了其联系和区别。作为标志主体的正反两个E可以理解成英文的Earthquake和Experiment,也可以理解成俄文的землетрясение和эксперимент,但更是中文的“山”;其相对错动依视角而不同,既可以理解为走滑型错动,也可以理解为逆冲型错动;上方的弧线表示地震预测科学难题解决的曙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增加了长城的元素,标志国家意志和实验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地震安全的使命。学术年会面向全世界,因此以“一带一路”的形象、也是和平鸽的形象作为背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吴忠良)

图2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学术年会的标志Fig.2 Logos of China Seismic Experimental Site(CSES),the CSES State Key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and the CSES Annual Meeting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基础设施预测
无可预测
黄河之声(2022年10期)2022-09-27 13:59:4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电源技术(2016年11期)2016-12-23 05:21:35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致谢2013年审稿专家(按音序)
华南地震(2014年1期)2014-04-07 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