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世银 冯瑞莹 朱廷菁
摘 要:由于传统金融存在的固有弊端,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受到局限,存在不少问题和痛点。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建议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准确围绕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方向和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现有成果和优势,持续探索更加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方式。具体说来,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
关 键 词:金融科技;乡村振兴;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22)01-0072-09
DOI:10.16620/j.cnki.jrjy.2022.01.008
一、引言
自2018年国家首次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到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持续深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国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全面胜利”①。乡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分必要。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金融科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推进农村数字化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2021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 新时代·数智新金融”论坛上,达成的共识是:AI并非单方面赋能金融,而是与金融“相向而行”,互相赋能。当前,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展现出的特有的强大动力,正带来深层次宽领域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变革。这不仅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相契合,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由于传统金融存在的固有弊端,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受局限。这其间,不仅存在抵质押物缺乏、新冠疫情的冲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等因素影响,所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三元悖论”在所难免。在农民知识欠缺的情况下,乡村财务管理不甚规范进一步限制了其融資的能力,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乡村融资主体等“长尾群体”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目前,政府、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纷纷出台有关数字技术发展的支持政策,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创新为融资困境提供了解决可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使农业展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特征。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 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而广泛的应用前景。总结现今中国乡村金融科技应用现状,探索新时代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探索切实可行的金融科技为三农发展赋能的道路,为振兴乡村提供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献梳理
金融科技的应用是基于运营环节场景、金融客户端场景和监管合规场景的应用。每种场景都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条件。目前,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已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且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智能客服、智能定价、智能支付、智能征信、智能营销、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都是金融科技在面向金融客户端的应用场景。基于此,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在不断地探索。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场景探索主要集中在紧迫性、影响因素、现状与问题以及对策研究等方面。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必要性与紧迫性方面,许传华等(2021)进行了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探索[1]。刘祺等(2021)则从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研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认为没有金融科技助力的乡村振兴是缺乏持续推动力的。针对传统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郭万刚(2021)认为,要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助推器,加快农村金融的转型发展[3]。
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Zhou等(2018)提出了普惠金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4]。Corrado等(2017)指出了普惠金融对包括乡村在内的增长作用[5]。Peterson(2018)研究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稳定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6]。张勋等(2019)分析了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7]。杨虹等(2021)认为,金融科技能够促进包括农村在内的经济增长[8]。李建军等(2020)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9]。
根据应用情况与未来趋势,牛坤玉等(2020)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10]。对于农村如何摆脱贫困,王涛等(2020)进行了以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发展的研究[11]。基于不同地区发展需要有不同的金融支持,张润禾(2021)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浙江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12]。刘少波等(2021)提出应注重金融科技的创新影响[13]。
在问题与特征研究方面,虽然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有它的独特特征并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宋伟等(2021)探索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演化并进行了效果评价,发现金融科技在未来有很大的调整空间[14]。郭峰等(2020)测度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15]。付琼等(2021)指出了金融科技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现实困境[16]。总的来看, 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在对策研究方面,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杨东(2018)认为要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17]。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刘颖等(2021)认为,利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需要精准[18]。钱箐旎(2021)就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19]。陈啸等(2021)提出了需要找准金融科技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20]。许传华等(2021)就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不同的乡村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需要不同的金融科技支持,周南(2020)由此提出了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21]。金融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经济,葛孟超(2021)认为,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22]。
以上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視角对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但是,以上的这些研究还没有找到其痛点,特别是没有通过调查研究准确发现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痛点,结合典型案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对策建议。
与其他相关文献相比,本文创新点在于:第一,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促进数字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普惠性——赋能乡村振兴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使得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乡村金融科技应用痛点分析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发现了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难点及障碍。第三,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理论基础
现代乡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理论主要探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农村金融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农村因经济、金融不发达,农民从普惠金融中的受益颇少,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仅仅依靠财政振兴乡村的作用,其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除了普惠金融理论外,本文主要涉及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促进金融创新理论和数字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理论等。通过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来促进数字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普惠性,赋能乡村振兴。
(一)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促进金融创新理论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也有了其更新的定义。底层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的驱动力推进了金融创新,即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与5G等,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创新特征与相关性,寻找到技术创新与金融的连接点并促进其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融合能够实现金融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促进金融创新理论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被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 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领域,实现金融+科技高度融合的理论。 大数据促进了金融创新, 在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大数据也在走向农村,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到客户的需求,农业数字化、农村数字化与农民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工智能就是以云计算为算力的新兴科技。虽然它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应用公开的案例比较少,但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中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乡村资源配置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不仅仅影响着其内部资源配置和组织模式,还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模式和格局。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它在整个业务流程环节中都发挥着令人惊叹的高效和高质的作用,提高服务个性化程度,对市场运作给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规避风险和减少欺诈行为,更好地进行金融审计监督。在区块链技术的影响下,电商也逐步走向乡村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城乡正走向一体化。综上,这一理论是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理论。
(二)数字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理论
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到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持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化,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政策的出台、相关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化,乡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经济对于金融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乡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可以找准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准确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借鉴经验创新模式,深入推进该战略的实施。随着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方面将会形成新的投融资需求热点,这也是新的发展方向与良好机遇。而金融科技作为最新力量,以其高效、低价、多层次的优点,充分弥补传统金融的缺点,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迫切需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实现金融科技的融合。这是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应用中的当务之急。由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助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金融创新也不断地发展。数字金融的创新赋能普惠金融,尤其提高了农村的金融普惠性,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所带来的好处。淘宝村、微商村、直播村等农村电商形式的兴起与发展就是数字金融在农产品销售端得到有效应用的产物。 通过线上金融的大力推广与发展,提高乡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得农村交易、商业贸易等多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扩大了农村的服务范围,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另外,数字金融创新以其高效低价多层次的优点,充分弥补传统金融的缺点, 持续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模式,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普惠金融的进程,缓解金融排斥,助力乡村振兴。具备了数字金融支持的乡村振兴,发展明显快于传统农村经济的步伐。所以,数字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是其又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 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伴随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获得了极大推动与长足进步。但是,金融科技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农村金融数据化进程慢、专业人才缺乏、监管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了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步伐。
(一)农村金融数据化进程慢
因农村金融科技推广慢,农村中小规模金融机构在利用金融科技过程中存在“伪创新”,难以解决农村金融的关键问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网络通讯条件都普遍达不到金融科技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乡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并且网点在不断地减少,金融科技利用的相关设施跟不上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网络通讯设施落后,甚至还未能够完全普及互联网,更不用说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薄弱,运营环境支撑能力不足,都使得线上金融业务顺利推广的难度加大。
正因如此,行业之間缺乏数据共享现象较为普遍。农户经营活动复杂多样,数据记录少,获取难度大且成本高, 且农民的数字化意识还没有形成,数字化发展有很多局限。不仅如此,由于金融数据采集时间不同、采集地点差异等因素影响,金融数据往往呈现不确定的特点,相关的单一化人工智能建模技术难以适用,为后续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农村金融科技人才少
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资源是专业能力强的金融科技人才。一方面,由于受收入水平和高等教育普及度等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地区科技与金融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他们要么只懂科技知识而金融知识贫乏,要么只懂金融知识而不懂科技。虽然国家鼓励专业金融科技人才下乡,但仍然留不住这些人才扎根农村振兴乡村。 由于农村金融科技人才不足,在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中会带来一系列连环反应。如缺少日常维护人员或维护不及时, 金融科技应用起来更加困难; 当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好时, 创新性的研发与运用难以独立完成,造成金融科技产品服务的创新动力不足。因此,目前在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即解决现有的农村金融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科技人才匮乏与农村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 日益突出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抑制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发展。 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于人工智能和金融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难以熟悉掌握线上金融平台,且深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现金交易习惯的影响,很排斥新型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线上金融业务在农村难以顺利地推广。
(三)农村金融科技监管难度大
随着金融数据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共享开放、交叉使用。因数据所有、采集、存储使用权责界定空白,监管缺少标准与依据,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加,金融监管难度增大。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的应用中,有些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服务中自身缺少自律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导致数据隐私的泄露;有些出现了风险苗头,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存在风险识别不够的问题。农村金融科技监管难度更大。
(四)农村金融科技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想要在农村为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开拓一片新的蓝海,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有些相关方根本不知道资金融通是否合法合规,就更不要说操作了。再者,数字立法滞后带来了数据使用上的无序。如农村土地、房屋等主要可抵押物产权问题较为复杂,操作起来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金融科技在农村推广应用中的财政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缺少法律法规保证。政府规划和操作流程制定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金融科技发展需求,农村金融市场资源整合效率低,极大地阻碍了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
五、乡村金融科技应用痛点分析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并且已经到了寻求形成新的金融扶贫模式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满足乡村广大的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想要达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既不能依靠单一的财政支持,也不是依靠单一的金融机构。这不仅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合力,更要依靠农户自身互助的内生动力。虽然数字科技的发展给下沉式金融服务带来好转的趋势, 各方也都在自己的领域进行了积极实践,但由于乡村普遍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数字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资金与人才短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象,从而引发了“普惠性”作用发挥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现有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依然相对薄弱。这削弱了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效用,而金融科技在其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痛点。
(一)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
首先,缺少足够的金融机构参与。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业务拓展困难、风险大、成本高、利润低,所以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较少,覆盖面窄,网点与品种较少,销售渠道有限,鲜能满足渐趋多元的金融服务刚需。 据对某个地级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涉及到乡村振兴、提供金融科技的金融机构仅占全部机构的20%。
其次,缺乏农村要素产权规范。我国农村产权关系复杂,各地确权工作进展不一致,资产交易规模较小,制约了交易效率。特别是农村要素产权不规范,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证明不清,导致依赖抵押物的金融产品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融资难问题就此产生。农村要素产权不规范,制约了农村金融科技发展。
再次,缺乏政策整体协同规划。一方面,各级政府发布的农业政策太过局限,仅侧重本部门职责范围,不能与其他部门产生联动,引发了部分数据冗余或缺失问题;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另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发展的核心,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信任,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据调查,商业银行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办理,金融科技产品创新程度及所占的市场份额明显不足。由此可见,政策整体协同规划机制的缺乏使得农村金融科技应用受限。
最后,没有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目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关信息收集,农户信息难以采集,大量农户缺乏信用记录,这大大限制了他们对应有金融服务的享有权。另外,农村的信用环境差,体现在对失信行为的制裁不足,使信用风险不断蔓延。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金融科技的应用。
(二)金融机构的自身局限性
首先, 金融机构利润经营目标具有单一性。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其经营活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本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但这与其商业性质产生了冲突。追求利润最大化限制了它所提供的最新金融科技发挥的作用。据调查,金融机构普遍反映,要想发挥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最大的效用,农户信用评估是当务之急。这反映了提供科技服务乡村的金融机构的诉求与愿望。
其次,商业银行面临网点收缩局面。乡村,特别是广大的西部乡村,金融服务相关的电子化程度比较低,仍然要依靠大量的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线下服务。但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面临着网点数量和规模收缩的趋势,以至于欠发达地域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下沉度不足。据调查,四川甘孜出现了不少空白金融乡镇,更不用说提供最新的金融科技服务了。没有金融服务,谈何乡村振兴?
最后,农村金融服务对于现代科技的使用程度有待提高。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在不断地加快。一些金融机构融合资金借贷、支付结算、农村电商三大功能,使得广大农民获益于更加便利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科技服务。不过,农村金融服务的科技化水平依然十分欠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之类技术在金融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拓展。相比于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在发达地区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在广大的西部乡村,金融科技服务已开始起步,农民对于获得这些现代化金融科技服务的需求迫在眉睫。也可以說,金融科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乡村融资主体局限性
首先,以短、频、急为特性的资金需求致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由于小微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等普惠群体是乡村振兴的融资主体,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融资期限短、额度小、次数频繁等特征,这极大地拉高了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方面的成本。 小额贷款与大额贷款在成本上差距很小,但是机构得到的收益却千差万别。这让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动力大大缺失。
其次,农村融资主体自身意识存在局限。调研表明,在近些年,小微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金融抑制,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他们的平均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较为欠缺,对于风险和合约的认识以及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都不高。他们甚至认为,他们所获得的普惠金融服务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其有所不知,金融的本质是回报,普惠金融的合规是必要的。
再次,风险担保能力较为欠缺。金融机构在给农村金融群体办理存贷款业务的过程中,抵、质押物以及预期偿还能力是被额外看重的。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融资主体(约占90%以上)往往没有足够证明自身信用的抵押物用作贷款,通常使用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互保联保等,然而由于主体信用情况普遍不好,使得担保能力相对弱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中关于金融科技的应用。
最后,对融资有需求的主体过于分散。农村普惠群体与城镇大型企业不同,他们的分布一般较为分散, 业务规模一般较小, 在金融市场上的存在感普遍较低, 这为银行主动提供金融服务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客户群体太过分散,金融科技服务的推进更增加了难度。
六、 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不管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类机构,都是采用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服务主体。而前者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保险公司作为非银行类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主要为广大农民、 小微企业提供相关的保险服务和保单融资。 对传统的农产品定损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既不利于保险公司也不利于农民增收,这就需要金融科技参与其中。 只有精准掌握影响农产品数据资源,才能对农业保险标的物的面积、地块、类别、历史价格、天气等所影响的产品恰当地定损。除此而外,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以及各类电商的消费贷等,这些在本质上属于利用银行以及其他外部资金提供的放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乡村振兴,但潜在风险较大。
(一)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以服务“三农”为使命,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它在运用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所提供的金融科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主抓“惠农e通”平台,对“惠农e商”电商服务、“惠农e付”结算支付以及“惠农e贷”网络融资等业务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扩展。通过该行的努力, 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并且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 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 中国银联联合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共同组建了中国银联技术管理委员会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组。针对农村场景中的金融服务相关痛点、难点,该工作组共同探究技术实现,推动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更有效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以广东省中国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为例。针对石材行业的资金需求变化以及部分企业专注石材经营但抵押物不足等情况,中国农业银行云浮分行创新推出了3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以及石材快e贷等,支持石材产业发展,发展该行业的新产业模式。截至2021年9月末,该分行发放的石材贷款余额近10亿元。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中国农业银行云浮分行创新推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 尽可能满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合理的需求。为解决农户融资难题,该分行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推出“惠农E贷”——农户信息建档e贷产品,以大数据为支撑,将手续简化,加快放款的速度,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效能。同时期,该分行农户信息建档贷款余额3.65亿元,比去年增加3.23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户消费、生产、创业等资金需求。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依托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并推出了乡村振兴建设贷、乡村振兴链捷贷、乡村振兴产业贷等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尽管这些金融科技服务还在探索中, 但市场前景广阔。
(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中提供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据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该行依托金融商务电商平台开展兴农活动89场, 电商兴农交易额有50多亿元。具备服务“三农”丰富经验的银行机构,依托与电商龙头企业的合作, 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强强结合,不断地拓展农产品销售上行空间,实现合作共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推进乡村建设。
以农业发展方面为例,建设银行与作为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一的北京华都峪口禽业公司合作,建立线上交易、线下服务一体化的“智慧蛋鸡”平台。通过金融商务产品“善付通”满足了客户在支付结算、财务管理以及银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2021年前5个月,“智慧蛋鸡”平台“善付通”交易额达4.5多亿元,通过“善付通”与峪口禽业开展更为深入合作的中小型企业有200家,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其创新战略作为驱动引擎,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创新、完善,加强科技和业务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智能粮食安全、智能惠普金融等金融科技支持的农业特色产品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七、 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遵循“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促进数字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普惠性——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来提出建议,认为持续推进数字鄉村建设,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
(一)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大背景下,为维护金融安全,防范经济危机并且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金融领域的基础建设是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是实现乡村数字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网络设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投放智能终端、设立乡村服务站等并向村民科普金融信息,尽力铺开“数字乡村”建设,为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基础, 同时也为延伸金融服务的范围提供便利。二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积极促进农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相关技术结合,探索特色鲜明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 实现生产信息数字化, 拓展金融科技在农业中的融入条件,促进信用评估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利于风险动态监测。三是实现农民数字化。推动现代金融科技与“三农”特别是与农民相融合,深入发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与使用场景之间的交叉,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潜力作用,增加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供给,提高资金配置能力,让农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现代金融科技服务。
(二)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为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尤其是具备金融、科技与计算机多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培养复合型农村金融科技人才。根据农村产业和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需求目录, 加强政策设计,深化校企合作,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高素质、能创新、专业化的从业人员,打造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化培训与考核,提升现有金融科技人才对于金融专业知识、金融实操技能、现代信息前沿以及风险管理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全面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从事金融科技的业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与金融科技人才使用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也是培养复合型农村金融科技人才的一种途径。 一方面,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农村金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优化工作考核制度,增加技术研发经费,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设立农村金融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对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会伴随着风险产生,在乡村的应用也不例外。为防止金融投机行为造成的金融危机现象,必须将金融创新置于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下, 这不仅需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更需要转变监管理念, 做到创新与安全有机平衡,全面协调监管体系。本文建议,一是建立长效风险监督体制机制,做好金融风险预警,将风险防范点提前。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虽然他们的收入有了提高,但抗风险的能力还是较低,这就需要有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 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发挥监管的优势, 更加精准而高效地评估授信状况和资金流向,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能力,规避风险。对提供乡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对参与乡村振兴的金融科技公司,要求信息完全公开化。三是加强数字技术标准监管。 监管需要有监管的标准,否则难以评估监管的效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但许多机构在实务中并不能完全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执行, 这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标准的监管。因而,国家的数字技术标准要直插乡村、村社,并且严格执行。四是严守风险底线和合规意识, 做好自我风险管理,做到风险防范自律,加强对提供科技服务乡村的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五是建立健全农业相关的金融业务、 服务等的内部自我审查和考核制度。 对于偏离乡村服务的金融科技业务或打着为乡村科技服务旗号骗取资金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对于服务好的机构、人员、业务等给予奖励形成激励机制。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上文可知, 当前农村要素产权缺乏规范,农村金融科技应用不多,数字化进程缓慢,农村金融科技发展所需要的抵押缺少界定与法律保障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一是加快数字立法。有关部门应明确数据采集、流通、加工、使用等行为的界限,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淘汰形象不良的企业,降低金融风险,为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二是制定和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资金的法律保障。法律法规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促使政策和金融机构业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财政贴息、政策性融资担保等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预防创新带来的监管漏洞。三是制定和实施金融科技应用操作流程规定。当前,金融科技应用操作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流程非常紧迫,不仅包括进入、运营和退出等过程,而且还包括投诉等具体的规定。流程规范可以使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承担最小的风险甚至零风险,让他们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许传华,王凯,陈卉.金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J].社会科学动态,2021(7):56-61.
[2]刘祺,梁程.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经济振兴[J].当代金融家,2021(7):126-127.
[3]郭万刚.以金融科技创新助推农村金融转型发展[J].金融博览,2021(6):14-15.
[4]ZHOU G Y,GONG K X,LUO S M,et al.Inclusive Finance,Human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Sustainability,2018,10(4):1194.
[5]CORRADO G,CORRADO L.Inclusive Finance for Inclu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7(2):19-23.
[6]PETERSON KO.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o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Stability[J].Borsa Istanbul Review,2018,18(4):329-340.
[7]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
[8]杨虹,王乔冉.云南省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问题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5):76-87.
[9]李建军,彭俞超,马思超.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20(4):37-52.
[10]牛坤玉,钟钰,普蓂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前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48-62.
[11]王涛,刘平.以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100-102.
[12]张润禾.数字普惠金融对浙江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影响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9):69-71.
[13]刘少波,张友泽,梁晋恒.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1(3):126-144.
[14]宋伟,杨海芬.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演化及效果评价[J].金融理论探索,2021(4):38-50.
[15]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16]付琼,郭嘉禹.金融科技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现实困境[J].管理学刊,2021,34(3):54-67.
[17]杨东.监管科技:金融科技的监管挑战与维度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8(5):69-91.
[18]刘颖,张荣旺,刘世辉.利用金融科技精准助力乡村振兴[N].中国经营报,2021-09-20(T05).
[19]钱箐旎.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21-09-10(010).
[20]陈啸,赵震刚.找准金融科技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N].中国城乡金融报,2021-09-03(A04).
[21]周南.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路径[J].中国金融,2020(23):111.
[22]葛孟超.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21-11-01(018).
Explor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Jiang Shiyin, Feng Ruiying, Zhu Tingjing, et al
(School of Financ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inherent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fin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only very limited, but also faces many pain points,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 suggest that we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ccurately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direction and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give full play to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advantages,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more efficient financial services. Specifically,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financial technology talents,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system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the long-term strategies for financi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technology; rural revital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責任编辑:李丹;校对:龙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