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瑜
《半山文集》中这样写道:“这世上有好多东西,一定要等到一定年龄才能看得见,要拥有一定的智慧才能看得见。比如,那些本不是雨的雨天,那种不是阳光的光明。”
很多时候更喜欢独处,读读写写。偶尔和好友聚在一起,更多的也是相互传递一些最近各自的成长信息,互相推荐几本好书,相互借鉴,所有的都简单了许多,便也轻松了许多。
想想,日子清净了,目光所及也变得温柔起来。
1
铃声响起,拉开窗帘,清晨开始了。“清晨”二字真是好听。一个青字加了三点水,便觉得水汽氤氲,让人呼吸畅快。清晨是安静的。路边的树枝草干上,挂满雾凇,小雪的颗粒被风吹起打在脸上,有些酥痒。远望去,公园桥头处,所有的树在雾凇中影影绰绰,一幅水墨丹青。
雪霜挂满枝头,轻盈洁白,宛如琼树银花。雾凇来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雾凇去时,无可奈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雾凇的脚步比起雪要轻盈许多,隐秘许多,安静许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茫茫的大地,这首诗应该是世上最为安静而孤独的诗了。
最喜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一年的秋,在宏村,傍晚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村头的那一池残荷,放眼望去在秋天满目沧桑。残破的荷叶,雨珠落在上面,顺流而下。泛着最后一抹绿的背后,有一朵荷静悄悄地藏在那里,偷偷微露着粉红色的馨香。
一池荷,安静地盛开,安静地枯萎。开时优雅清新,暗自生香;枯时更有铮铮风骨,气韵悠扬。
半干的莲蓬在池边堆着,采莲的小伙子说:“这些莲蓬送给你,你带回去吧。”我问道,干了的莲蓬有什么用?他笑着说:“可以炖汤,味道很好的。”第一次听说莲蓬是可以拿来炖汤的,有些惊奇,还是婉谢了他,只因在宏村我只是一个过客。
入夜,宏村静得只有虫鸣蛙鸣远远近近地传来,此刻的徽州遍地都是白月光,而只有一轮月在如墨玉般的月沼上照着镜子,盈满、洁白。
就着淡淡的月华,时光也会驻足在白墙灰瓦之间,落下一粒岁月的尘。
2
卧室的窗台上有一盆友人送的薄荷,夜晚,素尺月光照在小小的叶片上。
送花人说,可以摘了叶片泡水喝。
最初喝薄荷茶,是在少数民族餐厅。英俊的小伙子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壶里放满了新鲜碧绿的薄荷,沸水倒入壶中,待片刻,将薄荷茶倒进杯中,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喜欢喝点甜的还可以在茶中加入蜂蜜,清凉中带着点甜,别有一番风味。
每天会给这盆薄荷喷些水,清凉的味道在水珠落在叶片的瞬间扑鼻而来。
前几天有些把它淡忘了,再去看它時,竟有些枯黄,只剩几片叶子带点绿,于是浇了水,希望它能重现活力。
傍晚再去看它,所有的薄荷叶又亭亭地立在那里,就那样,安静地经过了一段艰难,又安静地绿意葱葱。
3
打开纸盒,葱茏的叶子之间可见大珠小珠落玉盘,青绿中点缀着白色的花苞,淡淡的清香迎面而来。一枝枝拿出来,小心地修剪了叶、茎,担心一不小心的用力过度会碎了白色的梦,放入盛满水的瓶中,再喷些水上去,茉莉的淡雅瞬间散漫开来。
一束茉莉,无论是在千里之外或是近在咫尺,都朴素得如邻家女子,这香气让我不禁想起那个如茉莉一般淡雅的人。
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看见她,是在一方小小的商铺。近50岁的模样,不见俗态,青颦粲素靥,如一枝茉莉般干净、清澈、静谧。当时她也只是一个顾客,聒噪的人流,还有小店里来回穿梭的客人似乎对她没有任何影响,一抹淡淡的微笑始终浮现在脸上。
她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门口的圆凳上,等待着小店的客人散去,再去选择她的喜欢。略施粉黛,一身素裙,一头黑发,松松散散地用一个发夹挽成了髻,偶有一缕散落在耳边,一瞥,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有一份不染尘世的决绝。
那一次之后,再也没能遇到这般如茉莉的女子。
后来,在兴安古镇的秋雨里,青石板的街面,半掩的木门旁边,一只竹篮里放着一束茉莉。雕花屋檐的雨水正好滴落在茉莉上,写满了慢时光的简静,如时光深处的一抹惊鸿,疏疏如雪,永远地化成了我镜头中的远方回忆。
就这样,一些因缘际会,让自己喜欢上了茉莉。
于是,在每一年恰好的季节,都会寻找和茉莉的一季相见。满屋的茉莉开了,每一次呼吸都是一场盛世欢颜。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