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汲取前行力量

2022-03-04 12:51蔡晓玲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2期
关键词:谱系建党思政

蔡晓玲

主持人:吴又存

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政”教学主张的首创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荣登“中国好人榜”、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荆楚好老师”、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年度教师、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2019年3月18日,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发言。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征程,彪炳于万里江山,创造了人间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加强多方联动,帮助青少年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精神之源”与“精神谱系”相结合,丰富精神世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伟大建党精神旗帜,在坚守与实践中逐渐内塑和丰盈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象化为不同的精神,是其所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永葆先进性和时代性。“精神之源”与“精神谱系”二者内在一致、相互呼应,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精神谱系”。不仅要以“精神谱系”所承载的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动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更要坚持整体性思维,推动包括伟大建党精神在内的“精神谱系”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

如,在引导九年级学生探究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时,笔者讲授英雄奋斗故事,延伸到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和认同,加深对民族精神及其时代要求的理解。精神世界的丰盈促进学生牢记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坚持“精神滋养”与“价值导向”相结合,汲取前行的力量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勇挑时代重任,伟大建党精神就是青少年一代披荆斩棘的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重在“立心”,是方向感的集中体现,搞清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前进”。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引领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重在“立命”,是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它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引领学生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重在“立功”,是英勇奋斗的集中体现,以不惧艰险、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立下不朽之功。在“建功立业”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品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重在“立德”,是价值感的集中体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引领学生爱国爱党,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鼓励学生深挖其思想精髓,吸收内化,汲取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

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涵养学科素养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须善用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生活素材丰富课堂,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检验教学成效的标准,贯穿教育全过程,为思政课赋能,推动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同频共振。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查找文献、分享与授课内容相契合的伟大建党精神的体悟。如分享党的历史故事、新时代脱贫攻坚故事和抗疫故事等;诵读不同时代的红色家书;品读红色经典著作等,引发学生开展大讨论——“新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如何传承?”探究过程中,不同思想观点交织碰撞,推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教师适时点拨,廓清学生思想上的迷雾,理性思考,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达到正本清源、入脑入心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重温伟大建党精神。教师既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授课,更要适时选取与教学适切的内容充实课堂,比如播放小视频、情景剧再现、课堂辩论等,帮助学生沉浸体悟、引发其关注思考,涵养学科素养的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只有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义,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让思政课有温度、有深度。

坚持“校园文化”与“社会育人”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营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探寻身边、网络等社会育人资源,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增强文化育人效果。

首先,要加强思政课与学科德育的联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如通过语文课《七律·长征》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学习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音乐课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体悟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其二,利用班级、学校社团开展主题活动。如开展班级手抄报、黑板报评比,美术社团的红色画展,摄影社团的主题摄影展,全校范围内的红歌赛、主题演讲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重温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覆盖面,营造红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其三,开发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如,创设具有红色精神的校史馆;鼓励学生寻找、收集家乡的红色资源和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感人故事;组织学生参观体验本地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组织志愿者宣讲团,传承红色基因,做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其四,利用网络红色阵地,倡导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讓蕴含伟大建党精神的“大思政课”行走在云端。加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建设,创办数字化纪念厅、虚拟实践基地等,线下线上打通,打破传统模式的时空局限,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一体化、个性化育人模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适逢新赶考,当以“大思政课”思维统筹谋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谱系建党思政
神族谱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赞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