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
“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唯靠我自己!”2020年4月2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学子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沉浸式主题教育话剧《你好,恽代英》在学校恽代英广场上演。身着白色长衫的青年恽代英扮演者振臂高呼,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清晨的校园里久久回荡,再现了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与他的朋友们在黑暗中探索前行,寻求救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像《你好,恽代英》这样沉浸式、接地气、有温度、让人身临其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桂子山上并不稀奇。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在传承百年学府红色基因和育人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师范特色和信息化优势,深化“五个思政”综合改革,努力探索面向时代、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让主旋律在校园里更加充沛、高昂。
构建面向时代的思政工作体系
体系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进、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把思政工作的“内循环”融入师生成长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循环”,让科学完备的体系建设成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永动机”,也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推进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核心。“要顺应高校思政工作环境、条件、对象的新变化,完善全覆盖、立体化、浸润式的思政体系,着力将育人成效做实做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说。
光未然文化自信宣讲工作室、聂老师和她的石榴工作室、“三航工程”、千生画千村、华教学堂……在华中师范大学实施的“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专项扶持计划中,35个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名室、名品、名号、名作、名师”“五名”系列项目立项。2021年,围绕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学校确立了“一体推进、四新提质、五名引领”的思政工作路径,将“构建华中师范大学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作为引领工程,再次突出了思政工作“生命线”的首要位置,凸显了铸魂育人的关键所在。围绕体系建设,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华中师范大学稳步推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成才引领”工程、“价值引领,铸魂育人”专项行动、“五育并举”专项行动,等等。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三全育人”如何实施?人工智能+思政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生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体系建设在学院层面也在不断推进,在《华中师范大学学院(部)“三全育人”“五个思政”综合改革方案汇编》中,各个学院围绕“五个思政”综合改革,给出了“定制”答案,“政国学园”“田野思政”“计科故事”“美育育人”等各具特色的微观体系正在形成。如今,积极践行“大思政”理念,让育人真正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已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最流行的风尚。
破局关键性问题
“从教育醒国、教育救国,到教育建国、教育富国,再到教育强国,一部学校校史,就是一部胸怀‘国之大者’,投身民族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跟党走,投身教育报国的历史。”2021年5月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演播厅,学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为同学们解读了为什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学校“教育强国”精品课程之一。
推动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是华中师范大学“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在新时代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也是思政工作的关键性问题。2021年4月,作为《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行动方案》“六个一”行动之一,“教育强国”系列课程正式开课。这门由书记领衔,集合徐勇、马敏等一流师资团队的课程,一经推出便受到学生点赞,“这堂课让我发现,心怀教书育人的梦想有着如此深远的意义”。
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名单中,华中师范大学一举拿下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學创新中心两个项目。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对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持续攻坚。作为“第一课程”,思政课在学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2020年,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行动以来,思政课建设从制度保障、手段创新、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8月24日,1800余名思政课教师汇聚“云端”,围绕思政实践教学进行热烈研讨。从2019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索针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个主题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新模式。从最初的小型研讨会,到多校联动、大中小学协同,到升级为拥有172家成员单位的思政课教学创新联盟。这种“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的集体备课已经举办了27期,总人数4万余人次,成为2020年的“思政热点”。“创新联盟打造了属于思政人自己的交流平台,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联盟成员夏永林如是说。如今,推动全国范围内思政课质量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建设新的探索重点。
让思政工作充满活力
参观方志敏生平事迹陈列馆、组织跨越时空的经典诵读、专访方志敏后人领悟革命精神……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来到江西,开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沉浸式“走读”红色经典——《可爱的中国》。“当你真的站在雕像的下面,好像是站在了那个时代,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方志敏先生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多么的英勇和无畏”,参加活动的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杨晨深受感染。“通过走读红色经典,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在中华民族复兴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说。
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创新思路。融入新时代,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寻找新载体,而坚持“四新提质”正是华中师范大学近年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
作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融媒体建设“双试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信息化和融媒体优势,将互联网作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支点,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推出一系列符合“00后”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产品、新平台、新阵地。华大抗疫记忆·疫情防控档案线上展览、网上重走长征路、“画说百年辉煌”网上展映会、毕业微电影系列、线上晚点名、云会堂、微党课、微团课……在广大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
“将网络育人融入学生日常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选择,只有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正向作用,才能将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育人的最大增量。”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双阶说。2021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启动了二级单位融媒体中心建设,“小椒鱼”融媒体中心、浪涌工作室、“SKY新青年”网络育人工作室等一批二级单位融媒体中心,成为学校实施网络育人的末梢平台,以鲜活的形式和载体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一线思政工作者的共识。从课堂到课外、从线上到线下、从教师到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正不断展现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