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芬
摘要:在生态系统中,林业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林业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能够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就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林业方面,为了有效的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实施了生态林业补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可持续生态林业的改善情况并不显著,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生态林业补偿的重要性出发,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關键词:林业;生态补偿;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
林业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大肆掠夺,我国的林业资源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问题,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不断推进生态林业补偿机制,以期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然而从实际工作的情况来看,生态林业补偿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不断完善生态林业补偿机制,进一步保护林业资源,推动林业长久健康发展。
1 实施生态林业补偿的重要作用
1.1 可以使不同区域间的林业达到更好的分工合作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生态补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首要就是可以使不同区域间的林业达成更好的分工合作。主体功能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开发范围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依据各地方的具体产业布局进行相应调整。对于部分开发受限制的区域,相关产业的准入标准也更加严格,同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差。所以,就需要实施生态补偿,以更好的达到各区域间的协同分工。
1.2 可以使区域间的资源利益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我国对国土空间资源的管理在不断加强,并在区域的战略发展中引入了生态补偿机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点开发区域能够更好的聚集资源,有效提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掠夺也逐渐严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加剧了区域间的利益矛盾。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之后,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够维护区域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1]。
1.3 可以使部分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基本权利得到良好保护
我国部分地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但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较落后,对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2]。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并不适合进行经济开发活动,但是仍然需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可以使这部分经济薄弱地区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2 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有关的问题
2.1 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我国针对林业发展实施生态补偿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是在以往,对可持续生态林业进行补偿时,通常是借助政府的扶持进行补偿,同时政府部门承担公益事业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投入下,相关的补偿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这种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依靠政府部门的生态补偿,使得补偿工作难以脱离政府独立进行,即便目前在政府的主导下增加了社会融资形式,使得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得到拓宽,但是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生态补偿资金的融资渠道还不够丰富,灵活性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使得生态补偿机制难以全面发挥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林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2 商品林附加环境效益补偿问题
在林业的分类管理前提下,林业生态重要区域可以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3]。针对商品林来讲,主要是以集约化的管理方式构建工业种植园,从而达到社会对不同林产品的需求。但是由于林业生产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而且在技术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集约化管理的成效较差,商品林的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品林经营者,对其经营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投资积极性。除此之外,商品林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能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附加的环境保护,但是有关这部分支出的费用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补偿。
2.3 不同林地的质量和区域之间的差异受到忽视
区域的不同,其土地的质量和类型、地理条件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这会使林业管理、环境保护成本以及生态价值之间也产生相应的差异,要想使生态补偿达到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的区域,就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等条件因素,然后确定补偿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达到公平。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关于补偿标准并没有严格依照不同区域进行建立,补偿机制实际实施的适用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有效措施
3.1 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的市场补偿机制
对林业发展实施生态补偿,其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部门,对生态价值进行定量测定存在较大的难度,而且要想看到生态保护效果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所以,对生态价值很难进行精准核算,无法有效得到定量的数据。即便将大致的价值核算出来,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认可。同时,我国财政部门进行财政补偿时,能力有限,尤其在如今的环境形势下,通过政府部门实施生态补偿,其资金很难满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不能良好的推动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对林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生态补偿,需要做到长远规划,积极引入市场补偿机制,同时有效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工作中,从而有效解决政府部门财政补偿资金不足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可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的市场补偿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加入,保证生态补偿有充足的资金,使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可以实施碳排放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政策约束,从而推动碳交易市场和水权交易市场的形成[4]。这样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而推动林业得到可持续协调发展。
3.2 建立健全生态绩效评估机制
区域的不同,在经济发展能力、水平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林业发展实施生态补偿,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绩效评估机制,对区域的生态绩效和生态价值进行良好的评估。近年来,我国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各个主体功能区制定了区域生态绩效评估机制,能够满足区域的发展情况,同时推动了各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进了我国生态价值核算有关学科的发展。建立生态绩效评估机制,需要对评估指标进行明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生态环境指标,对于其他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太大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不同区域进行功能定位,然后为地方政府提供生态发展信号[5]。在相关信号的指导下,建立生态绩效考核机制,以加强对地区的制约。
3.3 构建完善的资源价值核算机制
为了顺利的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效用,需要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的资产化,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关于生态价值的定量核算,在以往没有得到全面重视,因此对于相关核算方法也没有有效使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情况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的实施生态补偿,关于生态价值的核算虽然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核算的理论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在国家的生态发展保护要求下,各个地区都开始建立生态价值核算机制,这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帮助。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地方的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区域的生态发展情况,对地方林业资源价值核算机制进行完善建立,同时融合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从而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进行完善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逐渐重视,为了更好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就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行完善建设,以便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和参考。对于不同的省市地区,可以依照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将法律法规作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责进行有效履行,确保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协调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实行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措施,保证地方法律法规能够为林业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发挥效用。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并且要加强林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得到精准的落实。再者,还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带头作用,引导多主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林业的协调发展。
3.5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良好的作用,并且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所以,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完善建立生态补偿的税收制度,比如可以增加新的税收科目,也可以对税收的实际内容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对税源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调节,可以将产量纳入到计算方法选择的依据中。针对不可再生、难再生资源,国家可以借助税收来有效控制这一类资源的使用,有效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并且使生态补偿机制得到更好的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3.6 加强商品林的集约化管理,实现环境效益的平衡
要想使生态公益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针对商品林可以加强集约化管理,尤其是人工林的种植方面,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生产利用的有效转化,将木材产品生产的重担转移到种植园中,以更好的保证林业资源的良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商品林管理情况来看,要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市场上稀缺的林木资源进行调研,并研究当地的水文条件和气候水平,确定是否适合当地种植,以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商品林的精准化、集约化管理控制,使林业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这样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帮助,同时也能够较好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环境效益目标的达成。
3.7 构建差异化的动态平衡管理机制
林业区域的生态状况存在不同,其机会成本的损失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存在差异,为了有效落实生态补偿,需要建立差异化的动态平衡管理机制,对林业生态区域以及环境脆弱区加强保护,重点进行生态效益的补偿。林业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需要进行资源恢复,可以有效制定资源保护措施,实施一般性补偿政策,构建完善的林业动态平衡管理机制,从而达到差异化管理和重点管理的目的。同时,对林业的分类经营管理和生态效益补偿都需要进行有效细化,明确存在的区域约束条件以及管理工作的责任,进而使林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良好的提升,实现对生态效益林的有效补偿。
3.8 充分补偿生态林的经济效益
環境效益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要积极为生态林业服务提供经济安全保障,这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效益林的管理作为对水资源保护、水土改良和环境改善等环境效益的回报,没有适当补偿的公共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站不住脚的。为了调动生态林经营者的积极性,必须充分补偿生态效益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改善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环境生态效益,保障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建立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获得生态补偿的林业资源会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林业质量就会逐年提高。
4 结语
关于可持续生态林业的补偿工作,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改变趋势。实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关注当下林业生态保护的问题,对生态补偿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的有关政策和机制,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 温薇,张华彤,李思瑶,等.地方林业局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17):149,153.
[2] 彭雷佳,温薇.贵州省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2):1.
[3] 朱苏堂,李春,杜江,等.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29):2.
[4] 李海涛.鹤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7):106.
[5] 殷花,杨海波.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