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阳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 063000)
如今社会节奏逐渐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不少的行业都产生了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今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等发展迅速,能够满足人们的喜好。陶瓷是一种具有实用兼审美功能的产品,在信息化时代,陶瓷的实用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满足用户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功能方面还不完善。因此当代的陶瓷产品设计应当符合时代需求,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注重用户的心灵和情感,设计的产品应运用较多情感元素,让产品和用户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交流,起到打动用户,激发用户情感共鸣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一些完善的策略,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精神和情感却比较匮乏。在陶瓷设计中,许多具有多重实用功能的陶瓷产品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从陶瓷产品本身来说,其目前缺少一种情感交互功能,缺少用户对陶瓷产品的情感体验,用户在使用陶瓷产品也需要与产品进行情感交流,如果产品设计包含一些人文关怀,能够让人感受到审美愉悦和精神舒适,就会让用户出现情感共鸣的感觉,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因此在设计陶瓷产品时,应当专注于陶瓷产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情感体验,以及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思想[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变得越来越倾向于体验性消费和情感性消费。单纯的几何造型和功能主义的陶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当前人们对陶瓷产品的外观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用户的关注点逐渐从传统的外观形状转到陶瓷产品的服务与精神体验上来,陶瓷产品应当创新设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在设计上加入情感元素,加入体验元素,并注重满足人的精神情感需要。就目前以机械化生产工艺为主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功能和装饰功能,产品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有的产品虽然在设计上下功夫,也只是对传统的设计模式做出一些改进,整体并无较大的改观,这就导致陶瓷产品始终在中端和低端市场徘徊。
另一方面,不少的陶瓷产品因循守旧,局限于旧的设计理念,这也制约了陶瓷的发展。因此,设计者应当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方式,并寻求产品的多元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将情感共鸣作为主要的设计原则,以适应当下用户的精神需要[2]。
情感共鸣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精神情感活动,人作为一种高级性的社会性动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精神特性,那就是情感。情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与他人的交流中都需要依靠情感来维持。情感共鸣就是人们在交流中得到的一种情感上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些能够共同触动人们心灵、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品,会有相似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触,此时,情感共鸣就被激发了出来。将情感共鸣这种人类普遍拥有的情感意识转嫁到陶瓷产品设计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体验。在陶瓷艺术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应当精准把握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在设计中加入一些必要的情感元素,使产品兼具人文色彩,兼具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不仅方便人们的使用,还能让人们在使用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3]。
对于陶瓷来说,最重要的造型就是功能,功能包含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情感功能等,在这些功能中,情感功能最容易被忽视。但是另一方面,情感功能是受其他功能影响的,诸如产品的造型等,陶瓷的实用功能往往通过陶瓷的造型来实现。在陶瓷产品设计中,造型设计一般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对陶瓷开展情感化设计时,应当首先从造型入手,赋予造型更多的人文色彩,不断挖掘造型中蕴含的情感要素。不同的陶瓷用品造型会产生不同的实用功能,因此在保证功能正常的前提下,设计者应加强对造型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丰富的情感特质。在设计产品时,将这些情感特质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者的正向情感,并获得一定的情感满足和情感共鸣[4]。
情感设计者应及时关注符号、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能够传递情感的元素,并将其融入陶瓷的造型中,例如人类的肢体语言就非常丰富,在陶瓷造型上,融入一些较多的肢体语言元素,使人们在使用时眼前一亮。一般情况下,人类的形体语言能够表达出许多的正常情感,例如拥抱这种肢体语言,就代表多种情感,如爱、鼓励、感激和安慰等,这些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因此在陶瓷外形中加入一些拥抱的图案,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共鸣,让人感到温暖。例如一位美国的设计者就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了一种幽灵拥抱调味罐,这种设计的造型比较简单,两种具有扭转形态的黑白幽灵在盘中自然、亲密地依偎着拥抱,场面充满温馨,体现了爱、包容、鼓励等正向情感,能够直击人的心灵,让人置身于一种唯美的意境中去。当人们在使用这种陶瓷盘子时,会投入到其产生的意境中去,获得情感共鸣。
在情感共鸣理念的指导下,对陶瓷产品外形的设计多种多样,不应当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当根据产品的特征,开展创造性地设计。例如在对杯子进行设计时,应当根据杯子的形状和杯子的外表来设计,例如在设计咖啡杯的外在造型时,可以在静止状态下呈现出一种倾斜的失重状态,可以让整个杯子的造型像飞机舱一样,在倾倒时,让倾倒的一边留有一个陡峭的平面,使倾斜的效果更加容易体现出来,这样使用者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同时杯子的表面应展现丰富的光影变化,让杯子在不同的状态中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互相适应。在这种失重造型下,还可以在杯子的外表加入一些温馨的图案,由于咖啡是一种治愈性的饮品,在设计图案时可以用一些暖色系的图案,并加入一些标语,如:失重的原因是爱的合力,爱的合力能够抵抗阻力和重力[5]。
除了外在的造型外,陶瓷产品的色彩在情感表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就是陶瓷产品的视觉语言,人们用眼睛获得视觉语言,然后传到心灵中,获得情感满足与情感共鸣。因此色彩在审美和传情达意方面效果显著,一位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认为色彩的效果胜过形状,如果说肢体语言、表情和符号等形状是情感的外在表达,那么色彩就是情感的内在表达,不同的色彩代表的心情是不同的,蓝色代表舒适与愉悦,红色代表快乐与兴奋等等。在陶瓷设计中运用色彩来表达心绪,表达人的内在情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正向的情感,汲取正向的精神力量,例如冷调的色彩会让人感到清新、安宁和朴素;暖调的色彩能够让人感到活力、热情。
此外同类的色彩搭配也能带来安静、和谐等情感,同类的色彩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征,将它们搭配在一起,会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且不同的色彩营造的意境也是不相同的,有的色彩冲击力强,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有的颜色能够营造出一种安宁、岁月静好的情感;而将互补的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能够呈现出动感激烈等情感特征,带给用户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其能够获得情感共鸣[6]。
与其他类型产品的设计比较,陶瓷产品的装饰手法是多元化的,在陶瓷产品中,应当针对具体的图形开展情感设计,设计者应当从装饰的图形和花纹中寻求情感元素,将图形和花纹中的情感特征挖掘出来,使其展现出文化内涵,展现出文化意义。例如在由线构成的图形中,不同的线带来的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直线能够带给人一种挺拔感和简洁生动感,直线还能够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让产品的使用者感到心情放松;曲线则给人一种流畅、饱满和柔和的感觉,在更多情况下,设计者会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用不同的线形来设计图形,传递情感,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鸣。在陶瓷设计时,设计者应当专注于图形的设计,通过对陶瓷中的图形优化设计,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情感氛围,例如应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让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感到充满乐趣。
陶瓷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主要通过材料性能体现出来,合理选择材料不但能提升日用陶瓷产品的性能,还能使产品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还能不断提升陶瓷产品的额外价值,使人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材料审美属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审美和创造性审美等,材料的色彩、质地等形成了陶瓷产品材料的物理性能,使用者一般运用触觉等感知,并根据陶瓷产品的直观外表设计并诠释作品,让陶瓷产品设计与物理审美实现良好的交互,进而使人获得精神愉悦。
陶瓷材料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重大进步,能够传递和记录先进的文化历史。陶瓷产品在设计进程中,让文化与材料相互交织、互相影响、让陶瓷产品充满活力和生命力,使其能够与人进行情感交流。良好的材料不仅质地良好,而且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让使用者用触觉、视觉等感知时,获得情感上的享受。
因此陶瓷产品设计师应将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增强主观能动性,将材料的文化性能与审美价值积极结合,共同融入到陶瓷产品中。陶瓷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与情感共鸣是牢不可分的,文化内涵越丰富,可挖掘的情感元素就越多,用户就越能感受到陶瓷产品的情感特点,进而激发共鸣。如“克己复礼”日用陶瓷产品系列图。孔子《论语》中提出的“克己复礼”,强调的是“为仁”。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不断约束自己的举止和行为,并遵守社会礼仪规范。作者用自身的方式来表达,借用麻绳、陶瓷和纸盒三种材料构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感觉认知,各种材料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克己复礼”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整个陶瓷材料将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设计中,让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整个陶瓷的情感设计既具有现代的色调,又具有古朴的特征,二者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又给人以启示[7]。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不仅仅局限满足于陶瓷的使用功能,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设计师在设计陶瓷产品时,应当加强创新,根据陶瓷产品的特点,从外型、图形、材料、色调等多个角度挖掘情感元素,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本文首先阐述了日用陶瓷产品的现状与情感共鸣的特点,然后从三个角度对陶瓷设计产品开展情感化设计,最后叙述陶瓷用品材料的情感化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