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现有的高速铁路网架上既有线提速线路,已经全部覆盖了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以及全国90%以上的人口,“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运营网络也日趋完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也将成为现实。
高速铁路因行车间隔短、速度高、突发事故影响范围大等,对基础设施的检测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置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既有线的维护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运营的要求。高速铁路的维修管理正朝着集中维修、综合维修、多工种协同一体化作业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拥有“一专多能”并能开展现场多工种综合维修作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有了急迫需求。
1.院校的教学培养方案缺乏融合性
院校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专业分类开展建设;按照自身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学科专业发展特点进行人才培养。这更加明确了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模糊弱化学科间联系紧密的边缘课程的培养要求,淡化了学科间的联系。更加注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能源、运输、建筑等)对一线操作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更加强调人才“一专多能”能够完成日常集成化设备的运行和保养以及对紧急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2.院校的实训建设体系缺乏融合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实训实验场的建设申报中都基本以专业学院为单位,平行学院间难以实现互通共享,设备不能共享,学科间的培养不能融合进行;部分学科实体化设备过于昂贵,既无法规模采购,又没有相应的模拟仿真设备补充,使得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按照课程要求独立建设,缺乏对行业技术、新的工艺流程整体统筹,未形成融合性、综合性的训练环境。
3.院校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协调性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往往以小组形式进行。各小组按照实践要求再进行内部分工,有学生承担技术复杂度高的环节,有学生承担技术复杂度低的环节,容易出现学习成效“两极化”的现象;实践教学往往都是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划分,并由课程教师负责实施,缺乏对整个学科内乃至于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补充和嵌入;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导致学生的“学”与“练”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
我国高速铁路线路营运里程高、线网规模大,沿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复杂。为了弥补铁路院校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重理论培养、轻实践操作的短板,以实现在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高负荷复杂环境下的铁路运输组织,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对“一专多能”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及能使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在大修、专项修等计划性强、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维修管理工作中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计划任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1.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从高铁设备养护与维修入手,保障高铁基础设施设备运用有效性,提升高铁设备维修质量和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厘清权责界面,实现专业管理贯通,统筹生产计划,实现检修周期匹配,优化机构组织,实现“检养修”分开、“运检修”分离,突出集约高效,资源综合利用,而建立“一体化管理、集约化组织、专业化维修、差异化施修、机械化作业”的管理体系。
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模式,从实际生产组织需求出发,对各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有效开展高铁维修养护与结合部联合作业。在维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将按照“技术+生产”统筹设备检修、养护分工、人力资源的调配,优化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各专业技能操作人员配置。
在实际作业需求中,按照专业管理“纵向必须双向贯通,横向逐步对接融合”思路,采取“段、车间(队)、工区”模式落实专业管理职责,进行高铁养护与维修工作,在保证各个环节检修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检修效率。
2.高铁基础设施一体化实训基地的现实需求
高铁基础设施生产一体化管理本着细化用工管理,创新劳动组织、多专业融合的原则,提高综合维修基层单位的管理水平,使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跨专业综合管理的能力,同时培养专业融合下的综合维修工,鼓励培养一岗多能、一专多能人才。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推进综合维修工的前期培养、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为一体化改革提供人才储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高铁基础设施综合一体化实训基地应按照“专业要精,横向要通”的原则,主体环节专业作业、辅助环节协同作业的现实要求,建设高铁基础设施多专业培训能力的综合基地,分期分专业开展综合维修工的培训,组织职工轮训,不断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是高铁一体化深入推进的现实需求。
一体化实训是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新入职员工和在职员工为培训对象,以“工、电、供”多专业现场作业要求和相关铁路特有工种要求为主要内容,同时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维修、管理理念贯穿始终,将多专业融合性教育方法广泛应用于培训各个环节,通过分岗实训,协作完成实训全部科目,更贴近现场生产需求。
1.基于融合性教学的一体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内容、方法是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管控的核心。在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职工的岗前培训及岗内培训,将以“工、电、供”专业的主要要求为根本,以现场作业为指导,强应用、重技能,以国铁集团特有工种培训要求为大纲,分配培训课时量,构建融合性教育体系。根据国铁集团工种岗位要求和现场综合维修工的迫切需求,结合综合维修岗位的作业特点,融合性教育体系应建立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覆盖综合维修人员从初级成长为高级的整个职业生涯。
2.融合性教学中一体化设备的配套
为满足一体化实训的要求,更加贴近现场作业的需求,以实用为导向,节约成本开支,实现多工种系统化联动,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工务、电务、供电、房建、通信等5大专业设备,并采用现场实际设备操作演练与模拟仿真系统重复性训练相结合的搭配,通过实训演练,优化作业流程,节省劳动效率,使一体化融合持续深化。以某综合段为例,建设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既突出铁路专业化特色,又可以实现各工种结合部融合教学。
(1)工务专业培训。实现各类高速铁路轨道类型及其构造、高速铁路道岔结构、扣件系统及轨下基础教学,可以使用电子道尺检查线路及道岔,使用平直尺检查焊缝,使用高德小车进行轨道控制测量,使用瑞邦小车检查线路几何尺寸,进行轨道精调、线路打磨作业,并进行日常演练。
(2)电务专业培训。①进行计算机联锁系统、列控地面设备、调度集中系统、智能电源屏、UPS、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操作、标准化作业程序下的安装与维护以及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置培训;②室内信号设备共同构成了高铁信号核心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计算机联锁系统、列控系统、调度集中系统、电源系统的数据分析,联锁试验的实作培训,而且可以实现工艺、工法、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培训。可以通过设备操作进行道岔扳动、排列进路、开放信号等试验;③可以实现高速铁路道岔转辙设备各部件作用及安装与维护;按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高速铁路轨道电路设备安装与维护;标准化作业程序下的安装与维护以及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置培训。
(3)供电接触网专业培训,接触网腕臂、整体载流吊弦安装制作实作项目。电力专业培训高压设备、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试验,控制、保护回路、直流系统故障处置,标准化作业培训,故障信息处理以及事故演练。变配电GIS柜设备维护,综合自动化配电保护装置调试试验,标准化作业培训,故障处理以及事故演练。
(4)通信专业培训。配置光缆接续机、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光时域反射仪、光缆接续台、光源、光功率计、3M光电缆径路探测仪、光缆工具箱、漏缆接续专用工具及万用表、兆欧表等附属工具仪表。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仪器、仪表进行故障查找和维修项目演练。
(5)房建及给水专业培训。满足高铁站台限界测量教学、给水作业、管道检查和实训演练功能。
3.融合性教学中师资力量的整合
为满足高铁基础设施现场维护的需求,提高职工多专业一体化作业的能力,根据一体化实训室的演练项目,规定培训课时量、制定各项目训练标准和配备指导人员尤为重要。通常以现场作业要求为导向,整个培训设置采取“倒序法”进行课程架构,同时以《铁路岗位培训规范》为指导创新各项目培训方案。应在培训队伍选拔一线作业队伍中经验丰富、突发故障处理能力强、作业标准高的能工巧匠作为指导老师。
高铁一体化生产发展提出创新化劳动组织、精细化融合用工的新要求,不仅要求技术人员具备跨专业综合管理的能力,同时要求培养多岗融合、一专多能的综合维修工。以综合维修一体化生产岗位需求为例探索高铁融合性教学模式,分析高铁基础设施一体化实训基地在满足工电供多专业职工在进行实战性教学方面的优势,一体化教学基地集智能模拟与实训演练为一体,为培养动手能力强、维护技术高、覆盖专业广的综合技能性人才提供条件,可以使职工快速成长为综合维修工,适应高铁一体化生产组织模式发展、更好地服务高速铁路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