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马同金
2018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出台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其中,安徽省的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等5个城市入选,蚌埠市被列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蚌埠市近几年重点发展制造业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综合口岸物流“三大产业”,到2020年商贸物流服务业实现产值达千亿元。但与规模相近的山东省临沂市、四川省泸州市等先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学习借鉴这两个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路径非常必要。
山东省临沂市、四川省泸州市和安徽省蚌埠市同为内陆城市,综合交通特别内陆港口比较发达。临沂以商立市,商贸业的持续繁荣推动物流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临沂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后打造享誉中外的“中国物流之都”。泸州市是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目前已经形成“畅通市内、连通国省、衔接国际”的物流通道。两个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路径非常值得蚌埠市学习借鉴。
1.临沂市主要经验
(1)优化物流配送系统升级商贸业态。引导传统商贸批发零售企业联合建立连锁经营体系与一体化物流模式,并向先进的商务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推动内贸外贸结合,参与国际化竞争。
(2)高标准提升交通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坚持超前规划、统筹布局、系统整合、全面优化的发展思路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全方位升级临沂市综合交通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立体大物流格局。
(3)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集疏运体系。拥有2 000多条公路物流配载线路,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日发1.1万辆次,600公里以内当日送达,1 500公里以内隔日送达,1 500公里之外2~3日到达。发展铁路服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实现物流功能最大化。临沂机场的所有航线,全天候服务航空快运物流。临港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临港物流贸易区、仓储区、工业加工基地和鲁南经济带的临海桥头堡。
(4)整顿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物流竞争环境。制定物流业管理法规,依法消除一切市场准入障碍,打破行业保护,建立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物流主体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5)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临沂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临沂市智慧物流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并落实土地、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
2.泸州市主要经验
(1)产业规划引领。围绕“一体系”(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两平台”(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五中心”(高坝集装箱物流中心和合江、城北、纳溪、方山物流中心),把泸州市建设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区和南贵昆经济区的主要通道、四川省重要的水运物流通道和西南出海通道,形成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
(2)提升交通设施水平,强化物流发展基础。建成了“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络,贯通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铁路专用通道,承担起四川省大宗物资出海任务。云龙机场开通了38个通航点,2019年货邮吞吐量6 645.4吨。成立市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成都海关驻泸州办事处,依托泸州港建成了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
(3)项目引进带动发展。先后引进中远物流、中国物流、华储物流等入驻泸州。出台了《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投资100亿元,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空港物流园、中实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4)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发展。鼓励工业商贸业、农副业等实施物流业务剥离,鼓励地方物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参控股、联盟协作等方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并支持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引进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王牌企业,引导传统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向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转型发展。2019年A级物流企业达到22户,在数量及规模上仅次于成都市。
(5)依托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三大千亿产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与物流行业融合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合发展共同配送,鼓励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融资租赁等增值业务。
学习借鉴,临沂、泸州物流业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完善物流枢纽发展基础
(1)充分发挥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地位,全面提升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畅通对外物流通道,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合肥、南京都市圈。
(2)围绕“一带两区四基地、多极多点强联动”物流节点布局,加快建设淮上和长淮卫物流集聚区,提升铁路、水运干线分拨功能,重点与合肥、上海、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区域国家物流枢纽衔接、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功能分工和跨区域物流运作,提升物流枢纽节点服务功能。
(3)完善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加密蚌埠与淮南、凤阳及辖县区公路干支线网络,增强淮河干线及支线网络服务能力,推进临港产业园、县区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市域货运通道能力。
2.推动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1)支持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发展。鼓励物流枢纽企业以工业产成品、农产品、工业原料供应链业务为重点,与大型制造业核心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鼓励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设物流金融服务业务。
(2)深化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推进物流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优化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建设和水运、铁路口岸功能升级,提升外贸流通能级。深化物流园区与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商业网点、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衔接,提升商贸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电商快递与新零售服务深度融合,协同构建新零售物流体系。
3.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1)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市域路网融合发展,统筹城市道路网与市域公路网资源,实现城市货运主通道与区域货运通道内外衔接,构建完善的以综合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公共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网络。
(2)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布局。改造升级县区乡镇客货运场站、货物集散地等为“多站合一”的物流功能,引导邮政、快递、供销等业务合作,打造县级物流中心,建设村级邮政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快递物流乡镇和乡村末端全覆盖。
(3)利用货运专线、邮政专线、通村客运班线等资源,开展城乡共同配送。结合城乡交通状况和配送需求,发展个性化、定制化配送服务。
4.精准发展智慧绿色物流
(1)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物流业应用,建设区域物流大数据中心,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物流新基建。①加快建设徽商5G智慧物流园区等项目,积极推动蚌埠新港打造智慧港口。②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互联网+”物流,推动网络货运在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等领域应用。③引导神通物联网科技公司的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全程可视无车承运服务。④建强蚌埠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航空等节点信息准确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线路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等功能,实现与其他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信息互通共享。
(2)优化绿色运输组织和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加强车货信息匹配降低空驶率。①统筹布局建设绿色仓储、绿色园区和货运充电桩、加氢站及内河船舶岸电设施等,加快新能源清洁货运车辆和清洁能源船舶普及运用。②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③在硅基、生物基、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④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5.创新发展专业物流
(1)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导向、电商快递产业及技术支持,发挥蚌埠市高铁网络枢纽的区位优势,重点融合高铁快运与快递业务发展,打造以高铁快运为核心的综合物流枢纽。
(2)新建、改扩建粮食骨干库、收纳库,建设县区粮食产业园和粮食物资应急综合储备中心,完善粮食收储网络,优化粮食物流收储体系。
(3)推动建设沫河口工业园区、固镇经开区等危化品运输专用物流园区,强化危化品托运、承运、装卸环节管理和危化品运输装备的安全管理,完善危化品物流服务监管体系。
(4)完善医药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5)推动政府企业联手布局应急物流仓储转运节点,构建城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物流运力储备,建立“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运力库。
(6)以合一冷链、海吉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为核心,扩大园区辐射范围,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完善长淮卫和五河、固镇、怀远经开区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蚌埠市空港冷链物流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冷链储运中心,改善批发市场的冷冻冷藏设施。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商贸流通企业末端冷链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
6.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1)放宽物流市场准入,推行“一照多址”、“一网通办”和“证照互认制度”。①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实施物流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物流车购置税减免政策。②加快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创新国际贸易“通关+物流”服务。③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政务信息开放共享,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放宽新能源清洁货运车辆通行限制。④宣传推广物流标准应用,鼓励物流企业参与A级物流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星级仓储认证。⑤完善物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物流安全监管,提升物流全链条安全水平。
(2)鼓励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①引导物流企业通过控股、参股、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公司资产重组,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网络,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企业。②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延伸物流服务链,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物流服务。③加快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蚌埠市设立区域性和职能性总部。④鼓励中小企业物流联盟发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整合物流资源,结合蚌埠产业实际,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航运物流联盟、农村物流联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