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亮
近年来,汉江黄金水道水运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汉江沿线的生态环境修复、交通网络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协同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汉江沿线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应看到,汉江黄金水道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用系统的思维去解决。
1.汉江水运基础设施现状
(1)汉江航运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潜力。汉江干流自陕西汉中以下1 376公里为通航河段,汉江航道经过近十年的整治,整体通航水平有较大提升,河口至汉阳闸33公里已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汉阳闸至碾盘山枢纽343公里航道已达到三级航道标准。但是,其他航道仍存在等级不一且通航等级较低的问题。如襄阳铁桥以下尚未完全实现千吨级航道顺畅通航;丹江口上游部分航道还处于六级航道水平;支流航道等级较低,无法与汉江主航道形成优势互补。
(2)汉江现代化多功能码头有待健全。汉江港口分布较散,以砂石料码头为主,规模化、现代化码头较少,汉江上游集装箱、滚装、LNG等专业码头呈空白状态。汉江沿线现有货运码头泊位数96个,最大靠泊2 000吨级;汉江沿线码头设计300吨级、500吨级、1 000吨级、1 000吨及以上泊位占比分别达到10.42%、20.83%、45.83%和13.54%;客运码头泊位数177个,最大靠泊吨级500吨级,设计通过能力650万人次;非生产性泊位70个。汉江沿线货运泊位包括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18个件杂泊位、1个成品油泊位、76个散货泊位,以砂石料运输为主,货运结构较为单一。
(3)上下游枢纽通航设施标准不一制约了千吨级船舶通航。汉江沿线丹江口枢纽以上旬阳、蜀河、孤山枢纽过船设施均在建设之中,丹江口枢纽以下新集、雅口、碾盘山过船设施也在同步建设(标准为1 000吨级及以上过船设施)。丹江口水利枢纽过船设施为300吨级升船机;王甫洲枢纽为300吨级船闸。丹江口及王甫洲枢纽通航设施标准较上下游显著下降,已成为汉江通航主要卡口。
2.汉江水路物流体系现状
(1)新能源船舶及与之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目前,汉江新能源船舶主要以客运船舶为主,包括渡船、公务船;航区主要在中上游的十堰、襄阳地区;能源类型包括铅酸电池、LPG、LNG等。新能源货船因配套加注装置、船舶改造成本等因素影响暂未得到推广应用。
(2)基于普铁网络的水铁联运体系发展空间巨大。从交通现状来看,汉江沿线具有焦柳铁路、襄渝铁路、汉丹铁路、丹西铁路等普铁线路,但尚未与港口形成有效联动,而目前湘江(湘潭港)、赣江(南昌港)均已实现铁水联运,汉江铁路联运需总体谋划,加快推进。
(3)货种较为单一、附加值低。从货运总量上看,“十三五”以来汉江沿线货运总体呈波动发展态势,货运吞吐量保持2 000万吨左右。从货种结构上看,汉江货种主要以矿建材料为主,占比超过80%;煤炭占比为8.79%;非金属矿石占比5.55%。上述3项散货占比达到95.5%,可见货种结构较为单一。
3.航运企业现状
汉江沿线航运企业分布较散,规模普遍较小,以个体企业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现代化航运集团。从航运企业类型来看,汉江沿线船舶企业主要分为个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体经济企业、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类型;从分布比例来看,个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占比最大,分别达到67.65%和26.47%。
4.发展现状综合评价
总体来看,汉江黄金水道水运发展既有成就,也有挑战,主要挑战包括3个方面。
(1)汉江水运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航道等级有待提升,过船设施不能满足货运发展需求,港口现有基础设施落后,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现代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不高。
(2)航运市场体系有待健全,港口企业有待整合提升,涉水旅游产业有待挖潜。
(3)支撑航运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汉江航运尚未有系统性的支持和补贴方案,仅有部分零散政策,不足以支撑汉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汉江黄金水道水运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以及国家各部委、湖北省、长江、汉江等流域规划发展目标要求,从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交通强国战略、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交通强省试点要求补齐水路运输短板、畅通汉江内河航道
2019—2022年期间,国家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水运体系,要加快汉江未达标航道整治、梯级渠化、碍航闸坝通航设施工程建设,推进汉江中下游航道扩能升级。湖北省是交通强省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要立足新发展理念,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四个一流”要求,补齐汉江水运发展短板,高水平谋划打造内河航道、特色港口。
2.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汉江黄金水道经济高效优势,带动鄂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形成汉江水运大通道,建立汉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有序转移、优化升级。汉江黄金水道水运高质量发展要秉承中部地区崛起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汉江沿江产业协同,与沿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汉江沿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3.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等政策,要求汉江水运发展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汉江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的全方位、各领域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是指导未来汉江绿色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核心要求是走生态绿色发展的新路,将生态绿色落实到汉江的建设发展之中,促进汉江内河水运转型发展,最终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保护性开发提供示范。结合当前国家对绿色发展理念在内河领域的布局和要求,未来汉江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绿色航道、绿色港口、清洁能源船舶、多式联运以及标准示范等方面着重发力。
4.数字交通“十四五”规划要求汉江水运高质量发展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实现内河航运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数字交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河航道方面要加强三级以上重点航道和四级以上航道重点通航建筑物运行的实时监测,打造梯级枢纽船闸联合智能调度系统等。汉江规划形成1 000多公里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有15个梯级枢纽,是将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的重点区域。
5.内河航运发展纲要要求汉江水运发展要构筑功能完善的航运安全体系
《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了2035年、2050年中长期内河航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保障有力是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汉江属于长江重要支流,是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保障有力的汉江航运,就需要建立健全汉江内河航运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建设,强化水上交通动态感知预警、人命快速有效救助、船舶溢油与危化品处置等核心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汉江高等级航道畅通
(1)加快航道网络提等升级。①畅通汉江主轴高等级航道网络。以汉江主航道为骨干,全面推进汉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35年,按照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总体战略部署,继续推动汉江主航道提等扩能,实施旬阳白家坡至辽瓦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丹江口至襄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②建设干支连通航道体系,加快打造“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推动汉江支流航道提等升级,实施唐白河、浰河、汉北河、唐河、白河二级航道提升工程,蛮河、堵河三级航道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支流航道通过能力。③强化枢纽过船设施建设。挖掘汉江现有枢纽通航设施运输潜能,加快在建、拟建过船设施建设。完成在建通航设施,结合汉江客货运发展趋势,研究推动碾盘山、雅口、崔家营2 000吨级船闸工程,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效率。
(2)促进港口码头现代化发展。①优化汉江沿线港口功能布局。深化湖北省港口一体化改革成果,优化汉江沿线港口功能布局和重点货类运输系统,促进各港合理分工、错位发展。②推进汉江港口综合服务转型升级。按照港口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聚焦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一流”目标,推动港口向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升级。③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集装箱、液体散货、滚装、干散货专业化码头建设,提升港口通过能力。
2.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实现港产园文城联动发展
(1)培育壮大汉江沿线涉港产业。①发展壮大新兴涉港产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度挖掘港口资源对新兴产业的拉动潜力,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②发展壮大滨水休闲旅游业,大力发展汉江游艇、游船旅游、水上运动和文化旅游等滨水休闲服务业。③优化提升传统临港产业,围绕特色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临港产业实施“强链建链补链保链”工程,突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传统临港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以绿色化工、临港加工等为主体,龙头带动、配套支撑、高效协同的临港特色产业集群。
(2)促进港口与产业融合发展。①推动港产协同发展,强化汉江干流及支流航道上港口与后方物流园、工业园、货运场站的联动,依托港口建设物流中心,加强物流合作,促进要素资源集聚。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鼓励发展“铁水联运+港口+产业+园区”模式,实现内河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顺畅衔接。
(3)打造汉江航运物流体系。①培育壮大汉江航运市场。积极推进汉江干支重要港口协同运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利用。引导探索航运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航运企业经营能力,共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货源组织和配置能力的综合物流企业,并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货源组织和配置能力的本土综合航运物流企业。②优化运输组织模式。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完善内支贸易网络,大力发展陕西、湖北、河南等地区间航运,促进区域商品贸易、人员交流;建立汉江沿线港口与武汉港之间班轮航线,推动集装箱“水水中转”常态化运行;推进“小转大”“散改集”,建立汉江与长江中下游港口的直达航线。
3.打造绿色生态汉江,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化
(1)建设汉江绿色港口。①强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推进港口码头污染防治攻坚,提升港口码头自身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水平。②加快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有序推进已建码头、水上服务区、船闸的岸电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岸电设施覆盖率。③促进港口设备节能减排,加强港口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广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装备“油改电”“油改气”工程,提升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装备清洁化比例。
(2)推动绿色航运装备推广应用。①大力调整船舶运力结构,推动货运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②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船舶试点应用,推广船舶LNG动力改造,新建船舶推广LNG动力系统应用。
4.构建智慧智能航运,打造高质量智能航运体系
(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汉江港航智慧运营大数据平台等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港航业的应用推广,打造智慧港航。
(2)加强自动化船闸、智能调度等智能化管控技术的研究应用,建设数字化航道,建成智慧港航平台,实现对现有港口作业、船闸运行、设施养护、应急响应等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5.理顺应急体制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1)完善水上应急保障体系。加大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丰富水上交通管理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能功能。加强应急救助基地建设,建设省应急指挥综合基地、市州综合基地、市州基地。
(2)配置高速船艇和直升飞机,提升人命救助能力,形成人命救助以海事和志愿队伍等专业力量为主,沉船打捞以社会化力量为主的救助体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