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在珠三角河网水草床衰退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ecline in submerged macrophyte be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2015—2020”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EcologicalIndicators,曾艳艺副研究员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水草床对改善河流水环境状况,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发挥重要的作用。团队连续6年对珠三角河网典型水草床开展连续跟踪调查发现,区域水草床急剧衰退,并呈由多优种混生向单优种甚至群落消失的趋势演替。对水草床中优势种密刺苦草的表观性状研究发现,不同江段的密刺苦草越冬期呈现不同的生长模式,从而对种群的维持或衰退起决定性作用。其中,Ⅰ型生长模式的种群越冬期克隆生长力弱且无有性繁殖分配,不利于应对环境胁迫以维持种群,最终这些江段优势种消失;而Ⅱ型生长模式的种群越冬期保持强劲克隆生长力并保留有性繁殖分配,具有较强应对环境胁迫的能力,使得种群得以延续。此外,珠三角河网水草床的急剧衰退与多尺度环境因子变化有密切关系,包括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增加,水草床生境被挤占及河流入汛前平均年径流量增加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珠三角河网水草床的衰退特征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沉水植物保种应用,河流水草床修复,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