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自主提问的驱动性研究

2022-03-03 09:43:01江苏沭阳县官墩中心小学223600伍元杰苗卫强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呼唤蓝天文本

江苏沭阳县官墩中心小学(223600)伍元杰苗卫强

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追求是让学生通过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新的阅读能力,生发出独特的思想。有一种教育观点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疑激趣,启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如何拆除师生之间的心理栅栏,让学生敢问;如何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善问……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课堂上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清代教育家刘开在《问说》中说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人类的知识是在勤思好问中获取和积累的。小学生只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能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就能自主地探究文本的内涵,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找到自主学习的“金钥匙”。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拿起这把“金钥匙”,开启自主提问之“门”呢?

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让学生敢问多问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大凡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敬畏老师。师生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心理栅栏,让很多学生不敢大胆地交流。教师若能打开这道“栅栏”,就能开启学生思考的“闸门”。

很多学生虽然经常问问题,但是并不知道该怎么问。他们要么说:“老师,这题我不会,该怎么做?”要么说:“老师,这题我没听懂,能不能再给我讲一遍?”其实,这都是不会问问题的表现,因为他们只顾着问,而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度思考。我经常告诉学生:“你在问老师问题时,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跟老师辩论,哪怕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也要明确告诉老师,你是这样想的。思维只有碰撞才会更活跃。老师只有知道你的想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不留后遗症。”

会提问,才能事半功倍;问出效果,才能取得进步。教学中,我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去打破“栅栏”、开启“闸门”。一是从细节处出发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些细节包括思想和肢体语言的交流,如课间有意地走下讲台,和蔼地看着学生讲话;亲切地拍拍起立发言的学生;下课不立即离开教室,而是亲切地与学生交流课堂感受。二是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游戏时,我就是他们的一员,边做游戏边交流,做学生的朋友。三是表扬学生时我总是指名道姓,而批评时我总是避免说到具体的人,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予赞扬。四是利用学生放学、家长会和家访时主动和学生家长交流,主要以表扬学生的优点为主,对学生的问题我总以希望或期待的方式说出。通过这些细小的改进,班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我、信任我,对我无话不说。

我在课堂提问时注意打破师生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纠正学生的问题时我从不大声。我经常会留时间让学生就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疑点。同时,用打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放飞他们的思维。我经常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被你们围着问问题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候。你们天天给我带来幸福,我能不喜欢你们吗?赶紧来问我吧,我需要你们。”事实上,我真的需要他们,那种幸福是别人给不了的。

二、激趣启动思维引擎,让学生想问乐问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名人轶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发散思维。如鲁班因为被草叶划破了手,在冥思中发明了锯子;瓦特在观察到茶壶盖会因水烧开而被冲开,发明了蒸汽机。爱因斯坦因为从小爱钻牛角尖,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这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重要性,能够激起学生想问、乐问的意识,启动学生思维的引擎。

教学中,我从三方面为启动学生思维的引擎而加油助力。一是在准备教案时,围绕课文的各个节点,探究教学重点,并尽可能多地设置能引起学生发问的疑点、趣点。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就抓住诸葛亮明明是骗箭,而文中却用了“借”字广设疑点。课堂上,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争论中,他们探究文本的意蕴,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出一点“差错”,故意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纠错的方法学习语文要素。三是在教学提问中,一个学生发言后我用反问的语气问:“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在提问—反驳—统一见解—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或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学生在组内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如果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小组长就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交给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教师喜欢立即作答。其实这样是不合适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正确做法是综合大家的提问,用一两个主要问题把其他问题串联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默读课文,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时,由组长主持,组员按照一定的顺序读出所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想法。(3)组内进行集体讨论,筛选出有学习价值的问题。(4)小组讨论结束后,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和秩序,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问、想、议、悟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授予求异质疑工具,让学生会问善问

特级教师于漪在《岁月如歌》中写道:“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以激疑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明确研究的主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想要学生会问、能问到点子上,就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我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一是引导学生从预习入手学会提问。预习能让学生熟悉新课的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字、词、句等,也能从自己的角度感悟文本的意蕴以及重点、难点,在上课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我在上新课之前,都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除了要通读课文,还要找出文本的疑点、难点、趣点。

二是引导学生从标题出发抓住文本的中心。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读标题,思考黄河在哪里、黄河对国家有哪些影响、黄河的变化过程等。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学会从字典、词典中理解、把握字义。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听课注意力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在理解程度上存在差异。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意蕴,我让学生在学习时务必要先查字典、词典。有时我还有意识地提问该字词在字典的哪一页,推促学生合理利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引导学生用运多媒体拓宽自主提问的路子。现代社会,手机、电脑等媒体已被广泛运用,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回家时运用手机等工具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自己解题的正确率,拓宽学习的视野,增长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结尾处归纳提问点。大多数文本的结尾处都是对整篇文本的归纳,有着画龙点睛的意义。只要教师能从结尾处引导学生归纳文本的中心问题、提出发散性问题,就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水平,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获得增长。如在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去构思美穗子看望聂将军的场景,提示学生如果能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及心理描写来描述,一定会非常生动。学生的内心再次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提升了创新思维的境界。

四、引导自主探索解疑,让学生勤问能问

所谓“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十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执教过一首儿童诗《贺年片》,整首诗充满了童趣,如诗的第二小节内容:“白色的贺年片/是蓝天送给我的/那是一片洁白的云朵/蓝天呼唤我/把白云当做翅膀/变成一只飞翔的白鸽……”她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师:让我听一听同学们都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问题。

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蓝天要送给“我”白色的贺年片?

师:你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生2:老师,蓝天为什么呼唤“我”?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是呀,蓝天为什么要送“我”贺年片,还要呼唤“我”呢?这两个同学其实提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要认真仔细地读,读着读着,你不懂的地方就慢慢懂了。同学们,赶快拿起书,咱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简单交流后汇报。但几个学生的发言都较为苍白,未能切入课文内容)

师:先来看看这个词——呼唤,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3:“呼唤”就是喊的意思。

师:你听见过谁在呼唤谁呢?

生4:我听见过妈妈在呼唤我;我听见过同学在呼唤我;我还听见过老师呼唤我……

师:妈妈是怎样呼唤你的,你给大家学一学。

生5:(拖长语调)孩子——快回来——(众笑)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蓝天会怎样呼唤“我”呢?

生6:孩子——我们做朋友吧——

生7:孩子——到我这里来——

……

师:多么深情的呼唤呀!同学们,从这一声声呼唤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蓝天就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师:是的,蓝天就像妈妈一样爱我们。让我们长上白云一样的翅膀,变成一只白鸽,一起去蓝天上看一看吧。谁来把最后一句读一读?

有价值的“问”会产生巨大的魅力,探究性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和驰骋的天地。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阅读,让学生成为自由飞翔的小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问题,在积极、自然的情境中,进行阅读探究,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学生既能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自主探究是知识积累的抓手,勤思好问是攀登知识高峰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拆除师生之间心理的栅栏,让学生敢问多问;在准备教案中多方位设疑激趣,让学生想问乐问;有意识地授予学生学习的工具,让学生会问善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勤问能问,就能使学生游刃有余地学会提问,并能在自主提问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教师点燃的自主提问之“火”,一定能燎起语文课堂教学之“原”。

猜你喜欢
呼唤蓝天文本
无声呼唤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爱的呼唤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炫舞蓝天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拥抱蓝天
琴童(2018年2期)2018-03-06 16:44:13
三月的呼唤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1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同在一片蓝天下
中国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