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研究

2022-03-03 07:47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生防控图书馆

刘 海 英

(南宁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肆虐多国,涉及全球。时隔两年,2022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以变异的奥密克戎卷土重来,新一轮疫情对全世界和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卫生安全威胁。新的疫情呈现点多、面广、散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发生以来,高校图书馆成为疫情防控的敏感区域,个别高校暴露出开展疫情应急服务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2022年3月,吉林某高校突发疫情,波及6000多名学生,在其防疫措施中,令人惊讶和不解的是,他们竟然把染疫学生隔离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读者高度集中的公共性场所,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集、流动率高,接触密切,是疾病最易于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历来被看作公共卫生事件重点防范的区域。继吉林某高校之后,辽宁、重庆等地也先后出现多所高校校内学生被感染的情况,这些高校所犯的错误极其严重,教训十分深刻,这些事件给高校图书馆敲响了警钟,应当引以为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2020年突发的一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对此疫情称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1]。2022年初以来暴发的奥密克戎疫情,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与新冠病毒相比,奥密克戎病毒传播性更强、隐匿性更深、传染性更高、潜伏期更短,人体感染后早期症状不明显,与感冒差不多,很多人不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及时有力快速处置突发疫情。[2]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的疫情防控,切实有效提供各类疫情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是重要的社会职责。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各高校快速反应,积极作为,坚决贯彻落实一系列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具体办法,联防联控,高效管理,闭馆不闭网,线上线下双向发力,采取网上学习或延期开学等举措,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学生上课进度不受影响,开设相关的心理支持热线等等,为师生提供及时、安全、专业的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下,高校图书馆能做什么?本文从近几年来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对疫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做法和经验教训以及相关对策等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探索,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做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各高校应对新冠疫情特别是突发重大疫情的防控提供借鉴。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对新冠疫情存在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高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抗疫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从思想认识到服务方式、从应急机制到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仍然需要地一步重视和提高。

(一)方法上存在“一闭了之”

疫情突发,为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确保读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校图书馆采取暂时闭馆措施是必要的、有效的,但是,有的高校图书馆却是一直封闭,取消一切服务,闭馆封闭了业务,影响了广大师生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

有的高校对待疫情存在“喘口气、歇歇脚”的心态,有的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有的觉得疫情离自己是很遥远的事情。

(三)精神上存在“恐慌情绪”

疫情发生以来,高校的部分师生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焦虑或者是恐惧的心理,恐慌情绪相互传染、相互影响,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具有恐慌、担忧、焦虑、悲伤、愤怒、压抑、绝望等情绪。

(四)心态上存在“躺平”误区

受西方某些国家的影响,高校的部分师生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躺平”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也有一些认为是“大号流感,防疫过度”“重症率、死亡率低,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等错误认识,有的借疫情鼓噪“躺平”“与病毒共存”等消极言论。

(五)管理上存在措施落实不严

有的学校虽然实行封闭式管理,但总是有学生不自觉,想方设法躲过检查离开校园。有的学生为了能够离校,不惜翻墙、钻洞、翻栅栏,而且不戴口罩!2022年4月6日,某高校学生郭某东(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故意隐瞒活动轨迹,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曾8次翻墙进、出学校。2021年7月,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学生黄某某擅自篡改伪造“进出校园二维码”程序并将其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该程序被“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教育系统安管平台)监测发现,触发学校网络安全和疫情防控预警,影响恶劣。

(六)业务上存在突出短板

疫情中,暴露出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业务工作短板问题,比如线上服务能力不足,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不够,数字化教材教参系统不完善,远程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等。

二、高校图书馆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与策略

吉林某农业科技学院聚集性疫情的出现,是较大规模的一次校内感染事情,影响很大,为全国高校敲响了警钟,各高校务必高度重视,汲取教训,实施更加精准的防控、科学防疫,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动态清零”是党中央着眼大局、基于科学、把握规律制定的我国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总结国内外抗疫经验作出的科学决策。高校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充分认识“动态清零”的科学性、必要性、紧迫性,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广大师生要正确认识“动态清零”,不是要求“零感染”,而是强调一旦发生了疫情,必须快速、精准地切断传播链,不给病毒进一步传播的渠道,不造成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现阶段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隐匿性、传染性极强,绝不是“大号流感”,其危害性不能低估。一些西方国家应对不力,在病毒面前选择“躺平”,以致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使我国疫情防控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必须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2022年3月—4月,发生疫情的上海市、吉林省、深圳市、广西部分地市等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成效明显。事实充分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

(二)必须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原则,牢牢掌握疫情防控的工作主动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图书馆必须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原则,及早及时做好高校疫情防范工作。高校人员密集,疫情防控面临很大压力,一旦处理不慎,个体感染很快就会变成群体感染,越是拖延,后续处理的成本就越高。吉林某农业科技学院的数千名学生,后来被分散到周边多个城市实行隔离,动用了相当大、相当多的资源,成本极高,负担极大。

高校图书馆首先是要加强场馆防控。加强对图书馆公共区域(如大厅、书刊借阅区、展厅、排练厅、培训教室、食堂、楼梯间和卫生间等)、办公区域(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及图书报刊、桌椅、电子触摸屏等图书馆设施设备做定时消毒,全覆盖消毒,不留死角,做好记录,合理设置“已消毒”警示标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采取密闭化运输。要加强通风换气,增加通风频次,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要配备消毒剂、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工具等防护物资,咨询台、电梯口、借阅室应配备消毒剂或消毒设备。主动联系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在图书馆馆内,规范设立应急处置区域,或临时隔离点或医疗救助点。做好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工作,务必做到应接尽接。图书馆要建立员工健康检测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员工状态、出行轨迹等情况,并按当地规定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员工健康上岗。图书馆要采取人员限流措施,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总体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控。通过线上线下公示开放时间、预约方式、服务项目、入场须知等,让广大师生及时知悉。加强人员进出管理,“一米线”、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两码”、规范佩戴口罩等要求。尽量减少在密闭场所举办聚集性活动,避免形成人群聚集。要加强防控宣传,使广大师生和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疫情防治知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三)必须在疫情发生时采取果断的、快速的、科学的、规范的应急措施

当疫情发生时,高校图书馆要按照国家对疫情应急处置的一系列规范的应对措施和办法进行科学应对,确诊病例应该被迅速送往定点医院,而密接、次密接等不同群体,也应该有相应的处置办法。绝对不能再犯吉林某高校的错误做法,把学生隔离在宿舍楼,或者隔离到体育馆、图书馆,或者隔离在教学楼里,造成病毒的进一步扩散。高校人流密集,活动、就餐、上课的空间相对较小,疫情一旦在校园内传播,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在校隔离期间密接人员混住,共用厕所和饮用水源等,都是严重的错误,所有高校都应吸取这些教训。对那些发生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高校及其图书馆,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消杀,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四)必须在发挥图书馆独特优势上做足服务保障、疏导教育的文章

面对封闭式管理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有的学生整天在宿舍打游戏、玩手机,每天作息毫无规律。此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发挥作用,积极做好线上线下服务等各项工作。

1.针对师生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线上服务,实现无缝对接。“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疫情对高校图书馆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应急服务能力和数字化建设最为重要。2020年疫情之初,各高校图书馆一般采取闭馆的办法应对,随后经过总结经验和科学的判断,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实施线上服务的办法,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图书馆App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些新媒体途径向广大师生推送图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于正在求学的大学生们来说,不可一日无书。不少高校图书馆推出无接触“书送达”创新服务,满足广大师生对纸质图书借阅需求,为居家学习、远程教学的师生提供了快捷安全的连通渠道,展现了图书馆较强的应急服务能力。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了“纸质图书无接触预约出借”服务,师生可以在网上通过图书馆主页,检索到自己所需的图书信息,将其和本人信息一起发送到图书馆公共邮箱,随后工作人员办理好外借手续并通知借书人到指定地点取书即可。对不方便到校取书,又确实需要纸质书的师生,图书馆还提供快递到付的服务。重庆大学图书馆针对馆藏没有的书籍,推行“汇采平台读者京东购书”服务,师生在平台上选购好所需图书后,免费送书到家里。据统计,疫情发生后的半个月时间内,共有3091人访问了该校图书馆的网页共计167585次,登录用户中硕士研究生访问门户最多,共访问25039次,占比15%。网站数字文献下载总量共37559篇,人均使用31.12篇。同时,全国各地的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无接触借阅服务,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图书馆实行“无接触式”“错峰式”借还制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提供“无接触”预约借书服务,山西大学图书馆推出“无接触预约图书外借”服务,南宁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师生也提供了无接触的网上“委托”和“预约”服务,及时解决了师生借书的难题。这些创新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

2.针对学生心理需求,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疫情以来,特别是疫情多次反复,对大学生的心理是受到一定影响的,有的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现象,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心态是积极的、健康的,[3]高校图书馆应当联合教师、辅导员正确引导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焦虑等心理,用图书馆网络等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及时及早帮助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4]咸世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中指出:疫情发生两年来,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受到较大的影响的,他专门对高校2020级和2021级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是具有一级和二级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比超过五分之一,主要表现在适应困难、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比较明显;面对同样的心理问题,心理脆弱的大学生存在失控风险的可能性更大。[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卫生管理学院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中存在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人数为900人(占23.19%)、105人(占2.71%)、27人(占0.70%);存在轻度、中度、中重及重度抑郁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659人(占16.98%)、123人(占3.17%)、39人(占1.01%)。[6]因此,建议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引导与教育机制,高校图书馆联合校方思政工作者和心理学教师,及时疏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针对疫情的特点,寓教育于抗“疫”活动之中。抗击疫情是一种挑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抗“疫”与“育人”有机结合。虽然我国抗疫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效,但是外国势力仍然不断地攻击和抹黑我国,进而影响着人们包括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对此,我们不能忽视。一方面图书馆要联合思政工作者发挥思政教育的组织优势,分类分层,指导大学生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防控和教育工作,确保疫情不失控;另一方面,图书馆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和载体把育人的理念、元素,融入“三全育人”和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各环节,相得益彰,有机融合。[7]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大学生喜欢的动漫、电子海报、短视频、H5、小红书等多种网络新媒体产品,构建全媒体矩阵,寓疫情防控的教育于这些新媒体传播渠道之中,科学、规范的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建立学校层面的网络使用安全制度,注重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7]

4.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切实重视和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疫情前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和就业选择观念发生了的变化,对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招聘面试受阻、工作落实率不理想、就业压力有所加大、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等。[7]面对疫情带给大学生的这些压力,高校图书馆应适度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帮助读者建立积极的心理防线,正确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就业指导职能部门加以引导,在加强阅读、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增加就业竞争力方面予以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和就业选择,下调就业预期,增强就业信心,提升心理抗逆能力,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信心。[8]

5.针对疫情严峻复杂的特点,积极应对舆情,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伴随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产生的总会有舆情,重大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重大受众群体,并且大学生的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欠缺,容易被种负面信息和谣言蒙蔽、迷惑,特别是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来源不准确、汇通渠道不畅等原因,极易对这一群体造成恐慌情绪;在信息情报获取方面、渠道方面,高校图书馆存在明显的优势。当疫情发生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对那些散布不科学的防护措施与方法,朋友圈、抖音等新媒体发出的不良信息、假信息,应及时主动发声,为广大师生提供防控信息的权威解读。

三、结语

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考,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世界防疫作出了重大贡献,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当坚定必胜信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正确分析新情况,积极应对新挑战,采取常态化应对的有效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猜你喜欢
师生防控图书馆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